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麗華 唐詠春
摘要:班級集體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載體,同時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內涵。高校班級集體是學生在校最基本的歸屬單位,是校園中滿足學生成長成才要求的重要場所,具有促進大學生自我教育、主動發展的人際氛圍和精神動力。本文從班級高校班級文化概述、高校班級建設存在的問題和進一步加強高校班級建設的對策三方面來研究。
關鍵詞:文化;班級文化;高校班級文化;問題;對策
一、高校班級文化概述
1、文化含義
文化,是一種亙古綿久的社會現象,它與教育相伴而生,相隨而在。那么,何謂“文化”呢?“文化”一詞在西方源于拉丁語,是應用較為普遍的一個術語,在拉丁文中原意指人在改造外部自然界使之適應于滿足衣食住行等需要的過程中,對土壤、土地的耕耘、加工和改良。在我國,“文化”一詞最早見于西漢劉向的《說苑》:“藉文化以教,弗敢加誅”。晉束廣微《補亡詩由儀》有云:“文化內輯,武功外誅。”這里所指的“文化”實際上是指和武力相對的文治、教化的意思。此后,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于“文化”概念的理論研究也不斷地豐富,《辭海》中的解釋是:從廣義來說,指人類社會歷史進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來說,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結構。①這個定義為大多數人所接受,而本文正是采取關于文化理解的這一界定,以此去探尋班級文化的內涵。
2、班級文化
班級文化的全稱是班級群體文化,其指的是班級中全部同學或絕大部分同學所具有的共同態度、信念以及相同的價值觀,它實際上就是各種思想態度的一個綜合體。班級文化的主體標識主要包括班級的風氣風貌、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班級同學的言行舉止傾向等等;班級文化的物化反映主要包括教室內的板報、墻報、環境布置以及班級活動小組、活動角等等。由于“文化”并沒有固定統一的定義,而對文化的不同解釋將會直接導致對校園文化含義的不同理解。
根據這些理解可以將校園文化定義劃分成兩種:(1)融入了多種多樣的校園活內容,不但包含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與此同時還包括制度層面。其進行文化活動的主體是:學校的教師、學生以及干部等;其所涉及的內容和范圍主要包括科學研究方面、教學方面以及有組織或無組織的業余活動等;通過學牛德、智、體各方面的整體面貌表現出學校的校園文化。(2)包括學生學習、生活在內的學生文化,要的表現就是學生組織的各種社團活動。木研究認為以上述定義具有很多優點,概括出了班級文化的基木特征和主要內涵,從不同的側面突出了班級文化的涵義,然而對其多樣性及整體性的考慮卻稍顯不足。所以可將班級文化概念定義如下:它是由班級理念、班級制度和班級形象組成的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在內的統一概念。
3、高校班級文化含義
高校班級文化是相對于中小學班級文化而言,亦屬于班級文化的一種,一般來講,并無多大區別。從學界研究來看,現有的文獻幾乎沒有學者明確提出高校班級文化的概念。但是結合高校自身的特點和上述關于班級文化的理解,從一定角度對高校班級文化作出了如下界定:高校班級文化即高校班級的全體成員在輔導員或班主任的引導下,在朝著班級目標邁進的過程中,在學習、生活和交往中逐漸形成的體現當今大學生身心特點的,滿足大學生成長成才需要的,被大多數成員認可的積極向上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生活態度、心理氛圍、行為方式的動態的文化綜合體。具體說來,高校班級文化的主要內涵包括班級物質文化、班級精神文化、班級制度文化、班級行為文化。主要表現為:
班級物質文化是班級文化的物質載體,是班級文化最直觀的外在表現形式,是一個班級精神面貌的具體反映,也是用來衡量一個班的班級文化的最基本的尺度。具體而言,即班級教室、宿舍的布置以及班級的育人設施等,以及具有個性化的班級標志如班徽、班歌等。
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它是班級在發展中,受一定社會文化背景、意識形態影響而形成的被班級全體成員普遍接受的價值觀、信念、態度等,其主要通過班級目標、價值追求、班風學風、班級輿論、心理氛圍展現出來。它是班級文化的核心與靈魂,是一個班級的本質、個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班級制度文化是建設班級文化的保障。廣義上而言,班級制度文化是指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法規、社會道德觀念、行為規范、是非標準在班級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具體體現。狹義的班級制度文化即班級各項規章制度,班級規范、班級紀律等,主要包括班級正式制度即由學校明文規定的,對學生的學習生活進行規范和制約的硬性制度還包括非正式的制度即師生根據學校的要求和本班的實際情況自己創造的行為規范,具體表現為約定俗成的優良傳統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班級行為文化是班級文化的外在表現,是指“班級師生在教育實踐過程中產生的活動文化,是班級作風、精神風貌、人際關系的動態體現,同時也是班級精神和價值追求的一種折射。”具體體現在廣大師生在班級整體環境的熏陶影響下所進行的各項集體教育活動和成員之間的交往行為中。
高校班級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等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其中,班級物質文化是班級文化的基礎與前提,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核心與靈魂,班級制度文化是班級文化的保障,班級行為文化是班級文化的外在表現。因此,從文化綜合體的角度界定高校班級文化可知,它是一個由各種要素組成的復雜的有機統一體。而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內容與目標就是要創建堅實的環境與設施,以提供堅實的物質文化;引導大學生樹立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的正確價值觀,以提供正確的精神導向;同時要建設民主、公正、合理的班級制度;開展豐富多彩、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從而為大學生成長成才提供保障。
二、高校班級建設存在的問題
1.班級制度建設不完善。
高校班級現行的班級制度在約束學生的日常行為中所顯現的效果并不十分明顯,學校制定的一些有利于促進班級建設的方針、政策、制度在實施過程中難以被充分貫徹。例如參與調查的同學中,僅有30%的班級具有班歌、班徽、班訓;10%左右的班級沒有班級選舉制度,還有25%的班級沒有財務公開制度。這些數據說明了目前高校班級沒有健全完善規章制度的現狀。從某一方面來講,班級規章制度同樣是班主任和全體學生按照班級的日常需要和利益而共同制定,且要求全部集體人員保證遵守的組織紀律。而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班級規章制度制定不完善的情況,而健全、有效的常規管理制度在班級的日常管理中發揮著至關重要且無法估量的作用。
2.學生集體意識淡漠,班風、學風建設成效不大。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普遍不高,學習目的不明確。例如在被問及“你所在班級學風情況如何?”這一問題時,40%的班級學習氛圍一般,很多人認為及格就行,10%的班級學習氛圍較弱,還有6%的班級學習氛圍較差,班級同學不懼怕掛科;而在關于“你所在班級同學對于英語、計算機過級情況是否重視?”這一問題的調查中,只有40%的同學很重視過級情況。學風建設在班風建設中起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學風的好壞關系著班級建設的成敗與否,因此建設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讓整個班級有個向上的學習氛圍是班級建設的重要步驟。除此之外,調查結果還顯示班級集體凝聚力不強,學生的“個人主義”思想較為嚴重,缺乏集體意識,班風的建設也存在很大的困難。在“對班級開展的各項活動,你的態度是?”這個問題的調查上,有40%左右的同學認為學習緊張,應付就行,有14.5%的同學表示看其他人的態度,順其自然,甚至還有5%的同學持“事不關己,漠不關心”的態度。
3.班級網絡普及性不高,認知度不強。
在班級網絡建設中,多數學生參與意識不強,缺乏激情與熱情,沒有較大的集體榮譽感,在班級文化建設中,也未能將自身投入進去。例如在此次調查中,在問及“你所在的班級有沒有人人主頁、班級微博等網絡公共平臺?”這一問題時,有50%的班級沒有網絡平臺,還有15%的同學對此表示不清楚;在問及“你會在網上主動上傳或轉發與班級建設相關的內容嗎?”40%同學偶爾上傳這些內容,20%的同學很少發布內容,更有10%的同學從不參與進來;在問及“你認為班級網絡建設是否有利于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時,還有50%對此持否定態度。這些調查結果說明現在高校班級網絡文化建設落實得還不夠好,在大學班級中的應用范圍還比較低。
4.班干部模范作用發揮不夠。
調查顯示,班干部工作能力參差不齊,大多缺乏良好的溝通與協調能力,多數時候,團隊力量得不到充分發揮,無法動員全班學生積極為班級建設作貢獻。例如在“你所在班級團干部是否經常組織團員參加學校、學院的各項活動?”這一問題的調查中,12%的班干部很少組織參加;還有30%的班級沒有開展“幫困助貧”或“先進帶后進”等方面的工作。
三、進一步加強高校班級建設的對策
1.注重班級的精神文化建設。
首先,確定一個明確的奮斗目標是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中的一項重要環節,而這個共同的目標是整個班集體發展的前進方向,在班級教育中,每個班級成員都將以此為標桿,不斷激勵著自己奮斗前進。其次是讓班級具有團隊精神,并不斷在班級的各項文化活動中培養班級成員的團結互助精神。再者是重視并促進學生間的交流,正確地處理人際關系,營造一個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班級氛圍,加強班級凝聚力。最后是要培養學生的個人價值觀,讓學生融入生活,關注生活中的點滴,把生活當作學生天然的教科書,讓學生自己去品讀它,并從中尋找、學習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打造班級的文化形象。
第一,確定班規。班委起草,同學參與,共同制定符合本班的班規,讓大家有規可循。第二,確定班訓,通過班集體所有學生共同協商,確定一句能激勵全體成員奮發向上,并具有警醒作用的班訓。然后是繪制班徽。通過把班級的目標以及班級的團隊精神融合在一起,制作成標志,并以此來激勵大家。第三,確定一首歌作為班歌。班歌可以提高成員士氣,班級成員一起歌唱班歌能激勵每個成員奮發向上。第四,把操行成績與同學表現掛鉤,每月進行評比。第五,在寢室建立文化陣地,可以讓寢室成員通過張貼一些名人名言、勵志的語句以及一些富有文化內涵的圖畫來提升整個寢室的審美情趣。同時加強寢室衛生建設,每天進行公布。使學生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打造“活而不亂”的班級特色。
3.班級建設向網絡文化拓展。
傳統的班級文化并不像現在的信息時代,但隨著網絡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網絡在班級建設中也同樣舉足輕重。在網絡上建立學習平臺,可以豐富班級學生的學習生活,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為學生了解課堂之外的世界提供良好的機會。同時充分利用班級在網上開設的網絡媒體,如QQ、易班等,開展網絡多種形式的溝通途徑,在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形成新的溝通橋梁。以此來促進學生培養正確的上網習慣,創建一個綠色、文明、健康的班級網絡平臺,讓網絡資源在班級文化建設活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并通過優秀的班級網絡文化來豐富班級文化生活,讓全體學生學在其中,而且能樂在其中。
4.在班級建設中注重人文情懷。
通過班級文化建設中感情的培養,用情感來凝聚每個班級成員,可以讓大學生更好地遵守班級的規章制度,加強班級凝聚力,參與班集體建設,讓每個班級成員在班級內感受到家的溫暖。友情是同學之間最珍貴的情意,可以開展一些有助于同學之間增加交流的活動來增進的彼此的情意。例如,組織班級所有同學集體春游;遇到同學生日,班級成員為該同學打電話祝福,讓班級成員能感受到集體的關注;班級成員集體慰問班內身體出現問題的同學;班級組織班級聯歡會、各類文體比賽等等,以此增進友誼。
5.積極發揮輔導員、班主任對班級建設的作用。
在高校生活里,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對高校學生群體的影響之大是無法估量的。俄羅斯的一個教育家曾這樣說:“教師的人格對于年輕的心靈來說,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因此輔導員、班主任應該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與自身所表現出來的向上的精神力量去占據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對這個班集體以及對每個成員的關懷。因此,輔導員、班主任作為班級的核心成員,應該積極的承擔其責任,通過其自身的作用給班級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總的來說,一個良好班級文化的形成將對班級學生的發展起著很好的帶動作用,也對良好校園文化的形成有著直接的影響。高職院校班級文化的建設,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和付出更多的努力。
參考文獻:
[1]聶邦軍高校班級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
[2]張文惠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路徑探討[D].天津師范大學,2012.
[3]李小玲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現狀及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2.
[4]黃達,閆研,金琳乘,佟欣高校班級組織的現狀與建設研究[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0,(1).
[5]畢玉鳳淺談新形勢下高校班級建設存在的問及對策[J].甘肅科技縱橫,2009,(3).
[6]廖元新,胡邦寧,涂冰,甘雨,柏曉武試析新時期高校學生班級建設的實踐創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1).
[7]張文友高校班級建設之我見[J].經濟研究導刊,2010,(1).
[8]毛敏高校班級組織的現狀和改善方法的分析[J].商業文化(學術版),2010,(6).
[9]廖愛軍,尚書,田艷春高校學生班級建設現狀與管理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