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菲
【摘 要】本文針對農村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學觀念比較落后、師資力量缺乏、教學方式陳舊等問題,提出轉變辦學觀念,加強師資建設;促進教學觀念革新,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注重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等措施,促進學生自我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深化農村高中美術素質教育。
【關鍵詞】農村高中 美術教學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2B-0166-02
美術是美育的重要課程,也是現階段高中學生需要學習的課程,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美學素養有著重要的提高作用。在農村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應當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注重學生自主性和積極性的發揮,促進學生自我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農村高中美術課堂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觀念比較落后。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高中美術教學需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依然過分注重學生美術技能的培養,采取示范教學的方式,缺乏美術文化知識的講解且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性。教學的開展過分地依賴課堂和教材,教學場地和教學內容一成不變,學生的學習變成單調的臨摹,缺乏創新意識,學生缺乏美術興趣,課堂教學質量較低。
(二)師資力量缺乏。在農村高中美術教學中,師資力量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多數的高中學校缺少專業的美術教師,有些學校的美術課程是其他課程教師頂替上課,難以應對專業課程的教學。同時,美術教師往往專業素質有待提高,教學資源有待增加。
(三)教學方式陳舊。美術課堂教學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美術技巧,而且需要加強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促使學生能夠感受和體驗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農村高中美術課堂依然采取講解和示范的教學方式,學生成為簡單的模仿者和復制者,不利于學生美學素養的提高。
二、農村高中美術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轉變辦學觀念,加強師資建設。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素質教育的全面貫徹,農村高中學校的領導應當促進辦學觀念的轉變,注重美術教育的開展,對美術教學的設備和資源進行完善和更新,促進教學管理體系的優化,促進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在美術課堂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學校應當促進美術展覽場地的建設,并且投入相應的資金加強建設,采取有效的教學獎勵機制,促進美術教學健康地發展。學校領導應當加強重視美術教育,在政策措施的制定、教師職稱的評定以及資金投入方面給予一定的重視,為美術教學的有效開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和基礎。在美術教育開展的過程中,重視基礎教育的開展,并且打好美術教育開展的基礎,對各個方面的資源進行有效的利用。可以采取企業贊助以及校友捐贈的方式籌集資金,促使辦學條件的有效改善。在改善高中美術教學環境過程中,應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為美術課堂教學提供有效的物質基礎。同時,應當加強對專業教師的引入以及培訓,促進美術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其美術水平的整體提高。目前,我國教育正在逐漸地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進行轉變,因此,應注重提高美術教師的素質和專業水平,以有效地促進農村美術教育的開展,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素質教育的深入。
(二)促進教學觀念革新,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在農村高中美術教學中,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教師難以真正實施素質教育。高中美術教學開展的重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高中學生有著升學和學業的雙重壓力,和其他課程如語文、英語以及數學等學科相比,美術課程安排的時間比較少,并且其任務量較少。因此,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結合學生的實際開展教學,促進教學方式的創新。
如在高中美術“陶器”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課堂的導入,引導學生觀看相關的圖片,并且描述圖片中的內容是什么。接著教師根據生活中的陶器,促使學生認識陶罐、陶盆等,進行有效的課堂導入。然后教師向學生講解陶器產生的歷史,同時向學生展示制陶技術和陶器造型,重點向學生講述彩陶。最后,通過多媒體向學生重點講述彩陶藝術,讓學生觀察《人面魚紋盆》和《舞蹈彩盆》,促使學生觀看彩陶的紋樣、構圖、色彩以及技法,如《人面魚紋盆》中人面之間防腐有兩條小魚在相互的追逐,盛滿水好像在水中戲水。應引導學生認真觀賞,想象其中各個方面進行融合的意境,并且體會變化豐富的藝術風格,同時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學習美術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美術素養的提高。另外,由于學生的美術能力各不相同,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針對審美能力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揮其想象力,進行美術創作。對于多數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愛好進行改畫,使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創作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體驗美,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三)注重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在農村高中美術教學中,需要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效地開發和利用,以改變農村高中美術教學的局限性,促使美術課堂教學更加具有特色性,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農村有著豐富活躍的民俗文化,在傳統節日時我們能夠發現很多和美術教學相關的內容。應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術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例如,在高中“民間美術”的教學中,教學目標是促使學生對民間美術的概念、種類以及特點進行了解,并且對其精神內容進行體會,對其精華和糟粕進行辨別,同時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樹立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促進學生審美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教師可以根據地區特點,引導學生對年畫、剪紙、刺繡、風箏民間藝術進行了解,引導學生進行小組的劃分,根據學生的喜好對相關內容進行資料的搜集,并且對作品進行總結,對其特點和風格進行討論。采取這樣的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認識年畫、風箏、民間玩具刺繡以及剪紙等。同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剪紙的方式和技藝,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創作剪紙,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促進美術課堂教學和學生生活的有效融合,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總之,在農村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應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提高美術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余 豐.農村中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16
[2]趙 靖.淺析農村中學美術教育現狀及對策[J].教育現代化,2016(38)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