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艷華
【摘 要】本文以建筑識圖課程為例,分析微課的特點,并重點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角度闡述微課的設計和開發以及教學實踐,全面推動新的教學模式的發展,促進建筑識圖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關鍵詞】微課 建筑識圖課程 教學 設計 應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2B-0104-02
教育部文件教職成[2015]6 號文《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強調,要積極推動信息技術環境中教師角色、教學理念、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的變革。在信息化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信息技術的改革也活躍了教育領域,“互聯網+教育”在教學中的應用也開始普及,而微課程在微時代的環境下也應運而生,適應了教學的過程性,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
一、微課的特點
微課,也叫微課程,是指微型課程,抓住主要知識點,利用信息技術,將知識點濃縮,以最簡潔的形式、最直白的言語、最直觀的動畫來展示所需講解的知識點,組合成一個有機的系統。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微任務等都屬于微課的范疇,主要是針對教材中難以理解的知識點、重點及難點問題,將原本需要講授的知識內容制作成微視頻、微課件,讓學生通過微視頻、微課件以及教師下發的學習任務單等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微資源”具有隨時、隨地、隨心學習的“三隨”特點,可反復播放,為學生的隨時、隨地、隨心學習提供了環境,有利于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微課主要是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的,因此內容一般短小而精悍,以突出重點和難點為主要特點,時間一般控制在 5 至 10 分鐘,以講清說透知識點為目標。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也有利于解決學生個別差異性的問題。
二、微課在建筑識圖課程教學中的設計開發
由于建筑產品的體積龐大性、復雜多樣性、整體難分性以及不易移動性等特點,在教學中,給建筑施工圖的識讀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盡管日常生活中有人文景觀及高樓大廈的環繞,學生對建筑知識有簡單的了解,但又有錯誤的認知。基于建筑的專業性,學生又渴望探究、發現建筑中的秘密,對在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習興趣濃厚。而利用信息化平臺,在微時代環境下,利用碎片化的學習時間,實現“三隨”學習,需要建立微資源學習庫,因此,微課的設計開發勢在必行。下面以建筑識圖課程為例進行闡述。
(一)課前。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精選知識內容,抓住重點和難點,確定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以及確定所需教學資源。建筑識圖課程中,建筑施工圖的識讀是整個課程教學的重點,精選建筑識圖課程中的六個知識點,即建筑施工圖識讀、建筑平面圖識讀、建筑立面圖識讀、建筑剖面圖識讀、建筑詳圖識讀、樓梯平面圖識讀,每個知識點為一個任務,設計課前任務,課前任務主要以生活中的相關見聞為切入點進行設計。例如:“建筑施工圖識讀”采用“頭腦風暴”的形式,讓學生討論問題:我們班級的成員有哪些?我們班級共同的目標是什么?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在學生對班級的目標明確后,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我們要建房,也需要有一個總指揮,它就是建筑施工圖紙。又如:“建筑立面圖識讀”設計的課前任務為“簡單繪出宿舍樓的外觀形狀”。這樣的設計任務目的在于繪圖可以形象導入“建筑物的立面”,讓學生初步認識建筑的立面。課前任務的設計以導入為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課中。課堂微課資源庫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資源,此部分內容的開發設計需要立足于重點與難點,思考教學視頻的內容、形式、長短、吸引力等。例如:“樓梯平面圖識讀”以不同樓層樓梯平面圖內容識讀為重點,以區分不同樓層樓梯平面圖為難點,通過任務書進行引導,任務書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制作動畫視頻(呈現 1 棟三層建筑物),以虛擬形式,帶領學生遨游建筑的世界(1 棟三層的辦公樓),游走樓梯,并進行解說,同時傳授樓梯計數的正確方法。利用動畫技術,制作視頻,將樓梯進行分解,從每一層樓梯剖切位置的不同入手,對不同樓層樓梯平面圖進行講解,從而解決“樓梯平面圖識讀”內容的重點,并突破難點。
課堂上,學生的知識內化主要是通過知識測試。因此,課堂微題庫的設計也必不可少,主要是針對一些易錯的知識點設計相應的試題進行測試。
(三)課后。課后的學習,主要以拓展內容為主設計課后任務。如“樓梯平面圖的識讀”課后任務為:測試你的父母和長輩上下樓梯時,多高的踏步較為舒適?這樣的設計在升華人文情感的同時,再次鞏固課堂知識,拓展課后知識。
課后,設計學生自主學習的環節必不可少,借助網絡學習平臺,進行知識的復習及拓展。因此,需設計開發課后拓展的微課資源。
三、微課在建筑識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以建筑識圖中的重要知識點“建筑剖面圖識讀”為例。建筑識圖課程主要采用情境設置、體驗感受、問題引導、任務驅動、合作探究等多種方式組織教學活動。
一是課前。教師通過藍墨云班課發布課前任務,學生接收任務,并觀看課前微課。教師采用各種不同顏色的高爾夫球為素材制作的微課視頻,主要講述“Interior Design(室內設計)”圖集的產生,由此引導學生進入建筑中,進而發現建筑中的美。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對建筑的內在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對建筑剖面圖也有了一些表面的認識。
二是課中。想要達到深入的認識,還需要教師在課堂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及輔導。課堂上,教師下發任務書,任務書以問題為主線,學生根據教師下發的任務書,觀看教師設計制作的剖面圖形成的微課視頻:以刀切蛋糕為形象的比喻,從建筑物內部剖切后進行投影,主要是強調剖切的位置,剖切后投影的方向,移去剖切面與觀察者之間的部分,對剩下的部分進行正投影。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對建筑剖面圖的形成有了形象的認識。接著,學生在教師任務書的引導下,進入教學資源網進行全方位的自主學習,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根據任務書的引導,再加上教師的個別輔導,對建筑剖面圖內容依次識讀,從而順利地完成了本次課的任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此外,為及時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利用微習題庫進行課堂測試,及時反饋掌握情況,有利于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
三是課后。學生通過手機接收教師的課后任務,學生觀看課后微課視頻鞏固知識,同時,教師也設計了相應的課后小練習,以單選和多選為主,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微課在建筑識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從課前延伸到課堂,并拓展到課后,充分發揮了微課資源庫的作用,利用手機移動平臺、互聯網絡和多媒體動畫、仿真學習軟件等把繁雜抽象的問題直觀化、簡易化。既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等自主學習的能力,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總之,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微課能有效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與碎片化的資源。而微課在建筑識圖中的應用,使抽象的建筑設計形象化、具體化、可視化,且合理地調整了學生課堂內外學習時間的分配,使學習時間更加自主化,有效地解決了知識的內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可見,微課在建筑識圖教學中的應用具有可行性,我們將不斷完善微課資源庫和微課教學模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更多的形式,促進建筑識圖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參考文獻】
[1]徐冬生.微課在建筑識圖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職業教育,2016(3)
[2]祁 黎.翻轉課堂在建筑識圖課程中的教學實踐與探索[J].職業,2015(11)
[3]胡鐵生.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4(4)
[4]王曉慶.微課在“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2)
【基金項目】本文為 2016 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以學為本的中職‘3+3+3型微課設計開發研究與實踐”(GXZZJG2016A035)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