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 甘善澤
【摘 要】本文以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學院為例,對中高職“2+3”大一學生在校紀律、學習、素質拓展活動等方面的綜合表現進行調查研究,分析他們在心理、行為等方面的特點與原因,提出“2+3”學生與統招學生宿舍混居、分班授課、設置服務“2+3”學生的專職輔導員、糾正對“2+3”中職學生的偏見、提升“2+3”學生自信心等措施,從而提升中高職學生培養質量和促進職業教育綜合改革效果。
【關鍵詞】中高職教育 “2+3”學生 學生管理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2B-0086-02
職業教育包括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都是國家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提出要推進和加強中高職教育系統的銜接,通過“3+2”“2+3”等辦學模式貫通中高職教育,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作為一種新的改革模式,“2+3”辦學模式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近幾年實踐的過程中也顯露出一些問題,需要有針對性地分析和解決。
一、“2+3”模式
廣西從2011年即開始推行“2+3”五年制中高職教育銜接模式。南寧職業技術學院也是較早開展實行“2+3”“對口升學”模式的學院之一。“2+3”中職與高職聯合分段式培養模式的實施方法是,中職學校招收初中畢業生先在中職學習 2 年,經過全區統一的升學考試,成績合格者升入高職院校同一或者相近專業再學習 3 年。中職階段的學習內容主要是基礎課及一定的專業操作課程,高職階段的學習課程的安排與參加高考統招入學的大專學生學習的內容是完全一致的。
“2+3”教育模式的實施一方面滿足了廣大中職學生提升學歷、提高文化層次、提高勞動技能和就業能力的需求,拓寬了中職學生繼續學習的通道;另一方面也有效地補充了高職院校的生源,促進高職院校的教育資源優化應用,為滿足社會對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做出貢獻,有助于提升社會總體勞動者的素質。
二、南寧職業技術學院“2+3”學生大一綜合表現
為了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充分了解南寧職業技術學院“2+3”學生入學后的綜合表現,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對“2+3”大一學生在紀律、成績等各方面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調查統計。南寧職業技術學院 2016 級學生一共有 792 人,其中“2+3”學生 81 人,占比為 10.2%。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學生中職與高職期間所獲各類榮譽。統計顯示,各類榮譽統計包括如演講比賽、社團積極分子、體育競賽、優秀班團干等,在中職期間獲得各類獎勵榮譽的學生有 20 人,在高職大一期間,獲得各類獎勵榮譽的學生有 27 人,有所增加。這反映出在社會實踐活動、團學等集體活動方面,“2+3”學生升學后總體表現出的積極性是值得肯定的。
2.素養積分分數。素養積分制度是南寧職業技術學院為督促和鼓勵學生從事素質拓展、社團、社會公益等活動及規范日常紀律行為而采用的量化考核制度,積極參與不同的活動會有不同的獎勵積分。簡而言之,日常表現越優秀越積極,累積的分數就越高。大一“2+3”學生平均素養積分為 1058 分,與全部大一學生的平均分數 1102 相比可見,雖然稍低但是差距并不明顯,這同樣表明“2+3”學生的課內外素質拓展活動的參與度也是值得肯定的。
3.違紀情況。據統計,大一全年因曠課和晚歸點名等原因受處分的“2+3”學生為 4 人,占比例為 4.9%,雖然與全院的學生總體的受處分率 1.1% 相比稍高,但是具體情況并不惡劣和突出,細致考察了該 4 名同學的違紀原因,其中 3 人是回宿舍超過 12 點錯過晚歸點名而受罰,只有一人是因曠課較多受到紀律處分??梢姡?+3”學生并沒有在紀律方面顯示出特別的散漫性,在數據上并不支持部分師生感覺上認為的“2+3”學生紀律作風松散、難管教的印象。
4.專業成績排名。南寧職業技術學院 2016 級招收“2+3”學生的專業一共有 3 個,分別為機電一體化、汽車維修和數控技術,以科目的學分為加權系數來計算所有科目的平均分,以統計成績排名。機電專業總人數為 163 人,“2+3”學生名次的平均值為 118.4,汽修專業總人數為 70 人,“2+3”學生的排名平均值為 49.7,汽修專業總人數為 67,“2+3”學生的排名平均值為 40.6。排名平均值都較均值低,這反映出,“2+3”學生的成績總體上確實處于中等偏下位置,學習方面與統招學生確有一定差距。
5.考試重修科目。據統計,大一全年,“2+3”重修的學生一共達 61 人,占所有“2+3”學生的 75.3%,一共重修科目達 162 門次,平均每位重修的學生的不及格科目為 2.7 門。這兩項數據都大大超過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平均水平,再結合成績排名對比情況,反映出他們的專業學習成績確實很不理想,特別是大量的重修現象說明很多學生的學習嚴重跟不上教學要求。
三、原因分析
從所獲榮譽、素養積分和違紀這幾個方面來看,中職“2+3”的學生心理、綜合素質上雖然表現得稍微弱一些,但總體上與統招學生差距并不是很明顯。而在專業排名和重修表現上看,學習成績方面則相對統招學生有較大的差距。分析原因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中職“2+3”學生在入學年齡上普遍比統招的學生小一年,心智上相對高中畢業生成熟程度上也因此有所差距。由于多種原因,中職學校招生的生源情況在中考成績上普遍比高中學生要差一些,主要體現在理解記憶能力、學習自覺性、行為習慣和逆反心理等方面。由于各種原因,中職學校的生活并不如高中那樣嚴格,向學的氛圍也沒有那么濃厚,學生到了高職,面對多姿多彩的生活環境,更容易出現困惑、自律性不強,加上高職學校的日常管理比中職寬松很多,因此在適應新環境和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的自覺養成方面效果不佳,特別是當遇到學習跟不上進度等困難時,自我調整的能力不強而容易迷惘。
2.學生在中職學習時間僅為兩年,比高中少一年,這期間既要完成基礎課程學習,也要進行一定的職業基礎技能訓練,很多時候反而是兩者不能兼顧。由此也導致不少學生基礎知識較弱,到了高職上理論性稍強的課程內容時經常跟不上,從而影響了學習的興趣和進取的自信心。但是,他們又進行過一些職業技能訓練,與高職的一些實踐課程內容難免有所重復,上這部分課程時有的學生又會覺得重復的課程內容乏味,加上如果學生的學習目標和熱情原本就不高,只抱著不掛科畢業就行的愿望得過且過,學習的主動性和基礎都弱,學習就難免落后。
3.不少統招學生和教師對中職學生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偏見,覺得他們各方面都不如統招學生,特別是個別中職學生的不良表現會在感覺上被強化和擴大,由此在心理、語言和行為上對“2+3”學生自覺不自覺地產生一定的距離,缺少了應有的熱情關愛與幫助指導,其實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造成“2+3”學生的心理壓力和不自信,這些負面風氣阻礙了他們的進步。
四、應對方法
針對“2+3”學生的這些特點和情況,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在人才培養和日常行為管理方面積極進行研究探索和實踐,提出如下有針對性的建議對策和做法:
1.“2+3”學生與統招學生宿舍混居。宿舍是學生最主要的社交場所之一,這可以讓學生走出中職同學的朋友小圈子,大大增加與其他同學多交流的機會,并鼓勵他們加入社團和參與集體活動,潛移默化地開闊他們的視野,增強他們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能力是鍛煉出來的,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條件,才會讓他們在活動中得到進步,收獲自信。
2.分班授課?;蛘咴诖笠浑A段分班授課,或者選擇某些理論性稍強的專業課程進行單獨的授課以強化培訓效果。多年的高職教學經驗顯示,中職生在與數學、編程邏輯等內容關聯性較多的課程上較高中畢業生顯得更為吃力,畢竟高中畢業生受過更為系統和深入的邏輯思維訓練。因此,在學習上特別是理論課上,很有必要給“2+3”學生開小灶。也可考慮在理論考試上降低一些要求,但是實踐內容的考核要求不應打任何折扣。
3.設置服務“2+3”學生的專職輔導員。如有條件,可以設置專職輔導員,或者考慮在大一階段設置服務“2+3”學生的專職輔導員。輔導員深入學生之中,主動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惑、生活困難等各方面問題,幫助他們更好更快地融入高職的生活和進入學習狀態,同時應該注意教導約束他們的心性,引導和培養他們向專業教師請教的積極態度,促進他們全面地發展。
4.高職院校與中職學校在課程設置上進一步深化合作。由于中職學校與高職院校的對接不是一對一的,就算同一個專業,中職學校的學生通??梢赃x擇好幾所高職院校升學,而高職院校一個專業的“2+3”生源大多來自多個中職學校,因此課程的設置難免有重疊和遺漏。課程方面,建議中職學校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和人文素養培養,而更多地把專業知識放在高職階段來學習?;A知識方面,數學和物理是工科專業的基礎,建議在這方面加強。如有條件安排一定的計算機基礎上機實踐,能讓他們更快地適應高職學習。在人文素養方面,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政治經濟與社會、哲學與人生都是有利于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和思想成熟度的課程,建議設定一門禮貌禮節課程,這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有效的途徑之一。
5.糾正對“2+3”中職學生的偏見。長期以來,社會上甚至包括某些高職教師對中職生都有或多或少存在偏見,認為不如統招生。經驗證明,中職生中也不乏社會活動和學習成績的佼佼者,在現實社會中,也不應該在態度上對本科生、高職生、中職生有所區別對待。因此,應當摒棄成績決定論的觀念,倡導教師從正面、全面的角度看待中職學生,樹立正確的、正能量的因材施教的教育觀念,在日常的教學與生活交流中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幫助。
6.樹立榜樣,多方面提升“2+3”學生自信心。發掘“2+3”學生中的優秀代表,通過學院官方公眾號、網站和團學活動來積極宣傳他們的優異表現和成績,樹立榜樣形象、弘揚向上風氣。舉辦“2+3”專場文藝晚會,既可鼓勵學生的才藝展示,也可激發學生參與集體活動的熱情。還可邀請“2+3”優秀的畢業生代表回校做勵志講座等,采取多種形式各方面來培養和樹立學生的自信和向學風氣。
總之,中職“2+3”學生是高職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高職院校應有針對性地在思想宣傳、心理引導、日常管理、學業幫扶、課程體系銜接和改革等方面采取多樣措施,優化人才培養機制,完善培養模式,切實提高“2+3”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高職院校整體人才質量的提升,為社會和國家培養優秀人才做出更多貢獻。
【參考文獻】
[1]龔洪浪.基于中高職銜接的中職機電技術應用專業課程設置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3(25)
[2]呂庚圣.克服中職學生厭學情緒的心理效應機制[J].考試周刊,2017(8)
【作者簡介】柳 青(1981— ),女,新疆克拉瑪依人,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助教。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