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曉萍
摘 要:排舞這一具國際時尚性的運動,簡單易學、舞步新穎,曲目風格各異,深受人們喜愛,是當今世界流行的新興體育項目。本文對普通高校開設的排舞課程展開研究,發現排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找到排舞課程的創新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排舞運動在高校開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讓排舞運動能夠在高校中得以普及,良性開展。
關鍵詞:排舞 教學 高校
中圖分類號:G80-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5(c)-0095-02
1 排舞的起源與發展
排舞是在音樂的伴奏下,通過重復固定的舞步動作來愉悅身心的國際性體育運動,它以音樂為核心,通過風格各異的舞步循環來展現各國民間舞蹈的多元文化魅力。
排舞最早萌芽于美國西部鄉村的民間社交舞,是西方的一種舞蹈形式,集舞蹈、體育、藝術于一體,包含了風格多樣的舞蹈元素。每一首排舞曲目,都是由32拍、48拍或64拍等不同的循環節奏組成,每一首曲目成套的舞步也根據固定的舞步循環向著兩個方向或4個方向交替旋轉、交換。同樣的舞步,每個人所展現的上肢動作與感覺各不相同,從而詮釋了自己的舞蹈,展現個人風格,在簡單易學的舞蹈中尋找快樂。
2 我國排舞運動的開展現狀
我國排舞運動創下了多個世界吉尼斯紀錄,2014年11月8日,成功創下25703人的“最大規模的排舞”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中國排舞在世界留下了輝煌的一筆。2016、2017年連續開展了兩屆全國首屆特殊教育學校排舞公開賽,特殊的比賽,讓一群折翼的天使能夠在舞臺上勇敢的展示自己,用排舞詮釋了熱愛生命、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
隨著全民健身意識的日益增強,排舞這一具有國際時尚性的新型運動項目,深受人們的喜愛。如今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日益下降,排舞,這一正處于推廣、普及階段的時尚運動項目,極適合在高校普及。本文的研究著手排舞課程在江蘇第二師范學院的開展現狀,探索高校開展排舞課程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為普通高校排舞課程的開展與普及提供可行的理論依據。
3 研究對象與方法
3.1 研究對象
文章以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排舞課程為研究對象,以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排舞選項班的學生為調查對象,對排舞選項班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需要,通過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圖書館,利用計算機網絡,檢索并收集有關排舞運動、排舞教學的文獻資料,對搜集到的文獻、論著和政策資料認真仔細地閱讀、分析和研究,對本課題的研究概況系統地了解,為本課題的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3.2.2 專家訪談法
通過與江蘇省有多年排舞課程執教經驗的排舞教師面談的方式,了解現高校排舞課程開設的現狀,發現排舞課程存在的問題,探討解決的方法與對策,使本文所研究的課題更加全面與完善。
3.2.3 問卷調查法
為了解排舞課程的教學效果,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和走訪有關專家,獲取符合本課題的相關指標。在此基礎上,遵循問卷調查的基本要求,初步設計了《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排舞課程教學學生調查問卷》,通過二次專家咨詢、“重測法”對問卷進行效度和信度的檢驗。以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排舞課程為研究對象,分別對江蘇第二師范學院三個校區排舞選項班的學生進行問卷發放。問卷共發出292份,收回292份,回收率達到100%,其中有效問卷290份。
3.2.4 數理分析法
對回收的292份調查問卷進行平均數、百分比、標準差的計算,利用EXCEL和SPAA 13.0統計軟件對問卷的內容進行統計分析。
4 結果與分析
4.1 排舞的普及度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排舞選項班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00%的學生在上排舞課前,并不知道什么是排舞。48%的學生認為排舞為編排舞蹈,40%的學生認為排舞就是廣場舞,其余認為排舞是健美操。廣場舞源于人們的社會生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物,同一首曲子,跳法很多。而排舞具有國際性、統一性和唯一性這三大特色,同一首曲目擁有固定、統一的舞碼,全世界的跳法一樣。
更好地開展排舞課程,首先要做到的是提高排舞的普及度。2016年9月,該校開展了“陽光排舞進校園,萬所學校禮獻祖國”的大型公益活動后,僅在排舞課上,學生才能學習、接觸到排舞,學校應在課余時間,加大排舞的宣傳力度,開設排舞社團,從課堂到課外,讓更多的學生接觸排舞,認識排舞,了解排舞。
4.2 排舞課程的教學
排舞的學習,首先,要有理論基礎,需教授學生適當的排舞理論知識,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排舞,能夠與其他運動項目區分。其次,要詳細講解所學舞曲涉及的舞步。排舞每一個舞步都有其專業的術語,如拋錨步、桃樂茜步和海岸步等。再次,教授多種曲目風格。以往排舞的課程,教師教授固定的兩套曲目,而調查發現,78%的學生想要學習不同風格的排舞曲目,因此排舞課程需多樣化,讓學生接觸風格各異的初級或初中級曲目,如爵士、華爾茲、現代舞、踢踏舞等。最后,合理安排排舞課程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
4.3 排舞課程的創新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要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在排舞的教學設計中,改變以往死板的固定套路考核,加入以組為單位的規定曲目創編和自選單人串燒曲目。
4.3.1 小集體排舞曲目
教授排舞成套動作時,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按照全國排舞競賽評分規則,6~12名學生自行分組,腳上舞步準確無誤,開頭、間奏、結尾及上肢動作自編,變化不少于5個隊形、3個依次或上下空間的層次。創編時,加強團隊合作意識,排舞課程不再枯燥無味。
4.3.2 單人串燒曲目
課程教授3種風格曲目,讓學生接觸不同風格的排舞曲目。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3種風格曲目,學生可自行選擇自己喜愛、擅長的兩種風格曲目串燒展示,完成最終的課程考核,開頭、結尾自編,中間允許多次加入單人炫技,每次炫技不超過兩個八拍。給學生自主選擇權,增加了排舞課程的趣味性。
4.3.3 競賽規程深入教學
小集體規定曲目以及單人串燒曲目的編排,遵循全國排舞競賽評分規則,讓排舞的競賽規程在教學過程中得以傳播與普及,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每年的“舞動中國排舞聯賽”儲備后備人才。
4.4 排舞課程存在的問題
4.4.1 學校場地設施不健全
調查發現,學校3個校區場地嚴重不足,舞蹈房簡陋過小,學生手臂施展不開,隊形的走動困難,沒有舞蹈房的校區只能在室外找塊空地進行教學。任何學習都需要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改善排舞學習場地,提供音響設備,為學生提供課后練習場地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4.4.2 課程中教授的舞種過少
以往固定的一至兩套曲目學習、考核,舞種過少,學生考核沒有自主選擇性,考核沒有任何編排,課堂死板、沉悶。加入小集體編排、單人串燒自選,活躍課堂氣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4.4.3 課外社團未開設
未開設排舞社團,不能給喜愛排舞的同學創造課外的舞動氛圍,也不能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排舞運動的隊伍。學校應開設排舞社團,喜愛排舞的學生在課外隨心舞動的同時,吸引更多的學生接觸排舞、愛上排舞。
4.4.4 宣傳力度不夠
排舞運動在校內的宣傳力度不夠,絕大多數的同學不知道什么是排舞,把排舞和廣場舞、健美操、街舞等運動混淆。應加大排舞運動的宣傳力度,定期開展校內排舞培訓,舉辦校內排舞比賽,利用多媒體、網絡資源,宣傳排舞。
4.4.5 教師資源不足
排舞課程教師資源不足,要鼓勵年輕教師參加省級、國家級排舞培訓,積累扎實的排舞理論知識,熟悉排舞專業步伐,學習各種風格的排舞曲目,課內上好排舞課程,課外精心指導排舞社團。
5 發展對策
排舞,這一被稱為“會走路就會跳的舞蹈”簡單易學,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日益下降,為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全面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在完善排舞課程教學的同時,把排舞融入校園生活,特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優化排舞教學內容。課堂教授多種風格排舞曲目,設定一套為規定曲目,小集體進行創編,增加課堂互動性,發揮學生的創編能力,加強團隊合作意識,讓排舞課程活躍、生動、有趣。另幾套不同風格的排舞曲目,學生自行選擇任意兩套自己擅長、喜愛的風格串燒考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加強排舞的師資隊伍建設。鼓勵教師參加排舞專業培訓,擴大排舞師資隊伍的同時,提高排舞師資水平,教師帶領開設不同層次的校內排舞培訓,使排舞能夠在高校的校園中以點帶面地開展。
第三,增加活動場地,完善器材設施。
第四,開設社團,舉辦校內排舞比賽,讓學生從課內舞動到課外,吸收更多的舞友,加大排舞運動宣傳力度。
第五,加強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加大經費投入,在校園中普及、推廣排舞運動,鼓勵學生參加省級、國家級排舞比賽,學習經驗,為校爭光。
參考文獻
[1] 謝月芹,祁秀娟.“陽光體育”背景下學校排舞教學與發展的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5,5(5):98,100.
[2] 陳志丹,晏艷琴.“陽光體育運動”政策的有效實施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7(9):31-33.
[3] 郭秀清,周筆勤.高校排舞發展的社會背景分析及對策研究[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6(2):68-71.
[4] 王小明.山東省普通高校排舞運動開展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