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國鑫 雷鈞
[摘 要]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促使高校教育形勢有所改變。“互聯網+”新時期下的高校黨建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遇見了時代的挑戰也看到了教育發展的機遇,唯一不變的是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主要是對“互聯網+”新時期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性進行研究。
[關 鍵 詞] “互聯網+”;高校黨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3-0232-02
一、互聯網+新時期下的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7.51億,半年共計新增網民1992萬人,半年增長率為2.7%,互聯網普及率高達54.3%。移動互聯網逐漸改變著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碎片化”的生活逐漸發展起來影響著高校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笆謾C黨”“低頭族”“表情包”的流行也逐漸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ヂ摼W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大學生是一個愛好接觸新鮮事物的群體,而互聯網的門檻較低、傳播范圍廣且信息較全等方面的特點決定了互聯網信息平臺最終成為最新的社會輿論中心。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輿論事件來自互聯網公共平臺,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在互聯網平臺上發表言論,所以互聯網上觀念繁雜、信息雜亂,而且充斥著各種不同立場的言論,大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較弱,容易受到不良情緒的挑撥,很容易被互聯網上的各種信息所影響,這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產生了直接影響,但是時代的不斷發展,也促進高校黨建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善和更新,賦予了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學理念。因此,“互聯網+”新時期下的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帶來了新的問題以及發展機遇[1]。筆者主要分析“互聯網+”新時期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系。
二、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一)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在統一
高校黨建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點內容,兩者之間關系密切,又能夠相互促進[2]。首先,第二十三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黨建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思想引領,關注和加強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直接反映出高校黨建工作與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間的關系,在開展具體工作的時候,都需要進行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因此,高校黨建工作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聯性極強,具有內在統一性。這一點主要表現在高校黨建工作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一致性方面。其次,高校黨建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方面存在一致性。高校黨建工作其實就是通過一些手段來提高大學生思想教育水平,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實踐教育活動。主要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優秀道德素養的大學生黨員或者入黨積極分子。而大學生思想教育活動就是通過一些教育活動來指引大學生堅定信念,守住初心,積極進取,不斷完善自我。主要是針對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開展的活動,培養大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從育人的角度來看,高校黨建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內在統一性。
(二)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互通
首先,高校黨建工作的主要內容是對大學生黨員以及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工作。當前大學生黨員教育中的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以及大學生黨員的質量問題直接反映出當前高校黨建工作的基本情況,而做好黨建工作需要一個強大的理論支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黨建理論的重要保障。其次,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需要一個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主要是對大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所以,在開展具體的教育工作之前,要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情況進行調查和研究,整體性有所掌握之后,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教育,這是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內容與高校黨建工作具有一致性,所以在教育方式方面也存在相似之處,都是進行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及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教學和引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為黨建工作做出理論支持,推動黨建工作的順利進行。黨建工作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最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為大學生黨組織培養儲備人才,推動大學生黨組織建設的發展[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將一些優秀的人才培養出來,然后讓他們作為入黨積極分子或者黨員繼續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成為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全面發展型人才。因此,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互通性。
(三)高校黨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實效性分析
首先,高校黨建工作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內在統一性,加強高校黨建工作有助于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黨建工作主要是對黨員的思想政治理念進行教育,提高黨員的綜合素質和道德修養,從培養人才的角度來看,這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做好黨建工作,也就是對大學生黨員進行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以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宣傳和教育,這是提高大學生黨員思想道德修養的主要手段,也是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手段。其次,大學生黨員在高校大學生群體中起到先進模范的作用,大學生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有效帶動整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這樣一個繁雜的大環境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實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結合國家相關政策,充分發揮大學生黨員的帶頭模范作用,全方面進行思想滲透工作,全面推動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順利進展。最后,在加強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時候要注意做好黨風建設工作。黨風建設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點內容,它直接關系到黨的形象。高校黨風建設就是要將高校大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四有”公民,全面培養人才,培養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全面型人才,這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才培養目標具有一致性[4]。
(四)新時期加強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措施
首先,要抓住時代發展的脈搏?;ヂ摼W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生了轉變,“碎片化”“信息化”“個性化”“即時性”等方面的特點影響了當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了教學模式的變革[5]。在新時期環境下,開展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抓住時代發展的特點,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將大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結合。學會利用互聯網信息平臺去發布一些言論,引導輿論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抓住互聯網輿論平臺的主要陣地宣傳一些黨的主張和建議,維護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其次,加強對高校師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人才培養方面具有一致性,所以教育隊伍也具有一致性。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網絡互聯網逐漸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聯網逐漸成為新的輿論焦點,高校師生要提高的正是面對強大輿論壓力的承受力,要能夠堅定地守住輿論,堅持初心,提高分辨真假信息的能力。特別是大學生這個群體,個人情緒的控制力比較弱,很容易受到不良情緒的挑撥,所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建工作,適當地進行輿論的引導工作,加強對黨的思想建設方面的指引,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6]。最后,培養一批高素質教學人才,提高教師的能力和水平。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教學模式也逐漸發生改變,互聯網時代的思想滲透逐漸影響著大學生對一些事情的態度和觀點,但是當前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是延續傳統的教與學的模式,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要求教師進行教學改革,推行新的教育方式,提高對網絡輿論的掌握能力,能夠引導學生的輿論思考,推動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總而言之,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間具有內在統一性,而且教學方式具有互通性,加強高校黨建能夠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保障,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推動高校黨建工作的順利進行[7]。在“互聯網+”新時期下,需要緊跟時代的發展潮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不斷提高自身實力才能更好地開展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積極迎接時代的挑戰與考驗,不斷努力,注重高校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工作,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全方面發展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朱婧.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創新分析[J].才智,2016(8):16.
[2]文常君,張少華.高校黨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實效性研究[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7,26(4):23-25.
[3]楊冬梅,平丹.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發展:關于麗江師專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調查與思考[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9(14):49-50.
[4]陳榕煒.高校學生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間的“雙輻射”機制探究[J].科技視界,2016(8):23.
[5]黃曉梅,鄧海清,伍瑛,等.“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15):1-3.
[6]石祥.高等院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論與實踐研究:評《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新聞與寫作,2016(11):2.
[7]胡祖生.十八大精神引領下的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淺析[J].科學時代,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