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鉆林 鄒植陽
摘 要: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將功能性體能訓練的最新研究成果運用到初級中學的足球教學中,通過不斷實驗修正訓練方法,構建有利于有效提高初中足球教學的策略與方法。通過對實驗對象進行一般性訓練后統計出相關成績,然后對其中一部分同學進行對照組實驗,即進行功能性體能訓練,經過4個月的實驗發現,接受實驗的學生在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方面得到了顯著提升。
關鍵詞:功能性體能訓練 中學足球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5(b)-0039-03
1 研究目的
功能性體能訓練已經成為學術界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根據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功能性體能訓練有效提升了競技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取得顯著成效。但是在大眾體育以及學校體育領域,功能性體能訓練的研究并未深入進行。通過對中學生足球教學中進行功能性體能訓練,研究其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為豐富足球教學內容,全面提高中學生運動能力提供理論依據,以達到創新足球教學模式的目的[1]。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以功能性體育訓練對中學八年級學生運動素質的影響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在本次研究中,對大量相關文獻進行了查閱,文獻主要來自于中國知網、維普、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萬方數據庫。
2.2.2 實驗對比法
(1)實驗對象。
在廣州市增城區石灘鎮三江第二中學2018屆八年級學生中隨機抽取兩個班的學生作為實驗對象,每個班44人,男女各占一半。實驗前,對實驗班對對照班學生進行運動能力和功能動作進行篩查(FMS)測試,并對測試指標進行差異性檢驗,兩班各項指標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符合有效性原則,可作為樣本(見表1)。
實驗前后對學生功能動作進行FMS測試,了解動作限制和運動損傷,作為試驗后對照,進而反饋功能性體能訓練的效果,科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2)實驗設計原則。
第一,科學性原則。功能性體能訓練運用于足球教學中應該符合足球運動規律和中學生體能發展規律,結合心理和生理特點進行相應的動作設計[2]。運動強度循序漸進,各種訓練器材的使用也應該科學規范,避免運動損傷發生。足球訓練安排應該“因材施教”,對不同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設計。
第二,可行性原則。功能性體能訓練的順利實施需要制定可實施方案,無論是訓練內容還是教師資源以及學校硬件資源,都需要進行充分論證,才能做到以人為本,提高訓練的有效性。
第三,符合新課標要求。新課標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功能性體能訓練的實施也需要符合這一前提,在實驗過程或者在訓練過程中,關注學生參與度和心理變化,實現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的均衡發展。
(3)實驗控制。
本次實驗已將其他參加體育訓練的學生排除,以確保實驗公平。
2.2.3 數理統計法
對測得的原始數據通過t檢驗進行處理,運用SPSS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分析,結果按憑技術加減標準差現實。P>0.05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
3 研究結果和分析
3.1 實驗前后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運動素質的比較分析
3.1.1 實驗組對照組運動素質分析
由表2可知,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實驗組在速度、柔韌性、靈敏性得到顯著提升,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力量和耐力不具有顯著性差異,但是實驗班的力量素質相比較而言,增幅顯著。
在根據50m跑反饋的結果顯示,實驗組的成績有較大進步,在這個項目中,功能性體能訓練主要體現在快速伸縮負荷練習。比如通過雙腳側向沖刺跑,起跳后屈膝使身體在落地時有足夠緩沖避免運動損傷,并且還能為下一次起跳提供銜接。同時,通過該訓練更夠讓肌肉和關節的配合度提升,相對于對照班的單一肌肉的訓練,更加具有實際效用。再比如在實心球實驗中,雖然在力量素質比較中,并不存在顯著差異,但是從實際效果看,實驗的成績增幅要遠遠大于對照組[3]。實心球的投擲以力量為基礎,強調肌肉的整體發力,所以在訓練過程中,對肩關節、腕關等的處理都需要按一定的規范才行,掌握發力技巧才能讓實心球投擲更具優勢。當然,在一些項目,功能性體能訓練也有不及一般訓練的情況,比如在50×8的折返跑中,實驗班的表現并沒有對照班優秀,這是因為體能性功能訓練主要針對動作和耐力訓練,對肺活量在訓練中的作用研究較少,所以在一般訓練中,對呼吸調節更加細致,這就是可能導致效果不佳的原因。
3.1.2 實驗班前后學生運動素質分析
50m跑實驗班在實驗前后的成績經過t檢驗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在足球教學中,運用功能性體能訓練進行練習時,如果與足球運動需求吻合,可以矯正球員習慣性錯誤,培養正確的動作模式。比如在足球訓練結束后,功能性體能訓練發揮了巨大作用,傳統方式是用按摩棒泡沫軸進行肌群拉伸,而新方式則是通過實心球或者雙人被動拉伸來進行,有利于肌肉的恢復,對速度素質的提升具有顯著作用[4]。此外,實心球的實驗結果也具有顯著性差異,功能性體能訓練在實心球訓練中主要體現在軀干支柱蘭溪,發揮了三角肌的力量。實驗組多平面運動比較常見,使得本體的平衡感大大加強,進而實現了成績的增長。
3.2 實驗組對照組動作篩查比較分析
比較分析結果見表3。功能動作篩查是健康人群的評價體系,通過對不同基本動作的完成情況進行分析,評價是否具有動作代償等問題。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1)功能性體能訓練對在中學生足球教學中對隊員的速度、力量和靈敏度具有正面影響,對耐力的提升并不顯著。
(2)功能性體能訓練能夠減少運動損傷,有利于足球分組教學的形成。
(3)功能性體能訓練能夠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
4.2 建議
(1)功能性體能訓練可以作為該校足球教學的主要形式,在日常的常規體育課教學中值日功能性體能訓練作為課課練的內容,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
(2)對學生進行全方位了解,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分組分層教學,因材施教,讓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足球技能提升和體能素質的提高。
(3)傳統與現代的訓練方法,都應該得到拓展和創新,才能滿足足球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 田偉康.體能訓練中訓練方法與手段的優選對中考體育成績影響的實驗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6.
[2] 陳小平,褚云芳,紀曉楠.競技體能訓練理論與實踐熱點及啟示[J].體育科學,2014,34(2):3-10.
[3] 史衍,于振峰.身體功能訓練概念辨析:體能訓練理念的回歸與突破[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6,3(5):59-63.
[4] 任杰.新理念下的體能訓練方式——身體功能訓練方法[J].科教導刊,2017(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