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傳統文化的影響無處不在,在學習中亦是如此。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進行外語自主學習絕非易事。但是只有認清文化因素對自主性的作用,方可對癥下藥。
【關鍵詞】自主學習;文化
【作者簡介】雷莉,沈陽大學外國語學院。
20世紀80年代初,自主學習這一概念由Henry Holec 正式提出來,語言學界從不同角度對此展開過一系列討論。然而,對自主學習影響深遠的文化因素也一直如影隨形困擾著我國研究人員。
若想中國學生發自內心接受自主學習的外語學習模式,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態度固然重要,但價值觀的改變卻首當其沖。作為中國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師為主體,向學生講授知識業已發生深刻的變化。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證明,傳統的教學法、跨文化交際法、情境教學法以及西方的教學理論雜糅在一起,教師和學生都在逐步實現角色轉換,對自主學習的認識也在不知不覺中更新著。
時代的車輪不斷前行,全球經濟文化一體化是重要標志。日新月異的潮流涌動呼喚復合型人才,而外語能力則是立足不可或缺的條件。人有別于其他動物的重要特征就是社會性,處在不同環境中的人受到方方面面影響而千差萬別。文化對于一個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影響是毋庸置且根深蒂固的。也正因如此,文化對于大學生學習方式的影響不言而喻。
文化,包羅萬象。對學生而言,從入學開始,家庭、課堂和學校就是最直接最基本的文化環境。傳統的英語教學以教師傳授語言知識為主,即便隨著改革的縱深發展,學生越來越多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但預期達到的效果與目的都是以教師意志為轉移。《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新的教學模式應該是以現代的信息技術為支撐,特別是網絡技術的支撐,應該使整個英語教學朝著不受時間與地點限制的學習、主動式學習、個性化學習的方向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和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是教學模式改革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
多年的潛心研究,學者們將可適用于不同文化價值觀念的學習自主性內涵總結為:1.學習者的自主性包含學習者有能力和意愿承擔有關學習決策責任。2.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意愿不一定是天生的。3.學習者的自主性有不同程度。4.自主性的程度并不是穩定的而是可變的。5.學習者自主性的發展需要學習者了解自己的學習過程。6.教師可以促進學習者發展其自主性所需要的能力以及對提高發展學習者自主性有積極意義的態度。7.在課堂內活動和課堂外的活動中都可以形成自主性。8.自主性分為四個層次:個人、社會、心理和政治。9.在不同文化中對自主性存在不同的解釋。10.在不同的教學環境中,為促進學習者發展其學習的自主性需要運用不同的方法。
自主學習是一種能力,學習者與外部環境長期互相作用形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學習特征。對自主學習能力有影響的有內在和外在因素。年齡、態度、個性、自信心、動機、方法和智力因素等構成內因。教師、教學手段、學習環境、團隊氛圍、課程設置、文化背景及信息資源等共同組成外因。文化是物質與精神的總和,是人類生活的反映,人類活動的痕跡,人類歷史的畫卷。文化是影響自主學習的重要因素。學習者以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新知識新信息重新進行洗牌、整合、認知和編碼。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講究尊卑,講究團隊也就造成了對老師的過分依賴和對集體的盲目迎合以及對面子的無謂執著。“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者,傳道受業解惑者也”“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人活臉,樹活皮”,凡此種種,是幾千年來縈繞于國人心頭的諄諄教誨,也著實是諸多方面改革進步的絕對桎梏。
哲學的重要理論之一: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學習者首先要解決的是意識到自主學習對其外語學習的幫助,進而自愿接受或在學習過程中下意識的接受。學習者應逐步積極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并評估自己的學習。自主學習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自信自立披荊斬棘。
參考文獻:
[1]陳潔.文化對學習風格的影響[J].銅仁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4,(2).
[2]段建軍.學習風格與母語文化[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4).
[3]郝欽海.影響學習者自主的社會文化因素及啟示[J].外語界, 2006,(6).
[4]康寧.論外語學習者因素對學習策略選擇的影響和制約[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