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思維能力發展不僅是學生思維發展的前提,而且有助于教師提升專業素養。因此,思維能力的培養對未來的小學英語教師來說意義重大。本文探討了如何在職前小學英語教師人才培養中促進語言和思維能力的雙軌并行發展,以為未來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核心素養;職前;小學英語教師;思維能力;雙軌發展
作者簡介:鄒娟,碩士,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法與教師發展。(重慶 400065)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重慶第二師范學院校級教改項目“基于語言與思維雙軌發展的小學英語教師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編號:JG201713)和2017年度兒童外語教育協同創新科研平臺自設重大項目“基于語言與思維雙軌發展的小學英語教師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編號:17PTXM114)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35-00121-03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英語課程學習目標既要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也要開發思維能力、提高人文素養。《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規定了我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基本目標。英語課程確定了“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為學科教育的核心素養目標。新一輪的教育改革提出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以提高學生的競爭力和適應未來世界的能力。
學生學習具有很強的向師性,也就是說學生思維發展的前提是教師思維的發展;教師對思維的重要性要有足夠的理解,其自身有充分的思維能力,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英語教師學習和掌握思維能力能夠間接促進未來中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教師思維能力的缺失也將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此外,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是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培養教師的思維能力、促進其思維的全面發展有助于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因此,思維能力的發展對英語教師來講意義非常重大。在職前小學英語教師人才培養中如何融入思維發展理念,有效提高思維能力,是目前職前小學英語教師人才培養面臨的重大的課題,也是當前小學英語師范教育研究領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相關概念界定
1.思維能力。思維是指人們對工作、學習、生活中問題的思考,是通過分析、綜合、概括、抽象、比較、具體化和系統化等一系列過程,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并轉化為理性認識及解決問題的。杜威認為,思維的過程是一種事件的序列鏈。無論是學生的學習活動,還是人類的一切發明創造活動,都離不開思維,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D.Perkins認為,日常思維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但是良好的思維能力是一種技術、技巧上的訓練結果。良好的思維能力需要相應的教學支持,包括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學習和訓練。
2.語言與思維。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思維是語言能力的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需要從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入手。“語言水平是提高思維能力的必要條件,而思維能力的發展又促進語言水平的提高。”語言水平與思維發展相互影響,不可分割。思維能力在語言學習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是語言學習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今,社會的發展對外語人才的需求不僅僅是簡單地懂得些外語,而是要求既有良好的語言技能,又有敏銳的思維,同時還具備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尤為重要。
二、小學英語教師思維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英語教師的思維能力也成為教育專家、一線教師共同關切的主題。然而相對于其他專業,英語師范專業學生在創新性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方面的訓練尤為不足。學生缺乏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的狀況,黃源深教授稱之為“思辨缺席”。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英語師范專業的課程設置、課程教學、實踐教學等。
1.教學機械。長期以來,英語師范專業課程教學過于注重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培養,忽視了思維技能的訓練。鑒于學生語言能力不足,語言課程教學活動以機械模仿、記憶、背誦、復述為主,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何其莘等學者指出,我們在訓練學生的語言技能時,往往強調學生的模仿與記憶,忽略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創造能力、獨立思考并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即使是教育教學類課程也缺乏培養學生在具體教學情境中靈活運用教學技能手段去達成教學目標的知識,即教學思維技能。
2.課程缺失。思維技能訓練需要系統、專業的理論指導。目前很少有英語師范專業開設專門的思維訓練課程,對師范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未予以足夠的重視,缺乏理論基礎。這就導致學生對思維能力的概念、意義了解不全面、不系統,甚至有學生根本不了解思維能力為何物,也不清楚思維能力對于英語教師發展有何重要性,嚴重阻礙了未來英語教師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得培養教師的思維能力流于形式,只是口號而已。
3.實踐缺失。教育教學實踐的過程也是思維發展的過程。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的選用等都體現了思維的過程。從目前小學英語教師培養的現狀來看,英語師范生專業實踐活動大多重教學技能,忽視了分析、反思、評價、創新等高階思維能力的發展,這也導致英語師范生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存在因思維能力不足而出現的問題,比如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不一致、教學環節缺乏邏輯銜接、教學活動多數為機械的語言操練、教學反思膚淺未能促進學生的專業發展等。
三、基于語言和思維能力雙軌發展的小學英語教師培養策略
鑒于英語師范生的思維能力發展不足,高校英語師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體系整面臨新的調整和改革。英語師范專業人才培養應轉變觀念、改革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切實把培養未來小學英語教師思維能力落到實處,貫徹培養英語師范專業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理念。
1.轉變思維能力培養觀念。首先,英語師范專業教師和學生應全面系統理解思維的內涵,正確認識思維與語言的關系以及思維能力在小學英語教師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同時還應清楚認識到思維能力是可以通過課程教育和技能訓練得以改善和提高的。早在1960年,美國教育協會就在《美國教育的中心目的》一文中強調教育目的的中心目的和基本思路就是要培養思維能力,而良好的思維是可以通過恰當的教學實踐和練習獲得的。
2.明確思維能力培養目標。小學英語教師人才培養首先要梳理現有的思維能力框架系統,針對小學英語教師的思維能力確定培養目標。目前思維能力培養采用較多的是魯姆的教學分類目標和美國教育家馬扎諾提出的新教育目標分類學(The New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NTEO)。前者把認知思維學習目標分成六類: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后者提出六種認知加工水平,包括提取、領會、分析、知識運用、元認知系統和自我系統。根據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特點和需要,小學英語教師首先應具備辯證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辯證批判思維能力可以幫助教師教學時以動態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學習和教育教學問題,關注學生的成長。而創新思維能力幫助教師跳出常規思維,敢于突破慣例、探索尋求新的方法和措施,力求教育教學中的創新性和有效性。同時,教師的創新思維和行為也為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讓學生意識到學習不是被動全盤接受教師或者課本知識,而是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3.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模式。恩尼斯(Ennis)歸納了發展思維能力的三種教學實踐模式,即:“過程模式”“內容模式”和“注入模式”。基于語言和思維能力雙軌發展的英語師范專業人才培養可以將“過程模式”和“注入模式”融合。一方面,在英語師范專業課程體系中增加專門的思維技能課程,從專業角度指導學生的思維技能發展和實踐。比如可以設置“英語學習策略與思維訓練”這門課程,幫助學生熟悉并能在英語語言學習中運用有效的思維工具或者活動,如PMI 思考法、六頂思維帽、思維導圖、Odd One Out等,在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提升的同時也提高了思維的能力和品質。另一方面,英語師范專業人才培養應構建思維能力融入式課程體系,包括語言課程和職業課程,將思維能力的培養融入其他語言類和職業類課程中,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關注并運用思維能力進行學習,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
以職業類課程為例,將辯證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的發展融入“英語教材分析與教學設計”課程,通過教材分析、評價、教學案例分析點評、教學設計創新、反思教學等方式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提供有效的思維活動,發展學生的分析、創新、評價等思維能力。
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英語教師人才培養應結合專業課程特點,通過開設專門的思維技能訓練課程、構建思維融入性課程體系等措施,既關注學生英語語言能力提升,也注重未來小學英語教師思維能力的發展,進而提升其教學實踐能力,使之具備專業素養和就業優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杜鳳蘭.高級英語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海外英語,2011,(14).
[2]何其莘,等.關于外語專業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1).
[3]黃源深.思辨缺席[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1).
[4]王帥.國外高階思維及其教學方式[J].上海教育科研,2011,(9).
[5]文秋芳,周燕.評述外語專業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J].外語學刊,2006,(5).
[6]楊思賢,李子建.在課程與教學中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一項香港教研個案的啟示[J].課程教學研究,2013,(3).
[7]趙德芳.發展批判性思維對師范生的意義[J].韶關學院學報.2011,(5).
責任編輯 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