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傳洋
【摘要】基于道德情感在品德心理結構中的重要性,我們在小學教育階段應該積極開展德育活動,但是我們發現在實際德育教育活動中形式美缺失影響了德育工作有效性提升,為了實現德育目標,作為小學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致力于解決這一問題。課堂形式美可以有效促進道德觀念內化,為知行統一提供契機。因此當前的小學德育工作中,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小學生的審美傾向和需求,并致力于提升自身美學素養,打造具有審美特征的課堂。本研究將分析小學德育課堂形式美構造方式,希望本研究內容可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德育;課堂;形式美
德育是引導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方法,尤其是在新課程理念影響下,小學德育工作得到重大重視,我們在小學學校生活中常見的學習態度不端正、校園暴力以及學生心理品德問題,都有賴于德育工作開展。結合傳統德育實踐工作經驗,我們可以發現,影響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因素除了客觀教育環境、教師的素質能力,還有課堂美缺乏,針對這一問題,我們要積極探索應對策略。
一、以學生的審美需求和特點為依據開展德育工作
基于學生的主體性,在小學德育工作中,我們的德育工作計劃要深刻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就課堂形式美構建來說,教師需要緊密結合小學生的審美需求和特點。傳統的德育課堂側重說理,對學生的審美需求缺乏關注和重視,很多教師認為德育課堂主要集中在道德規范本身,由于教學內容不像語文、數學等學科有硬性的學習要求,因此教師不必要探究學生的心理特征、思維方式,更別說審美心理層面。其實小學生對美十分敏感,具有自己的獨特體驗,因此在小學德育課堂上,教師要以小學生的審美需求和特點為依據設計教學方案。如在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學中,就要強調著裝審美,如要求小學生端正佩戴紅領巾,校服要拉好拉鏈,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以身作則,著裝得體整潔。
二、結合教學實際,體現功能美
教室布置是體現形式美的重要側面,因此在小學德育課堂上,教師也要重視起教室布置,結合教室功能體現美。
(一)空間布局的合理美
教師布置要利于教學活動開展,容量適中,長寬比以及通風、照明等都要符合美學要求,黑板、課桌、椅子、值日工具都要擺放整齊,整體上給人以輕松愉悅的感覺,讓小學生能夠在整齊美和有序美中體會到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勤勞肯干的習慣。教室環境其實客觀的體現了班級作風和教師的班級管理水平,因此我們在德育課堂上要重視這部分內容。
(二)室內設施的合度美和適型美
教室內的設施和工具應該符合人體工學要求,教室內的桌子、凳子、黑板、講臺的設計要和人體生理功能相契合,包括物體的形狀、視感和觸感等。我們在選擇和設計教師設施的過程中,學生由于種族遺傳、后天發育、性別等因素帶來的個體差異性,我們一般選擇人群測定統計的平均值作為數據參考,然后結合實際教學需求和客觀經濟條件,做到尺度宜人。例如,在凳子設計和選擇過程中,為保證學生的舒適坐姿,其支撐面的曲度和傾斜度要和小學生的身高、骨骼肌肉構造相符合,桌面要利于書寫,具有潤滑、平整的基本特點。
三、正確理解內容和形式的關系
從哲學辯證觀上看,內容決定形式,形式要服從內容。德育教育內容在深淺度上要和形式相匹配,結合教學內容,教師要注意表達上的生動、準確,包括教師的服飾以及板書都是信息傳達的輔助工具。如果教師在德育課堂上片面重視教育內容,而忽視客觀形式,則對教育內容傳達十分不利,例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板書凌亂,對學生的信息獲取就會造成干擾,德育效果受到消極影響。由此可見,小學德育教育中教師要正確認識內容和形式之間的關系,讓二者起到相互推動的作用。
四、提升教師審美素養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其自身審美素養對形式美構建能夠產生絕對影響,因此想要打造具有形式美特征的小學德育課堂,教師要致力于提升自身審美素質。如禮儀素養能夠將教師打造成美的傳遞者。首先,教師要做好儀表整潔,其次要言行適度,衣著和言行結合起來,體現教師的整體形象。因此教師除了要具備高水平的教學能力,還要學習審美嘗試,例如發型設計、服裝搭配、顏色搭配等。
五、結語
德育作為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法,小學教育階段我們要重視起德育工作開展,一方面積極發揮德育工作作用,另一方面要正視傳統德育工作中的不足。就當前的小學德育工作實際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德育課堂形式美缺失是影響小學德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我們就要結合小學生的審美需求和特點,構建具有形式美特征的小學德育課堂,體現現代教育對審美的追求。作為小學教育工作者,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在本文中分析了小學德育課堂形式美構造方式,旨在提升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