仝亞飛
摘 要:以改革創新推動語文教學工作開展,教師應當創新語文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創新語文教學手段,充分體現信息媒體作用;創新語文教學模式,強調課堂師生互動共進;創新語文教學空間,有效整合課外教學資源。
關鍵詞:語文教學;創新;教學手段;教學模式;教學空間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5-0074-01
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改革與創新是重要抓手,對推動語文教學成效提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汲取各地區在語文教學改革方面的精華,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研究。
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不僅要著眼于學生知識點的掌握,還要重視學生能力的提升,實現知識、能力與情感的同頻共振。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在課堂教學中多給予學生表達的機會,鍛煉他們口語表達能力、思維分析能力、總結梳理能力等,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充分參與、得到提高。其次教師要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課前要求學生認真分析思考、提前開展學習,課堂上相互之間討論交流,課后獨立自主進行復習鞏固,每一個環節都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并強化思想教育,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從而使學生在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有效提高語文綜合能力,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是語文教學理念創新與教學方式改進的綜合成效,因此教師先要在教育理念上實現轉變。
學生好奇心很強,對語文課堂上出現的新穎事物會表現出強烈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思維特點,在教學手段方面予以創新,將傳統的靜態演示手段調整為動態演示手段。教師特別要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使語文課堂充滿生動形象的因素,讓學生學得更有趣味,理解也更加透徹。例如,在描寫景物文章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演示一段教材內容的視頻,讓學生對教材所描繪的內容有更加清楚的認識;在描寫人物文章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補充一些人物的生平資料、奇聞逸事等;在思想教育環節,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進行音樂烘托、場景再現,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氛圍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發揮信息媒體的作用,可以在信息容量方面實現更大的突破,鼠標輕輕一點,大量的信息展現在學生面前,整個教學活動表現出極大的包容性,對增強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提高理解效果等方面具有非常積極而重要的影響。
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要陣地,絕大部分教學目標都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因此,語文教師要牢牢抓住課堂,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讓學生在課堂上與老師進行熱烈互動,通過討論研究增強問題思考的深入程度。教師可在開展課堂教學過程中,對課堂的結構進行調整,讓學生自主學習占據主要板塊。課堂上教師先向學生出示本節課的思考內容,思考題是教學目標任務的濃縮,前后之間體現了內在聯系。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啟發引導,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小組里面,集中到老師出示的思考題上,相互討論交流,不懂的向老師請教。這樣的教學模式既突出了教學目標任務的分解,又把學生牢牢凝聚在小組里面,個體的學習變成了集體的學習,大家的智慧融合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夠進一步增強重難點突破的實際效果。在小組完成學習任務之后,教師還可讓各個小組學生代表進行匯報,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補充和完善。經過這樣的互動,絕大多數目標任務都能夠被學生自行突破,剩余的重難點環節可以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進一步探索研究,可以輕松實現教學難點的突破。
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注重課外活動資源的整合,讓課堂和課外融合一體,更好地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薄弱環節,如閱讀理解能力、作文創作能力等急需提升的部分,在課外組織專題訓練活動,讓學生的課外語文活動和課堂教學融為一體,進一步提高針對性和指向性,讓學生在語文課外活動中實現拾遺補缺。教師還可以利用課外文學社團,培養學生作文學習的興趣,課余時間帶領學生走出校門,深入到美麗的田園風光之中進行欣賞創作,根據社會熱點進行調查研究,追蹤來源,跟蹤結果,為作文寫作提供良好的素材,提供有深度的主題。在課外空間的拓展方面,教師一定要遵循課內外相結合的原則,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利用。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工作開展的核心動力是改革創新,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認真分析研究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強化師生互動,并積極拓展空間,以全新的面貌展示語文教學的魅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促進他們綜合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迎華.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2(03).
[2]濮坤.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實踐思考[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11(05).
[3]戚春霞.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問題及其策略[J].成才之路,2009(29).
[4]沈明煊.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