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林 周萬才

【摘要】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是各項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好學生、教育好學生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據當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教育的現狀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對高職院校“管”“育”結合學生管理模式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管”“育”結合
學生管理模式不僅關系到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更關系到學生在校期間的成長與成才,尤其是價值觀的形成。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精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2016]31號文件)中明確指出高校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德”為先加強素質教育。要實現這一教育就需要有好的渠道,那么高校學生管理模式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到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的切入點,有效的學生管理模式是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
一、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模式現狀
(一)國內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模式
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大致經歷了從1950年~1980年的孕育產生階段,1990年左右高職教育地位的確立階段,以及2000年至今的高職教育類型的確立階段三個階段。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工作內涵,具有動態性、歷史性的特點。金國雄、范慶瑜(2000)提出在學校的指導下,高校學生通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模式發揮主觀能動性。龍溪虎、郭常亮(2004)提出宿舍管理社區化和學生管理網絡化的學生管理模式。廖怡華、劉嵐(2006)認為“專業成長導師+輔導員”制是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新探索。
(二)存在的問題
1.管理理念的落后
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數來源于自主招生方式、對口升學的中職畢業生以及高考成績不太理想的高中畢業生,學生的素質層次不一,多數學生自我約束、管教能力相對較差,學習動力不足。班主任的想法只要學生平安,不出問題就好,往往對學生嚴加約束,像對待小孩子一樣嬌慣,很大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與創新能力。
2.管理模式的單一
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模式單一,沒有形成全員參與的學生管理模式。學校各職能部門,像后勤處、就業指導處、圖書館等都可以充分發揮服務意識且參與學生管理工作中。同時,班主任單一的管理模式往往也忽視了專業教師學術上與學業上的引導作用,專業教師的專業教育和專業管理僅在課堂上往往很難發揮。
3.管理重點單一、專業化水平不高
高等職業教育是為了培養具有高素質、高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然而,大多數班主任對于思想政治學、心理學、社會學、哲學、教育學等學科的基本知識不夠扎實,專業水平不高,管理缺乏經驗。各院系的學生管理沒有形成成型的管理模式,且有些輔導員、班主任往往思想政治工作專業化、系統化的制約,只單純強調“管”,通過各項規章制度進行強制約束,或者通過處分進行“制裁”,忽視了育人即“育”的功能。無法實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致使有些學生思想上出現了逆反心理,無法實現德育水平的提升。
二、傳統的學生管理模式亟待改變
(一)轉變管理理念
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有很大一部分高職學生具有獨立思考及認知能力,具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輔導員、班主任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同時應盡可能釋放孩子的天性,尋找學生的優點并多加鼓勵,讓學生在其擅長感興趣的領域展現自我,為學生的發展創造空間和條件。同時,轉變輔導員、班主任管理學生在校期間的一切問題的理念,讓學生自身也參與到學生管理中。
(二)管理者角色的轉變
輔導員、班主任只起到引導、指導、而不是決定的作用,學生應注重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進步、自我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高情商,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高職院校必須轉變管理理念,強調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發掘學生的潛質,使其成為自我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雙重身份,當然,要以自我管理為主體。創建創新新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理念,提高學生自我約束、管理的本領。
三、“管”“育”結合學生管理模式
(一)“管”“育”結合學生管理模式基本框架
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各自的特點和需求,改變管理理念、豐富管理模式,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教育,同時提高輔導員專業水平是學生管理工作的突破口。通過“管”“育”結合,即管理與育人相結合的學生管理模式培養出高素質、高情商、創新型、技能型的企業需要的人才為學生管理的目標。這里的“育”包涵兩方面的內容,既有思想上育人,同時還有專業上的育人,同時思想育人要貫穿于專業育人之中。
(二)豐富管理模式內涵
傳統的模式轉變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管理模式,形成“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時時育人、處處育人”的氛圍。以學生為中心,改進學生日常管理與教育,實現“管”、“育”結合的管理育人模式要重點再強調心理育人和資助育人,構建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咨詢服務、預防干預、平臺保障“五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把“扶困”與“扶智”,“扶困”與“扶志”結合起來,建立國家資助、學校獎助、社會捐助、學生自助“四位一體”的發展型資助體系,構建物質幫助、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有效融合的資助育人長效機制,著力培養受助學生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擔當的良好品質。
(三)充分發揮“管”“育”結合學生管理模式下育人功能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把他們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高職院校應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用馬克思主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的迫切需要,也是適應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必然要求。
四、結語
傳統的管理理念的落后,管理模式的單一以及管理重點的單一一直制約著、束縛著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不利于學校長期的發展,因此,轉變管理理念,豐富管理模式,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與學術教育的結合是至關重要的。通過“管”“育”結合的學生管理模式,從而培育出具有高素質、高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