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偉
摘 要:籃球運動強度大,時間長,難免出現運動損傷,而膝腳部位作為籃球運動中最高頻次使用的部位最容易出現損傷,根據調查數據顯示,超過85%的籃球運動員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膝腳部位的損傷,大大限制了這些運動員的發展,為其比賽及訓練帶來了困擾。因此,重視膝腳部位的保護,分析膝腳部位的損傷產生原因并采取積極的保護機制,對于延長運動員的運動年限及我國籃球運動的發展都有好處。
關鍵詞:籃球運動 膝腳部位 保護機制 研究 探討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5(b)-0012-02
籃球運動強度大、對抗性強和時間長的特點決定了籃球運動難免會使身體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以籃球運動最高頻出現的運動損傷部位——膝腳部位作為本文分析的對象,本文主要分析膝腳部位的損傷產生原因并積極探索相應的保護機制,希望能以此幫助籃球運動愛好者降低運動損傷的發生幾率。
1 籃球運動中膝腳部位易出現運動損傷及成因分析
1.1 對于籃球運動軌跡缺乏預判能力,造成急停跳投、持球突破滑步防守等動作的大量使用
現代籃球隨著運動技戰術水平的突飛猛進及各種高科技技術在日常訓練中的大量應用,相對于前幾年其對抗程度更為激烈,選手之間的差異逐漸變小,而每一球的爭奪變得更為艱難,籃球運動得分的唯一途徑就是準確投籃得分,因此,籃球運動員對于籃板的搶奪和籃下防守搶攻看得尤為重要。在如此高強度的集體性的對抗中,運動選手為了擺脫對方的防守或阻止其進攻往往更容易做出急停跳投、持球突破和滑步防守等需要迅速起動或制動的動作。生物力學研究也證明,這些動作的使用會使膝蓋和腳部常處于半蹲位狀態,長期保持半蹲位狀態必然會導致膝關節和步法的穩定性下降,膝腳部位所承受的負荷加大,在這種不穩定的狀態下遇到對手在激烈的拼搶中的突發性的肢體接觸和戰術上的犯規動作的使用,更易出現跌倒或膝蓋觸地,造成膝部及腳步關節的急性或慢性損傷,特別容易出現髕骨勞損、內側副韌帶損傷及半月板損傷。
1.2 平時的日常訓練及賽后不重視膝腳部位的保護與恢復工作,長期會造成積勞損傷
膝部及腳部的關節構造復雜,與之有著密切依賴關系的韌帶、肌肉、神經眾多,一旦出現損傷,則需要的恢復時間很長,不僅在短期內嚴重影響運動,更會因為后期的器質變化影響運動者的身體健康。但是由于我國籃球運動的發展過快,籃球運動的護理及賽后恢復等研究和應用的工作跟不上,導致不少教練和運動員自身都對籃球運動的相關損傷缺乏正確認識,不知道主動去規避?;@球運動的技術特點要求運動員需要內日進行大量的跳投、急停、制動跑或跳及各種腳步訓練,這些動作都需要將膝關節不斷大量重復迅速屈伸和扭轉動作,長期堅持這樣的基本功訓練,在訓練后又缺乏體力恢復保養工作則會致使髕骨與股骨的相應關節面出現異常錯動、撞擊與摩擦而出現損傷、韌帶的損傷?;@球運動是一項體能消耗巨大的運動,運動后一定要注意及時補水和營養,還要注意保暖等以此來減少勞損病因的誘發。
1.3 訓練者對自身技術及身體潛能把握不準確,因自身技術動作不合理而造成膝腳部位受損
籃球技術發展至今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其動作種類很多,動作結構復雜,由于是多人對抗的集體性賽事則又容易受到場上局勢和自身隊友之間配合的影響,這樣的結果容易讓籃球運動員場上用于思考的時間更短,在激烈的對抗和防守中持球運動員往往來不及精細思考就必須對球做出處理決定,訓練者或參賽者由于對自身技術及身體潛能把握不準確,在情急之下自身技術動作出現違背了人體解剖結構和運動生物力學規律而造成膝腳部位受損也是經常見的。
2 籃球運動中膝腳部位的保護機制建設研究
2.1 加強力量訓練,制定張弛有度的合理的訓練計劃,減少膝腳部位長期疲勞的幾率
筆者通過收集到的大量的籃球運動造成的膝腳部位的運動損傷發現,容易出現膝腳部位損傷的運動員主要是他們的力量方面存在欠缺,特別是耐力、肌肉的柔韌性弱,一些運動員由于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差或靈活性差使其膝關節穩定性差,在激烈的對抗動作中極易造成膝關節受損?;@球運動中每個動作的準備姿勢都是從適度的屈膝開始,膝關節彎曲時股骨內外側與股骨關節面及骸骨常常處在不合位的狀態下,如果膝關節力量一旦不足或靈活性差,在腿部力量較弱或因久戰而體力下降時遇到對手的強有力的身體碰撞或突然需要扭轉韌帶就極易出現重心不穩或腿打軟的現象,從而摔倒而造成嚴重損傷。因此,廣大教練員和運動員需要在日常的訓練中加強力量訓練,特別是要加強下肢力量的訓練,必須重視股四頭肌、小腿三頭肌與小肌肉群的力量訓練力度,還應注意加強髕骨周圍肌鍵的力量訓練,使關節穩固而靈活增強自身動作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并且還要制定張弛有度、合理的訓練計劃,使膝腳部位處于合理的訓練強度中,盡量減少膝腳部位長期疲勞的幾率。
2.2 加強運動員及教練員對膝腳部位運動損傷的認識,提高降低損傷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運動員的膝腳部位的運動損傷雖然不可避免,但通過加強運動員及教練員對膝腳部位運動損傷的認識,讓其對膝腳兩個重要部位的勞肌損傷的成因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則可以讓其在日常的訓練中合理安排急停跳投、急停、制動跑或跳及各種腳步訓練的頻度和力度,使每個部位能夠得到充足的休息時間,通過加強對膝腳部位運動損傷的認識,則可以有效地提高運動員自覺降低運動損傷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另外,在比賽中正是因為有了自我保護的意識,他們會盡量磨合隊友之間的默契,培養隊友之間的合作,使傳球、斷球及防守、進攻等重要的戰術中能夠默契配合減少對主力隊員的過度依賴從而降低其運動強度,使每個隊員都能獲得均等的恢復時間。
3 結語
籃球運動中膝腳部位作為籃球各種動作完成的必須參與的兩大主要部位經常性發生損傷,因此,我們必須要充分認識到籃球運動中造成膝腳部位易出現運動損傷的成因,才能在日常的訓練和比賽中盡量降低損傷的發生。膝腳部位出現損傷主要由于3個原因造成的:一是對于籃球運動軌跡缺乏預判能力,造成急停跳投、持球突破滑步防守等動作的大量使用;二是平時的日常訓練及賽后不重視膝腳部位的保護與恢復工作,長期會造成積勞損傷;三是訓練者對自身技術及身體潛能把握不準確,因自身技術動作不合理而造成膝腳部位受損?;@球運動中膝腳部位的保護機制建設可從以下兩個主要方面著手:一是加強力量訓練,制定張弛有度的合理、訓練計劃,減少膝腳部位長期疲勞的幾率;二是加強運動員及教練員對膝腳部位運動損傷的認識,提高降低損傷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只有不斷地降低損傷的發生才能充分保護運動員,延長其運動年限,促進籃球運動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有志,彭春梅.籃球運動中膝關節損傷的機制、原因和對策[J].職業時空,2010,6(3):178-179.
[2] 人體生理學編寫組.人體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邱曉樺.對青少年籃球運動員膝關節損傷原因及預防的探討[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