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燕 曾向曄 沈耀庭
摘 要: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是我國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項重要部署,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國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丹陽市;思考;閱讀
近年來,丹陽市市委市政府為確保2020年全市居民綜合閱讀率達到90%進入國內領先城市行列,先后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書香丹陽建設的意見》、《丹陽市第二屆書香丹陽全民閱讀節暨“丹陽?愛閱讀”主題活動方案》等文件,制定了一系列舉措、組織保障機制,同時列出了加快推進書香丹陽建設20件實事項目及責任分工,各部門積極響應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我們也必須看到,我市的全民閱讀仍處于起步階段,與當今社會經濟發展和建設文化強國的要求還不相適應,全民閱讀的軟硬件與群眾需求還不相適應,這將成為制約國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的瓶頸。其中突出的問題有:閱讀公共資源亟須增加,全民閱讀氛圍亟須引領,是全民閱讀質量亟須提升等。筆者認為,要倡導全民閱讀,打造書香丹陽,應著重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
任何社會共同體都是文化的共同體、觀念的共同體。而閱讀和觀念的關系,猶如一個硬幣的兩面,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優秀作品往往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一個民族精神文化生活的理想與追求,以“家國天下”為己任,滲透出濃濃的愛國情懷與崇德向善的道德之美,包含著中華民族強大的精神基因。世界各國的優秀經典,也傳遞著推動國家、民族、社會以及個體進取向上的觀念力量。可以說,閱讀是涵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有效的途徑,“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勢必會提升全民族的文化修養和道德修為,推動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尤其是要教育引導好中小學生應該多讀一些富含正能量的書籍,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為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少年強則國強!
二、要不斷完善全民閱讀推廣機制
首先是全民閱讀的政策需要長期堅持落實。閱讀,如同衣食住行,理應成為人的基本生存發展需求,成為一種終身堅持的自覺習慣。國家重視、社會認同、民眾參與,全民閱讀已經成為一種生活風尚,如何把全民閱讀作為一項基礎性、長期性的工作持之以恒地開展下去,需要加大宣傳報道力度,政策更需要長期堅持落實,讓全民閱讀真正深入人心。
其次要加快建設現代公共閱讀服務體系。確保完成2020年全省居民綜合閱讀率達到90%的目標任務。要供給更多閱讀精品,提高優秀數字出版產品供給能力。要完善基礎閱讀設施,推進公共閱讀設施建設的標準化以及管理和服務的標準化,建立健全覆蓋城鄉、方便公眾的公共閱讀服務場所,不斷深化免費開放。要優化公共閱讀服務,促進公共閱讀資源合理流動、均衡配置,讓全體人民均等享受基本公共閱讀服務。要培育品牌閱讀活動,引領和帶動全民閱讀。
同時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做全民閱讀的推廣人。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蘇時為我省勾畫了“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藍圖,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多讀書、讀好書”。我們特別欽佩各級領導人帶頭讀書,也希望領導人告訴我們他正在讀什么書,這是民眾對領導人的敬重和愛戴。希望各級領導人真正做好閱讀的表率,不要把閱讀什么書弄成政治任務,而是帶領大家閱讀真正有價值的好書,從而形成某種共同的價值觀和共同的理想追求。特別是各級領導不能僅僅限于號召閱讀,否則會讓普通老百姓和廣大讀書人感到深深的遺憾。
再次要加強全民閱讀推廣隊伍建設。成立全民閱讀促進會、公益基金會,籌建全民閱讀學會,加強有關志愿者組織和基層服務站建設等。完善全民閱讀狀況監測、評估和發布機制,做好年度全民閱讀狀況和全民閱讀指數調查,為推動全民閱讀提供決策參考。
三、要對新媒體閱讀進行科學引導
新媒體時代意味著“豐富”和“便捷”,而與之密切相關的數字化閱讀卻往往被打上“淺閱讀”、“碎片化”的標簽。新媒體閱讀的確容易形成碎片化傾向,但也有較多優勢。最重要的是,它讓全民閱讀得到落實。我國的手機用戶已達6.8億,很多都通過智能手機,來瀏覽相關圖片,查詢資料,就連最偏僻的鄉鎮角落,文化程度不高的打工者,也學會了“現代化閱讀方式”,閱讀行為通過手機傳達到了基層角落,公民閱讀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樸實扎實,深入人心。
蘇格拉底曾把文字比作“有毒的禮物”“會拉大人與人心靈與心靈直接對話的距離”。我們用傳統思維“一味否定新媒體閱讀”,何嘗不是一種“蘇格拉底式的擔憂”呢?作為新閱讀實施者,他們有沒有得到收獲,愿不愿意繼續閱讀,他們自己最有發言權。國民閱讀率的不斷上升,也證明了他們愿意選擇這種方式。美國著名媒介理論家保羅?利文森認為,人的主體性會促進媒介向著越來越人性化的方向發展,這種觀點顯得更積極一些。
與其抱怨,不如對新媒體閱讀進行科學引導。如可以建立現代化的公共閱讀資源庫,為公眾提供更多方便。另外,還要多提醒網絡閱讀的“雙刃劍效應”,讓大家提升網絡自控力,逐步培養獨立自主、懂得思考的網絡閱讀習慣。對于一個找對了閱讀方法、知識體系成型的人來說,互聯網會讓他的閱讀“如虎添翼”。因此,我們要善于利用網絡、引導好網絡時代的閱讀,這是提升閱讀水平的重要一環。
四、全民閱讀需要提質增效
從效果上看,政府之所以關心全民閱讀,在于通過閱讀能夠不斷提升整體國民的素質,也能夠提升整個社會的文明指數。應該從提質增效上完善,也可以說,只有通過不斷提質增效的完善,才能真正促進全民閱讀的提升。筆者以為,這或許才是全民閱讀的真正落腳點。
提質增效,就是通過經典的引領,不斷賦予經典新的價值。在這個過程中,政府的職能就在于引導作用,在于促成全民閱讀的一種有效的推動器。無論的開設各種形式的閱讀節,還是通過各種形式的閱讀活動推廣,都是為了提質增效上的不懈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提質增效的落腳點上,經典如何傳承是一個重要內容。一般來說,全民閱讀的形成,并非只是追求閱讀的數量,而是應該聚焦在閱讀的質量上。比如,如果每個中國人每年只讀4種書,但這4種書是以《詩經》《左傳》《論語》《紅樓夢》等為代表的中國傳統經典,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在閱讀經典,即使很少也并非真正的很少,這或許才是我們真正面臨著的問題,讓人們通過閱讀經典的模式進入到全民閱讀的氣氛中去,而并非只是為了閱讀的數量而不懈追求,這往往會是舍本逐末的。只有通過經典的閱讀,才能夠促進提質增效的效果完善。
總之,文化強則國強,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相信,隨著全民閱讀活動的不斷深入,書香丹陽建設的步伐會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