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學生最容易發生錯誤的場所。由于英語學科的特點,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發生錯誤的可能性遠遠大于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對于剛接觸英語的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因此,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發生錯誤和糾正錯誤的問題理所當然地應該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
一、關于英語課堂中“錯誤”現象的顯性分析
由于英語學科的特點,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發生錯誤的可能性遠遠大于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以下原因可能是造成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犯錯”的客觀原因。
1.記憶干擾。這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語言錯誤形式之一。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有意注意時間短,又缺乏科學有效的記憶策略和良好的記憶習慣,從而導致單詞拼讀、拼寫和變化形式等錯誤層出不窮,如把work 讀成walk等。
2.語間干擾。例如,漢語中第三人稱單數“他、她、它”雖然寫法不同,但讀音相同,而英語中“he”“she”和“it”的拼寫和讀音都不同,小學生在運用時往往會“男女不分”。
3.語內干擾。例如:He have a new pen.Id like watching cartoons.I often do my homework in Sunday morning.這些錯誤顯然不是來源于漢語的干擾,它的形成是由于學生學了某一個英語語法規則之后,不加區別地把規則套用在同類詞匯或相似的句子結構之中。
4.文化干擾。它是指文化習俗不同而引起的錯誤。例如,英語中人們分手時常說“Goodbye,Bye-bye!”但中國客人常對主人說“請留步”,主人則說“請慢走!”或“請走好!”如果在英語中據此說出“Go slowly”或“Walk well”,聽起來就會十分別扭。
5.交際障礙。在交際過程中,由于說話者詞匯量不夠或無法用英語說清楚,從而導致錯誤。如He is a nice boy. 可能由于學生沒有學過handsome這個詞。
6.教學失誤。教師或教材中對英語語言現象不恰當的講解或講解不清,導致學生發生語言錯誤。
二、對現階段出現的錯誤進行深層次的隱性現象分析
課堂上的主角是教師和學生,教師的話語對于學生來說至關重要,也許教師的不恰當的話語和不適當的做法才是導致學生產生錯誤的內在原因。
三、關于課堂上如何糾錯的策略分析
對于學生的錯誤要合理把握糾錯的時機,掌握正確的糾錯方法,如:
1.直接告知。學生發生了錯誤,教師可以直接向他指出錯誤,然后請他重說一遍,待他們回答正確后,千萬別忘了表揚和鼓勵,以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
2.學生重復。教師發現學生說錯時,可以要求學生重復一遍。例如,婉轉耐心地對學生說:“Would you repeat it again?”或“Please say it again,OK?”這樣,既可以暗示學生“你的句子有問題”,又能讓學生很樂意改正錯誤。
3.教師重復。如果教師說“Would you repeat it again?”或“Please say it again,OK?”還不足以引起學生對錯誤的注意,此時教師應該重復學生說錯的話語并在出錯的地方改變聲調以凸現錯誤。
4.采用提問方式。教師發現錯誤時,可以提問說錯的學生,也可以提問其他學生。這樣,既可以讓說錯的學生改正錯誤,又可以讓更多的學生避免產生同樣的錯誤。
5.運用體態語。教師利用體態語來暗示學生錯誤,比較含蓄,學生也容易接受。教師在用表情或手勢暗示學生錯誤時一定要適度,如雙手一攤、面帶笑容地聳聳肩膀以示學生出現了錯誤。
6.學生互糾。如果教師指出某一學生的錯誤后,學生仍然不能自己改正錯誤,教師可以試探性地詢問其他學生:“Who can help him/her? Who wants to try again?”這樣既激發全班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思考,又不會傷害這個學生的自尊心。
四、減少學生“犯錯”幾率的策略
1.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正確看待學生的錯誤。作為新課程改革下的弄潮兒,我們必須轉變觀念,正確看待學生的錯誤,找出治標更治本的方法,首先必須要認識到,在學習任何科目的過程中,學生的錯誤是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其次要認識到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導致接受能力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語言能力發展得快一點,有的數理化能力發展的早一些,在同一個學生身上,不同的能力發展得水平也是不同的。最后要認識到同在一個班級里學習、由同一個老師教的學生,他們的學習狀態也是不同的,有了這樣的認識,學生的錯誤就會成為學生學習的資源,而不是作為批評和懲罰的對象。
2. 改進英語課堂教學的話語,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課堂提問要遵循五個原則:一、整體性原則:給學生設計的問題要從文章的整體性入手。二、可輸入性原則:在課堂前的備課活動中,我們提倡吃透大綱、吃透教材,同時別忘了了解學生。三、個體、群體相結合的原則:教師應該進行分層提問。綜合性強、含有判斷、推理性質的問題可以采用自愿的形式進行;對于答案單一、無需苦思冥想的問題,教師可以采用“點將”式對差生進行提問。四、啟發性原則:課堂提問的目的就是促進學生思維,所以教師所提的每一個問題都必須富有啟發性。五、角色互換原則: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向教師提問或學生相互間提問,這樣一種思維的轉換能夠激發更多的學生不怕“犯錯”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教師一定要去深究其內在的原因,并對癥下藥,采取措施減少“錯誤”的發生幾率,而不是等到“錯誤”發生了再想辦法去“糾錯 ”。
【作者簡介】凌長蓉,南京怡馨花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