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芬
[摘 要] 護理技術的高速發展對高校的護理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護理專業教師一方面應該提升專業水平,為學生提供專業的護理教學;另一方面,護理專業教師應該豐富教學手段,更新教學理念,將更多的教學手段嘗試應用于護理教學工作中,其中,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古老而有效的教學方法,應用于護理專業的教學中,能夠有效促進護理教學效率的提升。在對案例教學法的內涵進行闡述的基礎上,分析將案例教學法應用于護理教學中的有效性,最后就如何將案例教學法應用于護理教學工作問題提出幾點建議,為高校的護理教學模式改革工作提供借鑒。
[關 鍵 詞] 案例教學法;護理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3-0183-01
目前,我國的護理專業教學工作存在教學手段單一的問題,具體來講,教師依然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對學生灌輸護理知識,使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不僅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受到了影響,所以,護理專業的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和改革教學手段的工作迫在眉睫。考慮到護理專業重實踐的學科特點,將案例教學法應用于護理教學工作中,能夠引導學生及時發現自己護理工作的不足之處,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案例教學法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問題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案例教學法的內涵
案例教學法的核心是教師通過選擇最具代表性的教學案例,引發學生對教學案例產生興趣,進而引導學生對教學案例的內容進行思考和討論,教師在對學生的討論內容進行引導和監督的基礎上,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并為學生提供專業的講解。
實際上,案例教學法在護理專業中的應用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案例教學法同時也是醫生培訓的主要教學方法,在我國,案例教學法已廣泛應用于內科學、護理學和醫學倫理學中。
二、將案例教學法應用于護理教學工作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1.教師在使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授課之前,需要為學生精心準備護理案例,教師準備護理教學案例的過程,也可以理解為鍛煉教師耐心的過程,這樣有助于優化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的教學效果。
2.教學案例的選擇需要教師本人對護理學的知識結構具有一個充分的了解,所以這個過程也是考驗教師知識結構的過程。
3.由于案例教學法需要學生對課題進行自由討論,而教師應該在旁進行引導,糾正學生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規范的動作,實際上,對教師的觀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理專業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觀察的過程中,可以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增進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培養師生的默契和感情,提升教師的教育素養。
(二)有助于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案例教學法要求學生對課題進行自由討論,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學生結合自己學習到的護理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所以能夠促進學生自主思考。
2.在學生一起討論的時候,多種思想火花的碰撞可能引起學生的“頭腦風暴”,進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出發,對護理問題進行分析。
三、案例教學法在護理教學工作中的應用
(一)發展案例階段
在發展案例階段,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確定護理案例的格式,一般情況下,護理案例可以分為患者發病到住院的情況、相關輔助檢查和準備出院三個階段,在不同階段,護理人員需要做出不同的準備工作。此外,還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設計案例,這些案例可以來自實際,也可以是教師和學生改編后的案例,但是一定要注意,護理案例的編制一定要符合邏輯,不能天馬行空,也不能憑空濫造,要保證護理案例的啟發性和可辯性。
(二)案例分析階段
在案例分析階段,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分組,在分組的時候,要注意不同特點的學生的組合,比如說,應該盡量避免兩個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分在一個組,這樣才能帶動更多學生參與到實際的課題討論中。在自由討論階段,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監督和指正,對學生討論中存在的關鍵性重大錯誤,應該及時指正。此外,良好的教學環境的構建在案例教學中也十分重要。
(三)概括總結階段
1.要求每組派出一個學生代表總結本組的討論成果,各組之間通過加強交流,促進對案例分析的科學性的提升。
2.教師通過對所有學生的討論成果進行總結,能夠提出專業性更強、更系統的護理解決辦法,并共同編制書面報告。
將案例教學法引進護理教學,一方面能夠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自由討論,可以提升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學生和教師應該做出不同的準備,積極融入課題的討論中,這樣才能促進護理教學效率的提升,并在此基礎上,提升護理專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于春妮,趙海平.案例教學法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外科版),2007,22(9):78-80.
[2]周梅,李艷菊,戚云虹,等.案例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05,2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