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長瑞
[摘 要] 教育信息化為教育領域帶來了深刻的變化,不僅改變了教育教學的實踐生態,也對教育事業的頂層設計具有重要影響。聚焦教育信息化在促進教育決策科學化中的作用問題,就產生作用的途徑進行探究,認為教育信息化有助于監控教育教學質量,開展專項研究分析,全面采集學校數據,引入多元決策主體。與此同時,指出傳統的決策思維仍然在教育決策中發揮一定的作用。期望能夠為教育決策研究提供一些具有價值的借鑒。
[關 鍵 詞] 教育信息化;教育決策科學化;作用
[中圖分類號] G52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3-0040-01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快教育現代化,信息化是不可忽視的手段。教育信息化在促進教育決策科學化的進程中具有突出作用。在信息化時代以前,教育決策只能夠以片面經驗為依據,更多地依賴主觀意見,因此易于產生決策失誤。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決策一旦出現失誤,就會在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產生持續性的不利后果,所以從源頭上提升決策的質量非常重要。教育信息化能夠為教育決策提供海量信息,使決策活動建立在全面、客觀的事實基礎上,從而促進教育決策的科學化,其具體作用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信息化手段監控教育教學質量
掌握教育教學的現狀,是調整教育決策、促進教育水準提高的基礎。依托信息化平臺,教研部門可以展開大范圍的學生評教與家長評教工作,使教育能夠真正反映學生和家長的意見。根據學生與家長的滿意率,能夠映射出學科教學、教學管理、學校校風等各方面問題,并深入反映每個年級、班級乃至任課教師的問題細節。[1]這些數據可成為決策的分析基礎,從而有效地避免隨意和盲目的決策判斷。相關數據經過分析、整理,可以形成可視化數據,提供給學校領導層或區域教育管理部門,以便進行教育教學政策調整。可視化數據不僅能夠反映某一時間段的教育教學質量,也能夠從各個指標維度反映教育教學質量的變化,使教育決策團體根據教育條件的變化分析教育教學質量的影響因素,以形成固定經驗,利于教育方式的研判和改進。
二、以信息化手段開展專項研究分析
有關教育教學,存在許多重大的調查研究課題,例如留守兒童現狀及教育措施問題、區域性教育公平現狀及其實現方式問題、心理健康有效性及其效果落實手段問題等。在信息化時代前,難以開展覆蓋面廣的調查研究,教育信息化條件下則使重大調查課題的廣泛、深入研究成為可能。
可由教育研究機構發起重要理論課題研究,集合高水平的教育研究人員,打造特色研究團隊,為教育創新充當智庫。教育信息化手段可使研究范式實現重要轉變。傳統的教育理論型研究、一般化的歸納演繹型研究將轉變為多維度、多因素的客觀實證研究,研究者可借助信息化工具,運用心理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的測量統計分析手段,融合多學科的知識視界,以有力的論證研究結果謀劃教育大局。[2]研究成果中將出現更多的超前性預案設計,可對長效性教育決策起到重要參考作用。
三、以信息化手段全面采集學校數據
對學校數據資料的掌握是促進教育決策科學化的重要基礎。學校數據資料具有體量巨大、來源繁多、結構復雜、實時變化的特征,在傳統條件下儲存這些資料較為困難。但是在教育信息化的條件下,全面采集學校數據則變得可行。學校數據可包括四個組成部分。首先是伴隨教學活動而產生的數據,如學科設置、課時安排、師資結構、人員總量、學生考試測評等;其次是學校主動采集到的信息,例如學校設備配置信息、圖書存量、教師教學考核結果、各年級師生檔案等;再次是與學校教研活動有關的信息,例如教研課題信息、教師論文發表情況、科研材料配置情況等;最后是與學校日常化校園生活密切相關的信息,如校園安全狀態、餐飲消費情況、圖書借閱情況、上機上網情況等。[3]采集這些數據,可使教育管理部門了解一個區域的學校總體情況,從而采取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調節性措施。
四、以信息化手段引入多元決策主體
傳統條件下的教育決策具有決策主體單一化的特征,因為單一主體無可避免地具有認知局限性,所以教育決策也易于偏頗。在教育信息化條件下,可以實現教育決策主體多元化。伴隨著海量決策數據的出現,設立專業大數據分析機構也就成為必然。可在高等學府、事業單位等相關機構內設立專業的教育數據分析機構,提供專業的數據報告,并以信息公開的形式供多個決策主體查閱。[4]基于科學、共享的數據研究基礎,使教育的民主決策更為可行。為提高教育數據的作用,應當配套建立健全各層次的教育決策共同議事機制,使之成為常態化制度。教育組織或個體以客觀的教育數據報告為中心進行溝通,有助于克服原先的溝通壁壘,有利于一個多中心、分散化的決策格局的出現,使得各主體可以發聲,分散降低決策風險,促進科學化教育決策的實現。
綜上所述,教育信息化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促進教育決策科學化。信息技術條件為教育決策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基礎,在今天的條件下進行教育決策絕不可忽視這一前提。但是也應當意識到,教育是一項復雜的培養人的活動,學生的發展情況不可能完全以數據呈現,所以傳統的教育思維仍然在決策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教育的價值問題便無法量化,而必須要以一定的教育信念,從對社會發展的趨勢預估以及文化土壤中去提取。總之,當代教育決策者要認識到信息化對教育決策的價值,更新決策理念,以信息化手段提高決策質量。
參考文獻:
[1]高寧,王迎軍.大數據助推教育科學決策[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6(2):13-14.
[2]劉國瑞,王少媛.推進省級教育研究機構向教育智庫轉型的若干思考[J].現代教育管理,2014(4):1-7.
[3]王博,魏順平.基于大數據的教育決策支持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6,26(4):5-11.
[4]蔡劍橋.基于大數據的教育決策模式演進與趨勢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18(2):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