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嫄 楊木生
摘? ? 要:長期以來,農業、農村、農民一直是決定我國全面小康的關鍵性問題,因此,為實現全面小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勢在必行。新農村的建設,在做好頂層設計、全面規劃與發展特色的同時,也應對因地制宜、協調發展、利用好農業資源、將藝術設計融入農村規劃建設等方面給予重視。建設美麗鄉村的關鍵不僅僅在于探索建設方法,創新的建設理念與全面的發展體系同樣重要。
關鍵詞:鄉村振興;頂層設計;特色產業;現代化農業;藝術設計;品牌
中圖分類號:F320?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5-7394(2018)06-0120-04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也是推動新一輪“鄉村革命”、促進城鄉融合協調發展的總綱領。“協調發展”是五大新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黨中央的重大戰略部署。長期以來,農業、農村、農民一直是是決定我國全面小康的關鍵性問題,因此,為實現全面小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勢在必行。
1? ? 新農村的概念
新農村的建設并非今天提出的一個命題,早在1955年11月,當時的農村工作任務、規劃及長遠目標就在《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中被提出,該《綱要》也被認定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綱領。[1]于2015年6月1日起實施的《美麗鄉村建設指南》定義“美麗鄉村”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協調發展,規劃科學、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宜居、宜業的可持續發展鄉村(包括建制村和自然村)。[2]
2? ? 新農村的建設理念
2.1? ?高起點確立總目標,完善總體規劃
新時代需要新思想,新發展需要新方略。“鄉村振興”,不是簡單的緊急振興和解決“三農”問題,而是一場影響深遠的“新鄉村革命”,是一次城鄉發展理念、發展戰略和發展方式的重大調整,需要從全新的視角、全新的頂層設計、全新的統籌運作,去迎接這場新挑戰,搶抓新機遇。
建設好美麗新農村,首先要高起點確立總目標、完善總體規劃,將藝術設計融入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之中,真正讓農村美麗起來。近年來,全國掀起一股建設“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的熱潮,但如何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新農村及特色小鎮,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在特色小鎮的興起地浙江省,其以“新理念、新機制、新載體”推進“產業集聚、產業創新和產業升級”為目標而推出的特色小鎮理念已向全國推廣。浙江著名的良渚文化村,建立在良渚文化遺址上,其基本定位不是一個主題樂園式的區域,而是一個以生態、觀景、人文名勝、休閑游樂與人居為定位的功能完整、形態豐富的“泛旅游”城鎮。良渚文化村位于余杭中部,滬杭、滬寧高速在區內設有入口,京杭大運河、104國道和宣杭鐵路過境,除了享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以外,交通體系規劃非常完善。此外,城鎮內已建設了國際性的良渚文化博物館、“良渚圣地”公園、良渚五星級度假村、“良渚不夜城”“良渚風情街”、良渚生態森林公園、鄉村高爾夫俱樂部、水上樂園等多元豐富的特色景點,在突出良渚文化的基礎上,注重區域內的整體功能規劃與形式美觀。良渚文化村的開發項目由專門的團隊進行總體規劃設計,其核心構架為“二軸二心三區七片”,目的是打造一個具有多功能的融合、多樣化的生活,充分的就業機會的活力四射的小鎮。
遠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布拉諾島(Burano),在16世紀時,以其精致的手工蕾絲制品與面具聞名。現如今,這個小島引人入勝的不僅僅是曾經風靡歐洲皇室的蕾絲制品,還有五顏六色夢幻的房子。布拉諾島又被稱為“彩色島”,不知何時起,當地鎮府規定島上居民每年必須粉刷房子外墻,熱情的意大利人將小巧玲瓏的房子漆上了各種絢麗的色彩,每家每戶窗臺上都有一盆花或裝飾品吸引著全球的游客。從威尼斯主島每天都有多班往來布拉諾島的水上公共巴士,除此之外,還有水上的士直達。在功能培育方面,島上餐廳、超市、商業與休閑設施一應俱全,五彩的房屋倒映在蜿蜒的水巷之中,仿佛置身于油畫中,藝術氛圍十分濃郁。
通過以上的兩個案例,可以看到,它們均經過精心地總體規劃,選擇了特色產業并進行切實地改造,細分區域規劃;完善空間布局,優化產業布局,強化資源整合,進行全域統籌,并將藝術設計完美融合于區域規劃之中,多規合一。美麗鄉村的案例絕不僅限于此,但放眼國內外著名的特色小鎮與新農村,它們普遍經歷了長久、精心的規劃,具有鮮明的建筑風格,規劃格局均勻適中、布局合理,具有完備的設施配套與社區服務,以及豐富多彩的活動。[3]美麗鄉村的建設離不開完善的總體規劃,空間規劃(城市規劃)要與土地利用規劃、水利水系規劃、生態環保規劃、產業規劃、文化規劃、藝術設計規劃、市政設施規劃有機銜接,為高質量發展和協調、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2.2? ?精心謀劃,推進產業發展
產業是“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要精心謀劃,突出重點,科學布局,有序推進。建設美麗新農村,既要借鑒國內外的經驗,學習先進,也要立足當地特色,弘揚地域文化。以常州鐘樓區的殷村職教特色小鎮為例,殷村旨在突出“國際職教產業園、國際職教高端論壇、國際職教智慧文創園、國際職教游學產業基地、常州印象主題文化園”五大板塊,打造“產、城、人、文”四位一體的常州“西部發展新引擎”。殷村職教園區整合了周邊五個貧困村的原始生態、原始村落、原始文化資源、新孟河資源和3 000畝堆土區空間資源,有效利用江蘇城建學院、常州高等藝術專科學校的師資、設備和生源,突出發展中高端職業教育、創新型人才教育、創意人才教育、心理健康人才教育,培養了一大批實用型的高素質城市設計、建筑設計、裝飾設計、時尚設計、服裝設計、舞臺舞美設計人才,構建創意產業小村,發展以設計為核心的創意產業。產教結合,以職業教育帶動產業,以城建、藝術教育反哺當地經濟發展。
2.3? ?六次產業
除了弘揚地域特色產業外,探索發展全新“六次產業”也是不可或缺的。“六次產業化”的概念于20世紀90年代由日本學者今村奈良針對日本的農業窘境提出,即農業、水產業等(一次產業)擴展至加工業(二次產業)、服務業(三次產業)等[4],將一、二、三相加或相乘都得到六,由此而來的“六次產業”。“六次產業”在農業領域已較為熟悉,它包含了農產品種養殖、農產品加工、農產品服務等環節。張來武教授在今村奈良的基礎上,依據勞動對象與產業任務,拓展了“六次產業”理論,定義了第四產業(互聯網+),和第五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并提出在農業轉型發展的時代,提升傳統產業運營效率的第四產業和提升產品附加值的第五產業能夠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第六產業。[5]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發展好產業“互聯網+”與“文化創意+”即是推動第六產業的發展。
3? ? 新農村的建設方法
3.1? ?推進鄉村基礎設施和功能性設施建設
如何建設好美麗新農村?鄉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整個新農村建設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無論是享譽國際的荷蘭桑斯安斯風車村,還是浙江的良渚文化村,細觀國內外美麗鄉村的建設實踐來看,它們的交通設施都十分便利。生態環保設施建設應得到重視。近些年來,江西婺源的寫生基地各個季節都吸引著大批量的藝術生和游客,寫生、旅游產業的繁榮也為婺源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藝術生在寫生的過程中,將水粉顏料等直接倒入河流,村民的生活污水也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流,污染了當地的水源,河面上都漂浮著塑料瓶或塑料袋,原本的“夢里老家”如今因為忽視環保而大打折扣。因此,加大源頭治理,加快污水管網建設和雨污分流勢在必行。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要留有必要余量,所有居民家庭、村莊、企業的污水都應接盡接(污水管網),對一時無法接上的,可采取分布式治理的模式。對難以處理的工業污水,則堅決實行關停措施。抓緊做好重點污染河道的清淤和暢流活水工作須得到,管用結合抓好鄉村環境管理。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逐步建立鄉村環境標準化、精細化、常態化管理機制。尤其要注重發動、動員廣大村民參與到鄉村環境治理、環境管理中來,探索建立科學、有效的村民住宅、自留地、承包田周邊環境管理“三包”機制,不斷提升鄉村環境管理水平。
美麗鄉村的建設離不開鄉村教育、衛生、文化、體育設施的建設。鄉村幼兒園、小學的建設值得重點關注,社會力量興辦高水準12年一貫制學校須得到支持。同時,應盡早規劃在新農村片區建設高水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和未來人才集聚區建設與旅游業發展,合理布局鄉村公共體育設施和文化設施建設,建立村級文化陳列館。威遠縣向義鎮四方村的文化陳列館內,游客可通過展出的民俗品和一個個還原的場景,解讀當地的歷史文化,體驗當地幾百年的民風村貌。村級文化陳列館是當地文化特色的體現,是地方文化的傳承,更是一代人鄉愁的承載者。
3.2? ?加快村莊有機步伐更新
在最大限度保護村落文化的前提下,在科學規劃基礎上,引導農民進行“三權分置”,調整優化村莊和用地布局,通過宅基地和建設用地整合,置換土地指標,騰出空間,引進專業公司、專門團隊,借鑒民宿產業模式,探索發展創意產業、新型服務業、總部經濟和旅游、康養產業。在保留原有農業模式的基礎上,建立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旅游、休閑農業和民宿產業。建設美麗鄉村示范點,結合當地生態實際,實行差異化發展,突出農耕體驗和當地特色文化等主題,發展特色生態旅游和智慧鄉村旅游。
3.3? ?發展新型農業,提升農村整體實力
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推崇農業發展的大勢之下,我國農業保持著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但農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在長三角地區,農業土地資源短缺,區域內競爭激烈,城鎮化進程較快,顧客消費需求不斷改變,生態環境壓力等問題使當地農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此情況下,如何提升農業產業發展的能級和水平、開啟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征程成為亟待探索的重大課題。
大力發展培育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關鍵是龍頭企業帶動,政府應圍繞主導產業,積極鼓勵、引導龍頭企業發展,特別是對發展基礎好、品牌優勢強、科技含量高的農業企業進行重點建設。龍頭企業依托資源優勢和品牌,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使其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提升農業產業效益。
重點培養現代農業企業人才,通過建立專業化的創新創意創業平臺和制定有較強吸引力的專項人才政策,吸引并留住專業化、應用型農業人才。同時,要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組織相關專題的講座,將先進的種植、生產技術和科學的田間管理技術分享給當地的農業企業與農戶。
3.4? ?規范農業產業,打造文化創意+農業
建立現代農業主題園區。整合現有的土地資源,系統規劃、合理布局,將一個區域內的農業企業相對集中在一個區域內,建設集農產品種植、生產、加工、展示交易、物流配送、科普教育功能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并按市場化、產業化、專業化、國際化要求,實施對整個園區的整體規劃、基礎設施與服務平臺建設、品牌打造、產業鏈培育等。
因地制宜,建立農業創意園區,在合理規劃原始村落的基礎上,融入藝術元素,充分利用植物的形態與色彩創造出各類富有創意的田野藝術作品;在農業產業鏈中加入創意活動設計,如耕田、播種、收割、脫粒、曬場、運輸等環節,吸引游客體驗當地風俗文化;在園區內建設農耕文化學校,包括上述產業鏈各環節相關技術的學習與現場操作,農產品的種類與歷史來源、生長過程等知識的學習等;創意農業旅游,合理規劃休閑觀光路線與項目;開發創意農家餐飲,由專業的設計團隊負責餐廳空間設計,結合當地特色餐飲,融入音樂演出;在園區中建設配套鄉村創意民宿等。將藝術融入鄉村田園,打造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
3.5? ?加強農產品品牌創意,發揮品牌影響力
建立農產品品牌意識。許多的農業企業缺乏農產品品牌意識,致使其生產的產品市場競爭力較弱,同時,在技術進步與創新方面停滯不前。要提高對品牌戰略重要性的認識,強化社會各界的品牌意識,推進綠色、無公害食品的認證工作,建設標準體系,形成農產品種植、生產、加工全程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推進標準化生產。培育發展有優勢的品牌,依托國際、國家和省級評選名優品牌的載體。塑造品牌創意,在農產品包裝上結合藝術設計,使農產品包裝更具美感,落實網絡營銷方法等。加大品牌宣傳,利用媒體大力宣傳當地知名品牌,提升當地名優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4? ? 結語
鄉村是個廣闊的天地,可以大有作為。在進入新時代和高質量發展的今天,“鄉村振興戰略”是一次重大的歷史機遇。充分利用好這次機遇,最大限度發揮好自身資源優勢,高起點轉換發展思路,做好頂層設計,系統規劃,推進產業發展。將藝術設計、文化創意等融入美麗鄉村的建設中,為鄉村注入富有創意的藝術元素,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特色之路,走好美麗鄉村的建設之路。
參考文獻:
[1] 王先明.中國鄉村建設思想的百年演進(論綱)[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1-26.
[2] 徐慶松.《美麗鄉村建設指南》國家標準將于6月1日實施[EB/OL].新華網(2015-05-27)[2018-05-2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5/27/c_1115429380.htm.
[3]王國華.略論文化創意小鎮的建設理念與方法[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4):8-16.
[4] 程郁.日本發展“六次產業”的主要做法與啟示[J].中國產業經濟動態,2015(18):13-18.
[5] 張來武.以六次產業理論引領創新創業[J].中國軟科學,201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