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璋
[摘 要]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開展,職業院校開始出現錯誤的認識,認為培養學生“一技之長”足以幫助學生滿足進入社會的需求,從而造成高職院校只看重學生職業技術的培養和提高,而忽略了人文素養教育。在這種教育思想影響下,學生局限地認為人文素養不重要,只要職業技能好就行。主要探討職業院校中開展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及其對職業院校學生文化素養培養所起到的作用,希望為國內職業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 鍵 詞] 英語教學;高職院校;文化素養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3-0049-01
一、對職業院校學生進行英語文化教育的意義
英語是當今世界上主要的國際通用語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語言。英語作為世界性語言,是一種了解世界和認識世界的方法。通過學習英語,積累一定的基礎,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英語的文化素養是指利用優勢文化中的習語、隱喻和非正式內容流利交談的能力。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不斷加強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識的學習,是養成自己英語文化素養的關鍵。
職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滿足個人的就業需求和工作崗位的客觀需要,從而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加快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轉型。職業院校分為四大方面:(1)成熟的培訓體系。(2)學習時間短。(3)投資回報高。(4)技能+學歷+就業?,F今的教育理念對職業院校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隨著職業院校“一技之長”理念的推廣,讓更多的職業院校學生對人文素養的不重視得到了加強。然而擁有良好的人文素質是學生學習職業技能的基礎,職業院校學生的文化素養直接關系到未來的發展。在就業形勢嚴峻的環境下,加強學生的文化素養,提高學生在激烈的競爭中的籌碼,人文素養的培養必不可少[1]。
二、職業院校人文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學生主動意識不足
一些職業院校的學生盲目認為自己所學的“一技之長”足以應對社會的要求,自身對學習的主動性就要弱一點,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性是重中之重。
(二)院校重視程度不夠
總的來講,學生對自身的認識,更多的是來源于學校的教育。很多職業院校對學生的教育,更多的是看重學生日后的就業率,從而導致學校對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的弱化,更多的是批量“生產”畢業學生,對學生的日后成長不利。
三、如何通過學習英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英語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充分借助現代教學手段。在增加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潛能中,利用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而且高職院校英語老師可以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提高學生的興趣,比如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國外的影視作品,或者通過一些小游戲,加強對單個詞的理解。通過多種有效的方式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而不是一味地輸出文化,造成學生對學習的厭倦[2]。
(二)加強對課本的理解
通過深入理解課本,我們發現,教學課本涵蓋了很多的知識面。然而學生有時候并不能充分發現里面的知識點。這時就需要教師對學生做良好的啟發。中國講究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在英語課本里我們也能找到相關的內容,比如一些朗朗上口的英文歌、一個小的知識點的運用,都可能是一個個小驚喜,對學生起到促進作用[3]。
(三)加強教師對人文素養的重視
教師對人文素養的態度,會直觀影響到學生對人文素養的認知。在現今的教學課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老師在教學中更多的只是知識的“輸出”,很少跟學生互動,進行人文素養的傳播。而且有的老師本身對人文素養也并不了解,對學生更是無從談起人文素養的教育。在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下,教師更多的是按照教學進度以及內容等制訂教學計劃,按照教程進行講課,并不會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調整進度和內容,沒有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4]。
在發展高等職業教學的一片呼聲中,職業院校的招生人數也在穩步增長,然而得到的成效卻并不樂觀。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在“一技之長”理念下的教學制度中,更多地只看重學生職業技術的培養和提高,基本沒有人文素養教育。在這種教育思想影響下,學生局限地認為人文素養并不重要,認為只要學習職業技能就好,從而對人文素并不重視。為了更好地服務社會,并且讓學生得到更好的就業發展,文化素養的培養必不可少。通過在高職英語課堂中融入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水平,已成為現階段必不可少的關鍵。
參考文獻:
[1]錢銹煉.高職英語語言教學滲透跨文化素養教育的分析[J].商情,2018(17):202.
[2]孫宇.基于人文素養的高職英語文化體驗式教學模式初探[J].才智,2015(3):102,104.
[3]蔡琳.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文化素養[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6(12):10,12.
[4]李靜.跨文化交際視域下高職英語教學人文素養培養之途徑研究[J].山海經(故事),2015(2):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