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淼淼 唐鳳華
【摘要】本文主要通過研究內地與深圳沿海地區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的不同,提出兩地在中小學英語教學實際的課上、課中、課下過程中滲透著的不同與相同的哲學思想,旨在促進當今中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優良傳統的堅持,并反思薄弱環節,為中小學英語教學提供一些新的思考方向。
【關鍵詞】中小學英語教學;哲學思想
在內地與深圳等主要中小學英語教學基地進行實地考察后,筆者發現,由于不同地區的教育模式與貫徹的思想理念不盡相同,師資力量的不均衡發展,當地對中小學英語教育的重視程度不一樣,以及與國際交流融合的速度和時期皆不一致等諸多原因,導致了兩地對中小學英語教育的差異,學生培養的側重亦各有千秋。筆者經過對比研究,發現好的教學中也滲透著一些哲學思想。
一、“人的本性在于求知”——亞里士多德
在義務教育中,由于受到升學壓力的阻礙,應試模式的束縛,在校時長的限制,內地不可避免地傾向于“填鴨式”教學模式,將英語當作一個任務而不是一門語言下發給學生,因而導致老師過多地重視課本與習題,課前未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開始了知識的傾倒,而中小學生又是充滿好奇心與想象力的年齡,未能充分利用好這一年齡特點的優勢實在是內地教育仍需反思的地方。與此同時的深圳則更注重課前的準備,教師的導人環節往往異彩紛呈,不拘一格,例如在介紹職業等單詞時,請學生到講臺做相應的動作,此時其他學生提問;“Whats his/her job?”,“What are their jobs?”并猜一猜相應的職業,這樣就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對知識探求的渴望。運用了合適的方法激起學生的“詫異”——即亞里士多德所強調的好奇心,學生們出于刨根問底的好奇心,自然就會去探尋接下來的問題,這樣對于學生而言,既能接受與理解老師教授的內容,又能準確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如果僅僅是將已知的英語知識陳列在學生面前,只會讓學生與死板的定理斗智斗勇,那么英語教學也索然無味,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沒有得到激發,英語學習也會變成沉重的負擔。因而,“未知”引起“求知”,“求知”引起學習,是一個一連串的過程,單獨扣出任何一環都會打破這個教學的平衡。
二、“知行合一”——王陽明
在課中學習階段,內地著重強調“知”,強調知識的傳遞與老師的教授,也就是學生們體現在選擇與閱讀方面的能力。大部分內地中小學生對于小升初、初升高的筆試游刃有余,對聽力卻往往不敏感,或者忽視了它的重要性,反映到口語上則呈現的是支支吾吾的交流,中式英語占據了交流的主要成分,他們往往會在腦子里先用中文想出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再一個單詞一個單詞的對應上去,不僅造成交流的阻礙,一旦形成了習慣,對日后深入學習英語有著極大的不好的影響。深圳市更強調“行”,老師把課堂的主體還給了學生,讓學生來主導課堂。老師通常根據班級人數將全班同學進行分組,同學之間根據所學內容進行自由對話,老師只在當學生遇到問題或困難時提供必要的指點,這樣在實際運用中,比起死記硬背,學生能更快地掌握英語知識,印象也會更深刻。但這一授課模式要求學生對今天所學的英語知識有著充足的了解,因為“行”是建立在“知”的前提下,如果不明白句子的語法結構,單詞的基本意思,則會大大降低課堂效率,反而適得其反,達不到教師想要的效果。所以,應當正如王守仁所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發揮課堂上學習的最大效率。
三、“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赫拉克利特
不管是內地還是深圳,都非常重視學生課后的反思。“錯題本”是學生們的必備品,在課后練習中有時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對某個語法點的特殊用法不知道,或者某個生單詞造成了閱讀障礙,亦或是俚語在日常對話中給聽說造成難度,都是中小學英語學習中常見的問題,尤其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賦予它更多的靈活性,此時學生們經過老師講解后總結自己錯誤所在并經常復習鞏固,通常能避免第二次犯錯,學生的英語水平也在不斷犯錯與不斷改正中得到提高。除了學生的課后反思,教師也會反思自身教學方法的不足和值得提高的地方,讓英語課堂成為中小學生的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比如如何通過重視教學過程中的評價與反饋來增加學生們上課發言的積極性;如何設計課堂,使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貫穿著游戲與競爭,獎勵與懲罰;如何在課后讓學生產生自主鉆研精神而不僅僅只是局限于課堂所學內容和課本所學知識。同時,事物是不斷運動變化著的,教師也要明確學生的水平在哪里,中小學英語難度不高,假期也比較充裕,所以對于中小學生而言,英語水平的彈性空間很大。有時一個暑假或一個寒假,學生們的英語能力便參差不齊了,這就要求教師也要隨之改變教學的節奏,要因材施教,把握學生的定位,有針對性地發現和解決問題,對于英語能力見長的學生要適當增加學習難度,并發揮他們的能動性帶動全班的英語學習;而對于英語能力落后的學生,教師應在適當鞏固已學知識的基礎上,再進行新知識的講授。
總之,內地更能培養閱讀理解能力高的學生,深圳沿海地區更能培養聽說能力強的學生,貫穿二者的哲學理念值得為未來的英語教學提供一個新的范本:在中小學英語教育中,課前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課中重視“知行合一”,課后反思提高鞏固,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使用英語,以此培養學生們用英語思考的能力,達到知識傳授與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全面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