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彬鴻
【摘 要】本文對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問題解決教學策略進行探究,提出要設計有效的問題情境以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以促進問題解決教學的開展、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以開展問題解決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化學 問題解決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2B-0152-02
高中化學知識內容相對于初中來說更加深奧難懂,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較多的問題,學習也比較吃力。不少學生在對高中化學問題進行解決時難以找到突破點,造成學生化學學習效率較低、課堂教學難以得到有效開展的現象。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轉變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轉變課堂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提高。
一、設計有效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
(一)有效利用生活中的化學,設計問題情境
化學是一門和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科,因此,在開展問題教學策略時,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化學素材,設計相應的教學情境,促使日常生活能夠和化學知識進行有效融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是說,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研究,對教學內容中的生活元素進行發掘,然后設置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有效開展問題解決教學。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 1 《氨 硝酸 硫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講述液氨泄露的事件。如某地的制冷車間發生了液氨泄露,使整個廠區內變成白茫茫的一片,在方圓百米之內彌漫著刺激性的氣味,同時廠區內寒氣逼人。教師通過這樣的事件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總結,“氨氣具有哪些物理性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習和掌握知識。
(二)結合化學史,創設問題情境
化學這門課的發展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知識內容和智慧。因此,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化學史來輔助教學,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引發學生對化學的熱愛,促使學生去學習化學家的探究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精神。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 5“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尿素合成的化學歷史知識。1828 年化學家維勒從無機物氰酸銨中合成了尿素,給傳統的生命力學說第一次沖擊。從傳統來看,尿素是動物產生的,認為由生命力控制的物質不可能通過無機物進行合成,尿素合成成功顛覆了這種觀念。通過這樣例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相關的問題進行思考,“無機物和有機物之間是否存在絕對的界限?”然后引導學生去更加深入地了解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點,從而對問題進行解答。借助化學史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促使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促使問題解決教學得到有效開展。
二、促使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促進問題解決教學的開展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提問氛圍,引導學生敢于提問
在開展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少學生不敢提出問題,害怕提出問題、質疑老師,害怕問的問題比較簡單而受到同學嘲笑等。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課堂缺乏良好的提問氛圍,學生缺少提問的勇氣和意識。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營造寬松、平等的課堂學習氛圍,促使學生敢于提出問題,促進問題解決教學的開展。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 3“分子的立體構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各種類型的分子,讓學生觀看,以更好地對分子的空間結構進行了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分子的立體構型是什么?”當學生回答之后,又讓學生對 CO2 和 H2O 的分子空間結構進行比較,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并提出相應的問題。兩者同是三原子分子,為什么空間結構不同呢?從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找到問題的答案。
在高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敢于提出問題,并且對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就可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傳授正確的提問方式,促使學生善于提問
問題解決教學的開展,需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問方式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高中階段的學生有的由于化學知識基礎比較差,沒有掌握正確的提問方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果繼續采用舊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之中,那么就不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因此,教師應當注重提問方式的傳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促進問題解決教學的開展。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 1“金屬的化學性質”,教師在教學課堂中可以開展相應的實驗活動,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對實驗現象的原因進行分析,使學生能夠根據實驗現象,提出更多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提問方式,使學生善于發問,形成問題意識。
三、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開展問題解決教學
(一)訓練學生問題解決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促使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分析法、比較法、守恒法、驗證法以及轉換法等,使學生有效解決化學問題。例如:“將 CaCl2 和 CaBr2 的混合物 13.4 g 溶于水中配置成500ml 溶液,然后通入過量的 Cl2,在完全反應之后進行蒸干,得到干燥的固體 11.175 g,求解原溶液中 Ca2+、Cl- 以及 Br- 的比?!贝祟}主要考查電荷守恒,在解題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 1 個 Ca2+ 所帶的電荷數是兩個,幫助學生分析題意,求出正確答案。
(二)促進學生構建知識結構,更好地掌握知識
教師想要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就需要促使學生構建知識結構,使學生能夠較好地理解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相應的知識網絡結構,對知識內容、方法以及實驗等進行融合,促使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能夠對知識進行綜合利用,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 3“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的教學中,教師需要促使學生對原子結構、元素周期表的相關知識內容進行回憶,對學習過的元素的核外電子分布、化合價、金屬性以及非金屬行進行聯想,將有關知識聯通起來,形成一個比較系統的知識體系,從而更好地掌握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將前后知識內容聯系起來,形成比較立體的知識結構,更好地掌握知識。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采取有效的方式創設趣味性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實驗和多媒體,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指導學生學習方式和知識結構的構建,促進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促進問題解決教學的有效開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付 杰.淺析高中化學問題解決教學的實施策略[J].高考,2016(36)
[2]江曉珠.高中化學問題解決教學的實施策略[J].高考,2017(3)
[3]何維東.高中化學教學中實施問題解決策略[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