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碧紅 肖雅雯 羅光華 董雨嵐 朱順平
[摘要] 目的 研究形成性評價在影像學專業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9月—2018年6月該校影像學專業實施形成性評價的臨床教學模式后120名學生為觀察對象。另選擇2014年9月—2016年6月該校影像學專業未實施實施形成性評價的臨床教學模式的120名學生為對照組。比較兩組學生在讀片考核成績,對教學滿意度以及評判性思維評分等方面的差異。結果 觀察組呼吸科、骨科、神經科讀片考題滿分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對該組教學方法的總體評價、教與學的互動性好、教與學的啟發性好、減少教學負擔、提高讀片鑒別能力、提高學習效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各項評判性思維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形成性評價在影像學專業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顯著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讀片考核成績,改善學生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同時有效提高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 影像學;臨床教學;形成性評價;應用效果;讀片考核成績
[中圖分類號] R4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2(b)-000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from September 2014 to the clinical teaching in the imaging major in our school. Methods 120 cases of students after the clinical teaching model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in our imaging center from September 2016 to June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s, and 120 cases of students without the formative evaluation clinical teaching model in the imaging major in our school in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film reading examination score, satisfactory degree to teach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full score rate of reading examination questions in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P<0.05), and the total evaluation, good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good enlightenm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ducing the teaching burden, improving the reading identification capability, and improving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to teaching effect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various critical thinking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 in the imaging major obviously benefits the film reading examination results of students, improving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of students to the teaching way, and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Key words] Image; Clinical teaching; Formative evaluation; Application effect; Film reading examination results
醫學影像學主要依靠普通放射、超聲、CT以及磁共振等不同的成像手段幫助器官成像,在影像觀察條件下完成標本的采集或對部分疾病予以治療,從而達到活體診斷以及介入治療的目的[1]。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且與臨床實際密切結合的學科,如何幫助學生在掌握醫學影像學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改善學生對影像圖片的獨立分析以及判斷能力,提高其臨床思維能力,對于今后更好地勝任醫學影像學臨床工作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2],亦是目前醫學影像學教學所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形成性評價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20年代,主要是指通過診斷教育活動以及過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為正在進行的教育活動提供信息反饋,以達到改善活動質量的一種評價方式[3]。目前,形成性評價的架構、方案均與得到統一的認識,然而關于其普適性、臨床課程特點的結合、臨床課程的建立以及教學方案的應用效果研究尚淺。該文探討形成性評價在該校影像學專業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月—2018年6月該校影像學專業實施形成性評價的臨床教學模式后120名學生為觀察對象。其中男76名,女性學44名,年齡21~25歲,平均(23.01±1.19)歲。另選取2014年9月—2016年6月該校影像學專業未實施實施形成性評價的臨床教學模式的120名學生為對照組。其中男78名,女42名,年齡21~26歲,平均(23.05±1.20)歲。兩組上述各項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予以傳統影像學教學,主要內容如下:由老師制作與該科室臨床診療工作相關的影像學教學幻燈片,并進行統一組織授課。同時,于臨床醫療實踐以及查房過程中,詳細講解每例患者所涉及到的影像學資料。觀察研究組則采用形成性評價參與影像學專業臨床教學,具體內容如下:①老師參與評價:由老師通過對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問題應答,實習表現以及考評成績予以綜合評價,并及時將評價意見告知學生知曉。在此過程中要求老師評價具有針對性,且褒貶結合,通過多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②學生自我參與評價:要求學生按照醫學影像學教學評價體系的相關規范,全方面評價自己的學習方式,努力情況,學習效果以及自我調節等。并請求老師予以相應的意見反饋。③學生之間的評價: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參照相關評價表標準,由同學之間對學習方式、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效果予以客觀評價。具體經驗為通過專業學習后將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并要求每位學生均對同一個病例的影像圖片予以觀察分析,并完成初步診斷,隨后由小組其他成員對診斷結果進行反饋和評價,同時予以總結修正,然后由小組組長完成組員之間評價情況的記錄,并反饋給老師。④老師與學生共同參與評價:首先由學生對每一個病例的影像圖片予以診斷,并由同組其他組員進行評價,將評語寫出后交給老師,由老師完成最終評價,最后將評價的結果反饋給學生,將學生評價與老師評價的平均分記為最終評價分數。⑤檔案袋評價:針對每一位學生分別建立檔案袋,將其學習、實習以及實踐活動的過程予以記錄,其中記錄者包括學生、同學、老師。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學生在讀片考核成績,對教學滿意度以及評判性思維評分等方面的差異。其中讀片考核成績主要是針對呼吸科、骨科以及神經科常見影像學檢查結果制作多媒體考題進行評估,要求學生按照影像學圖像作出主要診斷和相關依據,其中呼吸科15個考題,骨科15個考題,神經外科10題,每題2.5分,由老師進行統一閱卷[4]。學生對教學滿意度情況主要是采用學校自制的教學滿意度問卷調查進行評估,主要內容包括對本組教學方法的總體評價、教與學的互動性好、教與學的啟發性好、減少教學負擔、提高讀片鑒別能力、提高學習效果等。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通過加利福尼亞評判性思維傾向問卷進行評估[5]:主要涵蓋分析能力,求知欲以及自信心等7個項目,每個項目得分10~60分,得分越高表示該項特質越佳。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實施χ2檢驗,計量資料以用(x±s)表示,實施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各科讀片考題滿分率情況對比
觀察組呼吸科、骨科、神經科讀片考題滿分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學生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情況對比
觀察研究組對該組教學方法的總體評價、教與學的互動性好、教與學的啟發性好、減少教學負擔、提高讀片鑒別能力、提高學習效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2。
2.3 兩組學生評判性思維評分情況對比
觀察組各項評判性思維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形成性評價主要是相對傳統的終結性評價存在明顯的區別[6]:①形成性評價主要是發生于教學過程中,但終結性評價主要是應用于教學的某個階段;②形成性評價的目的主要是經由在教學過程中的相關測試,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隨后由老師和學生共同進行調整,進一步達到促進學習的目的[7]。而終結性評價是在教學的某個階段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或老師所傳授內容被學生接受的程度的評價;③形成性評價無正式成績,而終結性評價有正式的成績。相關報道顯示終結性評價無法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難以準確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且隨著現代醫學教育的逐漸發展,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開始受到重視,傳統的終結性評價無法滿足現代醫學教育的需求。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醫學院校開始嘗試采用形成性評價,其主要是通過評價不斷反思教學,診斷教學方案、教學計劃和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信息,幫助學生修正學習軌道,激勵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不斷地向學習目標邁進[8]。
該文結果說明了形成性評價應用于影像學專業臨床教學中的效果顯著,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讀片考核成績。分析原因,筆者認為在臨床教學中采用形成性評價對于老師而言,可為其提供教學效果反饋,從而幫助老師對教學內容予以合理的調整,同時改善教學方式,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9]。對于學生而言,可有效發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對自身的學習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學習過程,獲取成就感,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10]。此外,表明了形成性評價應用于影像學專業臨床教學中,可明顯提高學生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究其原因,認為老師參與評價可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學習,同時盡可能地發掘學生的潛能[11]。學生自我評價則可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了其主動性,形成學習責任感,并及時發現自己的長處與缺陷,促進了學習成績的提高。學生之間的評價可幫助學生感受到同伴合作的優勢,明確他人的優缺點,并取長補短,逐漸提高合作意識以及競爭意識。另外,該文提示了形成性評價應用于影像學專業臨床教學中可顯著改善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其中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形成性評價可通過師生之間良性互動建立有效的反饋以及激勵機制,從而促進了學生掌握學習進度,提高學習效率,促進了教學目標的實現[12]。同時有利于老師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相關問題,進一步調整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從而將枯燥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與單調影像圖像分析相結合,以獲取正確的診斷難點,繼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形成性評價可顯著提高影像學專業學生的讀片考核成績,同時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改善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 姬智艷,莊煒釗,黃晨,等.分組帶教結合PACS系統在醫學影像學教學工作中的應用[J].中華介入放射學電子雜志,2017, 5(2):106-108.
[2] 朱嘉琦,孫麗君,王藝偉,等.應用T-PACS提高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影像學判讀能力[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4, 13(2):129-133.
[3] 梁麗娜,馬亮亮,劉佳,等.臨床教學實踐中形成性評價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重慶醫學,2018,47(8):1133-1135.
[4] 王偉,王姍姍.形成性評價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疆醫學,2016,46(8):1057-1058.
[5] 秦月蘭,劉艷輝,莫偉,等.SBAR溝通模式提升介入血管外科護士評判性思維傾向的研究[J].中華介入放射學電子雜志,2015,3(3):161-163 .
[6] 呂巖巖,李錚,孫敏,等.課程管理系統在婦產科護理學課程形成性評價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7,14(7):499-502.
[7] 魏潔,林梅雙,鄧小燕.形成性評價在醫學檢驗實習帶教中的應用[J].現代醫院,2017,17(6):805-807.
[8] 劉連生,李吉平,李栩薇,等.形成性評價在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25):25-27.
[9] 郝躍文,印弘,鄭敏文,等.醫學影像學實訓課教學改革的探討[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6,15(6):529-530.
[10] 鄒利光,文利,張松,等.器官系統為基礎課程教學結合案例為基礎討論教學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6,9(6):697-699.
[11] 劉連生,陳國標,蔡德春,等.綜合評價在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8,16(7):19-21.
[12] 宋艷玲,顧申紅,林蕓蕓,等.形成性評價在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8,17(8):637-638.
(收稿日期:201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