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卉
[摘 要] 結合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比賽經驗,介紹“生命的擁抱-海姆立克急救法”的信息化說課設計和教學實施。
[關 鍵 詞] 信息化說課;教學設計;氣道異物;海姆立克;腹部沖擊法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3-0032-01
噎嗆是老年人常見猝死原因之一,其急救技術——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每位老年護理工作者必備的操作技能。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首先是教學基本情況,本課次內容為“海姆立克急救法”,主要參考孫建萍主編高職護理專業《老年護理》教材,結合老年護理行業標準,所需2學時。該課程授課對象為高職護理專業二年級學生,她們具備了相關解剖生理知識,動手操作能力較強,善于運用手機獲取信息。但對“時間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識和沉著冷靜的職業素養有待加強,抽象思維缺乏。她們沒有機會接觸海姆立克急救現場,缺乏感性認知。
根據課程標準和老年護理崗位需求,確定了本節課的知識目標:噎嗆的臨床表現;海姆立克急救原理;噎嗆急救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能力目標:準確判斷噎嗆、正確實施急救。素質目標:時間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識、沉著冷靜的職業素養、愛老助老的社會責任感。本次課的教學重點是:噎嗆的臨床表現;海姆立克急救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教學難點為:理解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掌握腹部沖擊的手法和沖擊方向。
在教學設計方面,教師根據對學生的綜合分析結果及教學目標,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以老年護理網絡課程為平臺,將動畫、圖片、文字等大量數字資源上傳,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動畫使知識從虛象到形象,用以突破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這一教學難點。在課堂上,通過實時錄播系統、直播課堂創造多功能的實訓教學環境,教師將整體示范與分解示范相結合,實時錄播,系統清晰地放大教師操作細節,學生認真觀摩,分組練習,通過眼、耳、手等多重感官系統有效地掌握重難點。成人高級氣道梗阻模型的使用,保障了沖擊方法的正確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根據案例設置急救場景,貫穿教學始終,以任務驅動為主線,實現“做中學,做中教”。學生觀看視頻,通過角色扮演呈現噎嗆的主要臨床表現及急救過程,在任務中獲得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同時,多元化的教學考核與評價,有利于促進學生專業能力及職業素養的提升。
接下來是教學實施。在課前準備階段我將本次課的學材、操作評分標準、操作視頻、動畫、自學檢測等教學資源上傳,學生在課前自行通過“學習通”進行學習和檢測,并實時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老師通過“學習通”數據了解學生課前自學情況,針對學習反饋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策略。課堂實施階段:教師通過播放視頻,再現急救場景,激發學習興趣,引出學習任務:要求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能夠準確展示噎嗆的典型癥狀,并正確實施急救。
結合學生課前自學反饋情況,教師播放動畫,形象地呈現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原理,解決了“進不去,看不見”的難題。隨后為學生示范海姆立克急救法,通過實時攝像系統,清晰放大教師操作的每一個細節并實時錄制,便于學生有效掌握。
首先,學生在高級氣道梗阻模型上進行分布練習,重點練習沖擊方法,正確掌握沖擊部位、手法、方向、力度、節奏。真實的操作體驗,解決了在以往真人操作練習中,怕傷害操作對象而“動不了”的難題,保障了沖擊方法的正確性及有效性。在練習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大屏幕上循環播放教師示范視頻,學生有疑問時,不僅可以詢問教師,還可以觀摩視頻,糾正錯誤,動作處處有指導,效果時時有反饋,教師由知識的講授者轉換為答疑者,實現“做中學,做中教”。
接下來,各小組根據設定的噎嗆急救場景分配角色任務,每位學生輪流扮演噎嗆老人、急救人員,兩兩搭檔練習。要求根據操作評分標準,“老人”準確表現出噎嗆的典型臨床表現,“急救人員”具有急救意識、操作準確并體現良好的愛傷觀念和沉著冷靜的職業素養。教師在巡視指導時,通過拍攝的方式采集學生典型的操作錯誤,學生練習結束后,通過大屏幕播放,學生點評,教師集中指導。
通過前期的自主探究學習,學生已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要點,對完成任務信心滿滿,躍躍欲試。運用抽簽軟件每個小組隨機抽二名同學,分別扮演噎嗆老人和急救人員,根據設定的噎嗆發生場景完成急救。在考核過程中,將急救意識、護患溝通、人文關懷等列入評分標準,角色扮演的方式有利于學生感受和體驗噎嗆老人的心理需求,在注重操作規范的同時,也強調學生的職業素養。在此過程中,通過實時攝像系統,錄制學生考核視頻。
根據學生課堂表現情況,教師對本次課進行簡明扼要的課堂小結,再次強調腹部沖擊的部位、手法、方向、力度、節奏。針對因力度不夠造成急救失敗的情況,再次指導用力技巧。急救完成后對老年人安撫不夠的現象,教師引導學生感受老年人的心理需求,進一步強調對噎嗆老年人人文關懷的重要性。
課堂教學已經結束,但我們的學習及考核還在延續。課后,教師帶領學生到社區及養老機構進行關于噎嗆的健康宣教及示范海姆立克急救法。學以致用,服務社會,進一步增強學習成就感及愛老、助老的社會責任感。
最后,綜合學生課前、課中、課后表現,教師完成針對學生的多元化考核評價,在多元化考核評價中,不僅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也強調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及職業素養的提升。
課后,我對本次課進行了認真的思考與總結。信息技術與實訓教學的有機融合,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突破了傳統實訓中“看不見,進不去,動不了,難再現”的難題。同時,根據真實案例設置的急救場景,貫穿教學始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牢牢樹立了時間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識,沉著冷靜的職業素養和愛老、助老的社會責任感。當課堂教學結束后,學生踴躍參與社區健康宣教活動,把海姆立克急救法教給更多的社區群眾。
參考文獻:
[1]蔣晗暉,陳璋,池東東.“靜脈注射法”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施[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2):67-69.
[2]陳嫻嫻.肝膽相照:“肝膽的結構位置”信息化教學說課設計與教學實施[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