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心
【摘要】本文結合學習十九大報告關于文化自信的論述,通過對文化的含義,文化的力量、影響力,以及反華勢力對我國文化滲透等方面的分析與介紹,表明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關鍵詞】文化;文化自信;文化滲透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在“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居于靈魂性地位,文化自信的實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促使我們從心理上、精神上深化了對道路、理論、制度的自信和自覺,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文化自信不僅關系到自身文化的繁榮興盛,而且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前途命運。中華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氣度,正是有了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中華文明才能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成為世界各種古老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而發展至今的文明。
一、文化的含義
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如“飲食文化”、“中華武術文化”、“茶文化”等等。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進行了精辟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根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極大地增強了我們的工作信心,這就是方向,就是動力。
二、文化的力量與影響力
有人說“欲滅其國,必先滅其文化”,這種觀點有道理嗎?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滅其文化可以從心理上摧毀其國民的凝聚力,國民沒有凝聚力,沒有歸屬感,一個民族、國家要生存就難了。國的定義產生于文化的基礎之上,一個群體文化的統一可以促使國民擁有相同的信仰,統一化的思想,從而組成一個團結、強大的國家。
文化的毀滅意味著國民將失去共同的信仰,從而失去保衛自我精神財富的動力,人的思想凝聚感就會四分五裂,國民失去共同利益,從而一個國不用滅也就自亡了。
而一個充實自信、有精神力量和強大魅力的民族,必然是一個由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具有高度自信并具有較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人民構成的民族。這樣的民族是不會被打敗的!
總之,“欲滅其國,必先滅其文化”這句話主要體現了思想文化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影響的重要性,想要一個國家滅亡就要先讓這個國家沒有歷史文化作為支撐;想要滅掉一個民族,最主要的是讓這個民族沒有了文化思想。
三、警惕反華勢力的文化滲透
正因為文化這種軟實力有如此大的力量與影響力,故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資本帝國主義開始在對中國的文化滲透中,利用辦教會大學的方式來現實其政治目的,即在華培養聽命于他們的“領袖人才”。當年,他們通過教會在中國辦學,直接培養親西方的“精英人士”,西方資本帝國主義企圖使文化滲透在意識形態層面更有效地影響中國,以便達到掌控中國政治、外交、思想文化教育等各領域的目的。其最終目的是宣揚殖民主義奴化思想,削弱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麻醉中國人的精神,摧毀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中國人面對侵略不愿、不敢抗爭。
值得警惕的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個領域發展迅速,尤其是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給一些西方國家帶來巨大的壓力。例如,我國GDP已是世界第二,我國牽頭成立了亞投行,我國正大力倡導、推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于是,在西方世界又開始流行“中國威脅論”、“中國經濟侵略”、“中國文化侵略”等謬論。
當前,資本主義反華勢力依然在延續實施著文化滲透,其主要方式是通過某些基金會資助、扶持中國的某些“西化精英”來實現他們“和平演變”的政治目的。而在手段上則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強大功能而無孔不入地滲透。例如,西方反華勢力利用互聯網的便捷優勢,使其成為了文化滲透的主要平臺與工具。他們通過互聯網發布各種抹黑中國共產黨和政府的新聞,傳播丑化國家領導人的小道消息。他們打著學術研究的幌子,故意歪曲、污蔑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故意丑化、攻擊劉胡蘭、董存瑞、邱少云、狼牙山五壯士等等民族英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及一些反華勢力,利用其文化產品(如美國大片、美劇、日劇、韓劇、書籍、廣告等)的輸出,對我國進行公開的或者隱蔽的推銷其政治制度、價值理念、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其目的就是服務其“和平演變”,“顏色革命”的需要。他們企圖通過詆毀我民族英雄等方式來歪曲歷史,混淆視聽,通過歪曲歷史來動搖我社會主義制度,制造思想混亂,以達到其顛覆共產黨執政地位和社會主義制度的險惡目的。
當下,一些頑固的“臺獨”、“港獨”分子,極少數無恥、丑陋的“精日”分子,正是反華勢力長期以來對華文化滲透、和平演變產生的“杰作”
又如,西方國家懼怕中國的千年輝煌文化,對其中精華之一的中醫尤其敬畏,光明正大地與我競爭不過,便開始了其長達近100余年的對中醫的詆毀和中傷。但是,一些外國人本身不便于直接出面,就扶植了一批文化領域的漢奸們,他們利用互聯網媒體作為平臺,不分青紅皂白地惡意詆毀攻擊我中華醫學。
因此,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或者是將來,我們都要警惕敵對勢力對我們的“文化滲透”。
四、體會——必須堅定文化自信的信念。弘揚中華文化
為了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精神動力,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面對西方國家文化滲透的猛烈攻勢,必須進行必要的還擊,提出可行的“反滲透”策略與方式。
我們應當清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興旺發達不只是需要金錢和科學技術,而更需要以自己的歷史文化作為支撐點,通過對照歷史的得失用于時刻鞭策自己,讓自己的國家得以發展,而學習新的文化,吸收其它國家、民族的優秀、先進的文化,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國家發展得更好。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政黨的精神旗幟。建設和發展什么樣的文化,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前途未來。貧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忘記、拋棄了自己民族的優秀傳統思想文化!
愛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之一,而愛祖國的燦爛文化則是愛國的重要體現。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傳統常常被稱為國家和民族的胎記,是一個國家民族得以延續的精神基因,是培養民族心理、民族個性、民族精神的搖籃,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礎。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或許會背井離鄉,或許會彼此隔絕,但對祖國燦爛文化和歷史傳統的認同總會把彼此的心連在一起。愛祖國的燦爛文化,就是要認真學習和真正了解祖國的歷史,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積極推動祖國優良歷史文化傳統的傳承和發展。
總之,要堅定文化自信,抵御反華勢力的文化滲透,就應當按照十九大報告的要求去做: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最后,讓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信念,更多地學習和了解祖國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同時也注意學習和吸收其他國家先進、優秀的歷史文化,“古為今用,洋為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