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主管部門三令五申禁止教育上的“三亂”,尤其是假期亂補課現象。身為教師,本人一向聽從指揮。但也曾在心理質疑過:學困生利用節假日,彌補一下知識上的欠缺,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后來逐漸的認識到:假期補課成為家長們認為是快速提高學生成績的捷徑,更是補課老師大筆賺錢的快捷手段,但這又何妨?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然而,如今在教學過程中,讓我真正認識到的是:“變了味的補課行為”成為了教改路上的“絆腳石”。
社會在進步,教育在發展,教學改革的步伐必須與時俱進。新一輪的教學改革要求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義務教育階段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關鍵,這種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主要陣地是課堂教學,于是,教育者們充分利用這塊陣地,通過科研的引領,理論的學習,教研的推進,實踐的研究,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改變以往的“一言堂”教學方式,結合教學實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巧妙設計教學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整個課堂,無論在教學內容上,教學方法上,教學活動上,還是在教學環節安排上,處處體現挖掘學生自身的創新思維的潛力,以便更好的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就我英語學科來講,更注重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根據這一課程目標,本人不斷學習英語學科課改理論,借鑒名校名師的先進教學策略,結合我校的學生實際,我會精心準備每一節課,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英語水平,開發利用各種有效教學資源,創設各種語言情境,盡可能的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習得知識并能靈活運用。這樣,我帶過半年的學生,他們都能輕松自如的和我或相互之間進行簡單的英語交流,語感逐步形成,為將來進一步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曾經一個假期過后,再次見到我的學生,最為簡單的匯話“Where are you going?” “Where have you been?”曾經對答如流的“得意弟子”卻回答的結結巴巴,當時我就非常的詫異……,后來究其原因:他們在假期補課了,補課老師給他們講了很多的語法知識,讓他們死記硬背,學生們背的不夠熟練,也有些混淆,所以在和我對話時,他們還在努力的回顧老師教給他們的語法規則,還在套用哪個句式合適……,天呢,我可憐的學生們,老師曾經全身心的開發利用各種資源,培養你們的英語語感,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都哪去了?難道說走路時“絆倒個跟頭”就都忘了嗎?
于是我就非常關注這些學生,在接下來的一次測驗中,最明顯的是閱讀理解中的主觀題,不能在文中找到答案的,必須通過閱讀分析才能得出結論的題型,補課的學生答題的正確率大大低于未補課的學生。更令人吃驚的是寫作,那次寫作的題目是:介紹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補課的學生幾乎都是同一個題目《the Spring Festival》,而且內容基本類同,再看看其他的學生,有的寫《the Dragon Boat Festival》,有的寫《the Mid—Autumn Day 》,還有的是介紹《the Lantern Festival 》,雖然個別學生在語法上有一點點錯誤,但是都是通過運用所學的知識,經過大腦加工,輸出的原創作品。測試反思時,問起那些類同作文的學生,他們很認真的告訴我,補課老師給了我們《the Spring Festival》這個例文,讓我們背誦,其他節日沒給例文,于是我讓他們換個節日來寫,他們都非常的為難,寫出一兩句就無內容可寫了。看到這種情況,我突然有一種感覺:有一個無形的方框,框住了學生的剛剛伸展出來的創造性思維的枝芽,我的心“好痛”……
于是,我做了個小小的調查,補課的學生對我講:假期不足二十天,補完了在校學習半年的一冊書,每天的一個半小時的補課內容,就相當于在學校上一周的課程,補課老師“不辭辛苦”的,“滔滔不絕”的講語法規則,學生們就認認真真的,“馬不停蹄”的記筆記,然后讓學生回家去背誦,包括寫作老師都費盡心思的給了現成的例文,也讓學生去背誦。從表面上看,補課老師在知識層面上,似乎沒有漏洞,那么這種做法和我們最古老的教學方式“填鴨式”教學,有什么區別嗎?在教學改革的今天,這不是在推動學生前進,分明是在拽前進中的學生的后腿。有句話說的好:“要想知道梨子滋味,就得親口嘗一嘗”,梨渣是沒有味道的。
曾記得一位專家對于亂補課現象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假期老師補課就好比一個外科醫生在家里給患者做手術,技術再高超的醫生,在無醫療設備的條件下所做的手術,也是失敗的,要想成功,只有在醫院里,在各項醫療設備都得以保證的條件下,才能順利的完成一個個手術,才能彰顯一個名醫的高超醫術,才能使得患者重獲健康。
也許補課一段時間后,有些學生也真的提高了成績,但那通常是治標不治本,純屬于“頭疼治頭,腳疼治腳”的片面做法,沒能綜合考慮全身健康狀況,更可怕的是“治好了頭”卻“傷了心臟”,原因其實很簡單:補課老師教的,學生會了,老師沒教的,照樣不會,因為補課老師忙于給學生“授魚”,哪有時間給學生“授漁”?老師的滿堂灌,把學生變成了木偶,只知道死記硬背,或者麻木的進行題海戰術。學生有總結歸納的時間嗎?學生有反思自省的機會嗎?學生有創造想象的空間嗎?他們都是在被牽著鼻子走。古語說得好:“只會學習不玩耍,聰明的杰克也變傻”。再看看我們的學習尖子生,沒有一個是補課補出來的,放眼世界,古往今來,沒有一項發明是靠背誦規則發明的。
做為一名教師,發自內心的呼吁:家長們,學生們。補課老師們,為了孩子的未來,小則實現他們的理想,大則培養國家的棟梁,千萬別讓“變了味的補課行為”成為教改路上的“絆腳石”,成為孩子們成長路上的“減速帶”。讓學生們快樂的成長吧!
【作者簡介】蘇中華,遼寧省北票市龍潭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