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梅
【摘 要】本文論述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實施“欲問還休”“欲露還藏”的提問藝術,通過欲揚先抑、欲問先答、欲說還休、欲“蓋”彌彰四種策略,渲染啟憤發悱的情境,創設探究思辨的平臺,營造意味無窮的天地,引領思維向更深處漫溯。
【關鍵詞】地理課堂 提問藝術 欲問還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2B-0117-02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闭n堂提問是一種藝術,也是教師認真研讀教材以及智慧和功力的體現。在地理課堂中設計提問,不妨“欲問還休”“欲露還藏”,創設“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紆徐迷徑,給學生指點門徑,來點暗示,讓提問彰顯出綿密的張力,讓課堂彌漫著詩意的美感。
一、欲揚先抑,渲染啟憤發悱的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講課的時候,好像只是微微打開一個通往一望無際的科學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東西有意地留下來不講?!钡乩斫虒W中的欲揚先抑是指給學生在“心未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之時,適時地給予點撥、提示,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期待感。
學習“人與地理環境協調發展”一節時,在學習文本之后,教師選擇了較為典型的祁連山生態開發與保護作為具體探究的區域,展示了兩幅對比鮮明的畫面,面對熟悉的家鄉景觀,學生情緒高漲,躍躍欲試。教師抓住契機,并不順勢而為,而是引導學生從人地關系入手,自主思考,設計問題,小組討論,互相解答,并擇優展評:
1.區域開發會給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及人們的生活生產帶來哪些影響?——課堂氣氛高漲。
2.對比發現,最先發生變化的是哪一地理環境?產生這種變化的主因是什么?——多數學生響應。
3.請運用“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原理”,淺談恢復祁連山區域當前生態環境有哪些舉措?——個別同學舉手
4.以此為由,對該地區發展,你有什么建議?
葉圣陶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苯處熅念A設的“不說”,一定要和適時地點撥結合,讓學生在柳暗花明處驚顯又一村的希望,在曲徑通幽處突見又一水的奇觀。欲揚先抑,為課堂渲染了一種欲罷不能、令人振奮的情境和氣場,讓學生在起起伏伏、虛虛實實的提問中快樂向前,展現生命的蓬勃活力。
二、欲問先答,創設探究思辨的平臺
培根說:“知識本身沒有告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欲問先答,是指教師提出問題前欲先把“答案”亮出來,當然這個答案實際是對中心問題的宕開一筆,或者是恰到好處的鏈接和拓展。如此設計問在此而意在彼,旨在創設探究思辨平臺。
“城市內部的空間結構”一節的課標要求是:結合實例分析、探討城市的空間結構,并用地理知識解釋其形成原因,從而深刻掌握城市內部的空間結構形成和變化的一般規律。閱讀文本后教者并未直接提問,而是展示了國家級新區蘭州新區的航拍照片和城市規劃方案,從不同的角度領略城市的別樣魅力,感受城市內部空間之美,以真實的場景鞏固所學知識,在欲問先答間,把學生思維的觸角延伸課外,批判甄別。
筆者所在學校地處蘭州新區,學生對新區建設和變遷較為熟悉,這一案例引發了學生極大的探究沖動,在躍躍欲試之時,教師適時打出問題:
1.蘭州新區的城市內部空間結構屬于哪一種模式?你熟悉的還有哪些城市?
2.不同的城市建設,有不同的規劃方案和不同的內部空間結構,那么同一座城市,它的內部空間結構一樣嗎?
3.對照蘭州舊城和新區,探究新區規劃考慮了哪些因素?這些因素是一成不變的嗎?
4.對于政府提出的蘭州新區的內部結構規劃,你認為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教師胸中有綱,難處設疑,辨處設問,簡約精練,對純地理概念升華延展,融會貫通,將知識變成學識,用探究代替識記,建構了地理能力。欲問先答的提問,激活了學生的發散思維,使學生產生“更上一層樓”“登峰見奇景”的欲望,綻放出“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課堂大觀。
三、欲說還休,營造意味無窮的天地
葉圣陶說:“那沒有說出來的一部分反而是至關重要的?!庇f還休的提問,立足于發掘課堂含蓄的意蘊、蘊藉的美感,讓枯燥、淺白的地理知識充滿無限的情味和濃郁的詩味。在問題的關鍵處,暫不求解,只是指明方向,為學生的“自主味之”和“自力品之”創造意味無窮的空間。
在學習“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時,教者先展示了視頻,讓學生身臨大自然,領略“泰山天下雄,黃山天下奇,華山天下險,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美景,漫漫大漠、浩渺煙波、迷離秘洞、原始叢林、廣袤荒原等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腦海里。而后提問:“如此美景,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神圣財富,可是每逢節假日,一些知名景區往往垃圾遍地,生態屢遭破壞,甚至遭到了當時百姓的抵制。對此,你怎么看?”問題把握精準,利害近在咫尺,可能就是你我,學生感觸良深,神情凝重,心有戚戚,答案無須明示,一切盡在不言中。在短暫的沉默之后,教師乘勝追擊:“中國人的錢包鼓起來了,出外旅游的人多了,但是強化旅游素養、約束個人行為、提升個人道德是每個人思考的問題……”
兩個問題嚴謹有序、環環相扣,一步步向“又一村”進發,促使學生“跳一跳”摘到蘋果。精當的欲說還休,給學生的心靈世界帶來了無盡的體驗和多向的意會,用生活來升華課堂。以課堂來演繹生活,提升了地理課堂品質,達成地理課堂知識建構的深刻與厚重,讓學生在問題無限的張力中,盡情地遨游,品味余味繞梁、三日不絕的美感。
四、欲“蓋”彌彰,引領思維向更深處漫溯
贊可夫說:“不要把課堂變成問答會?!庇吧w”彌彰,以問啟問,在上一問題答案水到渠成之時,在綰合收尾之機借機亮出新的問題,一步步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更深處。設計提問需從明顯的疑問點向尋找隱性的疑問點深入,把握準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系,掌控好系列問題的邏輯順序,準備好問題的銜接、過渡和照應。
在學習“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一節時,關于工業聯系、工業地域與工業集散的概念及三者之間的聯系等相關知識較為抽象,學生不易掌握。一位教師充分利用學校處于本地城東工業園區的地理優勢和學生對周邊的工業環境較為熟悉的便利條件,做了精心策劃。先組織學生上網查閱、走訪及實地勘查搜集了豐富的資料,在此基礎上,設計了四個問題:
1.說出位于城東開發區內的一些知名生產企業和規模較大的公司。
2.根據所學的知識,從形成和性質兩個角度對這些公司進行分類,并以武威的龍頭企業為代表說說工業集散與工業分散之間有什么區別?
3.簡要分析這些工業企業之間存在怎樣的聯系?
4.綜合分析,這些企業為什么集聚在一起?工業集聚有什么特點及優勢?
幾個問題層次分明,由淺入深,梯度感強,將學生熟知的家鄉生活融入所學地理知識,體現了知識和能力并重、教書和育人相偕之道,同時培養了學生對家鄉、家鄉文化及鄉土地理的興趣和熱愛,達成了高效課堂目標。欲“蓋”彌彰,讓所有學生感受到地理問題的無窮張力,領略了意工而境奇的課堂美感。
“用教師的智慧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努力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庇麊栠€休的教學藝術基于學生地理科學核心素養的養成,收放有序,開闔有度,聚散結合,張弛自如。這樣的地理課堂,縝密的思維與嚴謹的邏輯相偕,紆曲的戰術與含蓄的藝術并行,智慧的傳播與精神的陶冶齊揚,宛如一張情理交織、綿密錯綜的大網,讓學生美不勝收,如行山陰道中。
【基金項目】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策略研究”(GS[2017]GHB1226)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