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嬌
摘要:學生個人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創新思維,并基于現有的思維,理解學習內容,完成題目解答,形成創新思路,所以,對于創新能力培養,是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等特點,優化課堂的教學設計,加入創新思路,培養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關鍵能力;創新能力;能力培養
引言:當下教育改革的進行,提出了新的教學思路與想法,這些想法的改變,要求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創新能力作為學生的關鍵能力之一,它會幫助學生拓展思維,找到新的學習方法。所以,本篇文章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討,是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展開分析。
一、借助抽象的教學內容培養
小學數學教材中,有明確的知識點,很難從中發現抽象的內容,但不可忽略的是,部分內容都具有抽象的特點,并引申出其他知識,可作為獨立的知識點使用。所以,用抽象的內容教學,是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了解知識的本質,這一方式下,便于學生理解身邊的事物,借助這些事物,形成抽象的思維,并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1]。
比如以“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為例,課上的某個環節是“滿十進一”,對于這個環節,教師會給每位同學分發數量不等的小棒,讓其用數小棒的方式,確定解題思路,并在練習過程中,逐步形成抽象思維,以這一內容為前提,教師會指導學生進一步學習加減法。這節課的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方式是豎式計算, 通過前期學習,學生已經基本掌握十以內的計算等,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學習新知識,故教師可用此培養學生的思維。即教師會給出兩個數字,15與45,要求把兩個數字相加,學生解答時會列出豎式算式,15在上,45在下,通過這個算式,學生會運用“滿十進一”的方法,把兩個個位數的5相加,相加結果為10后,向前進一位,隨后再把十位數的數字相加,得到數字為6,所以結果是60,完成類似習題的運算中,學生可能會遇到沒有思路的情況,但用“滿十進一”的方法后,會讓自己的思路變得開闊,理解知識。而實際解題中也會出現題目無法解答的情況,比如9+3,如果遇到類似的題目,學生不能找到正確的解題方法,列出錯誤的豎式。但雖然這個過程中學生給出了錯誤的答案,卻鍛煉了個人的思維能力,腦中出現多個想法,這些想法是在原有的想法上加以創新,逐步形成的創新意識。
二、運用數學推理培養
小學數學課堂上加入數學推理,是用語言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與創新能力,且能力會貫穿于數學整體的學習中。同時,小學數學教材中,很多知識都可以進行推理,這些內容會用問題引導,以此激發出學生參與推理的興趣,并在過程中用出創新思維思考,給出問題的答案。
比如教材中的填數,填數的學習是給出4×4的表格,在內部的小表格內,有不同的數字,根據現有數字的規律,在相應的位置填出數字。對于這一內容,教師要做的是,把填數的規則介紹給學生,讓其了解每行、每列數字排列的規律后,告訴學生,每一行、每一列的數字不可重復,隨后,教師會給出一個表格,寫出多個數字,學生用自己的思路填寫。學生填寫中,最直觀的意識是,一行、一列中,每個數字只能出現一次,且初次嘗試多以失敗告終,所以,在后續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填數的關鍵位置A、B。一個表格中,A、B兩點的確定,會要求學生根據其他小表格內數字的規律,確定填寫的內容,在思考中,學生選擇的范圍會不斷縮小,并在思考后確定應填入的數字,激發出參與推理的興趣。這一步的教學結束后,教師會讓學生自主完成,過程中教師會觀察學生的完成情況,并在適當的時間提示學生,拓展其思路。
由此,學生會在推理的過程中從不同角度思考,在腦中形成新的思路,以此實現思路的創新,同時,這也體現出了推理具有的價值[2]。
三、巧妙設計學生討論的方案
小學生因為掌握的知識有限,自身對知識的總結、概括等能力有待提高,特別是抽象知識的理解上,所以,如果教師在課上設置問題,并增加教學方案的針對性,可以促進學生互相討論,優化教學效果。比如,用長方向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教師可設計多個方案。第一個方案,找到三角形與長方形之間的關系,即兩到三個三角形與長方形面積的關系,第二個方案,找到多個三角形與長方形面積的關系,第三個方案,把不同類型的三角形組合,找到與長方形面積計算最佳的方式,當教師給出在這三個方案后,學生可以分組討論其中一個方案,并根據已經確定的方案,給出自己的答案,這個過程中,學生是活動的參與者,可以在最后得到找到答案的喜悅感,同時,個人的創新思維也在不斷拓展,與教師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建立高效課堂。
四、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實踐
理論需要與實踐配合,才會驗證理論是否正確,且需要鞏固知識,才會為創新打好基礎,故為實現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教師應巧妙設計問題,讓學生用生活實踐解答。比如以乘法分配律為例,教師會預先給出例題,比如(3+4)×2=14、3×2+4×2=14,要求學生根據這個算式的形式,更換算式內的數字,進行嘗試、總結規律。這一方式會讓學生動腦,促進自身創新能力的發展。
結語: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實現學生個人思維的拓展,善于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故要求教師培養中,可以借助抽象的教學內容,或是運用數學推理,巧妙設計學生討論的方案,引導學生參與實踐,在實踐中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之法[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5(12):73-74.
[2]張秀琴.小學數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之探究[J].亞太教育,2015(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