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懷軻
摘 要:體育教育是整個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全面地促進學生的身體和心靈發展。目前是一個多方位培養人才的社會,因此,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內容之一。體育教學作為學校教學的主要渠道和主要目標,針對于目前全面推行的教育改革,對于體育教學應該展現出快樂體育和創意體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地位。
關鍵詞:體育教學 改革 誤區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5(b)-0099-02
具體的教育政策是指對于不同的教育選擇一些價值觀念的調整,相應的教育政策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教育的過程當中,應該主要把控以學生為主體,從狹義的概念出發,從而保證教育的規范性和教育質量。許多教師都申訴,教師的權利沒有得到及時的保證,那是因為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將以學生為主體來進行實施,針對這個問題,文章會進行進一步的討論。
1 重快樂體育,輕健康第一
自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后,學校體育有了更加寬廣和更加全面的發展。這也為相關的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更為具體的標準和理論依據。在校的一些課題研究者和體育教師在這種背景下,應該要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和身體動態,把握“健康第一”,推動學校體育的不斷發展,使其能夠適應整個社會的需求。有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思想上產生混亂,將錯誤的思想灌輸給學生,就一定要從根本上杜絕,因為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一般情況下都是處于被動狀態,而這種知識的學習一定要積極貫徹健康的目標。
2 重課程形式,輕實用性
體育課如何創新是整個體育教育界最應該考慮的重要問題之一,創新也就是要拋棄一些舊的觀點,在此之上創造出一些新的理念,因此,具體的教育過程,以及授課形式和方法、授課的環境都要進行相應的創新改革,這樣才能進一步推動體育事業的發展。如果體育教學只是乏味地強迫學生接受一些體育知識,就會存在一個很大的誤區,而忽略了實實在在的體育發展,這種改革是一定要杜絕的。
3 重教師指導,輕學生能力的培養
在體育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一定要起到一個指導性的作用,及時的將學生引導在一個嶄新的道路上,不能將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的課堂,讓學生能夠作為課堂的主體,從而系統化的發展學生的能力,從個性化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在不同的環境下創造不同的實際問題,來培養學生的體育觀念,從而使得體育運動能夠貫穿學生的終身,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仍然有部分教師沒有充分意識到這種創造能力的重要性,并沒有發掘出學生的個性差異性,也不能系統的將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進行改革,無法真正做到為學生考慮,也無法進行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
4 對策研究
在體育改革的過程當中,針對不同的問題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之上進行不斷的創新和深化改革模式,保證改革的有效性,推動我國整體的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
4.1 提高認識,明確目標
以學生為本,創造以學生為主的課堂,并且要保證“健康第一”的思想,從而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的茁壯成長,構建出一個健康水平的改革目標,從而融入到各個學科的相關知識,真正做到為學生考慮,將學生的健康安全貫徹到整個教育改革的過程當中,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運動興趣。如果要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這種意識,就必須要把學校體育的基礎打好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創造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鍛煉的興趣愛好,無論是哪一種教學模式,都應該積極地關注學生的興趣,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鍛煉才是改革的重要性所在。
4.2 樹立主體,優化過程
整個教育模式一定要明確學生為主體的指導思想,在教育改革的過程當中,無論是課堂教育還是教學內容以及相關的教學形式,都應該在遵循標準大綱的前提下,教師可以將具體的教學方法進行融合搭配,不只單單地進行單一模式的教學,可以將一些趣味性的教學進行合理運用,比如游戲和競賽等,克服教學的單一無趣形式,體育教學變得更有新鮮感,這樣就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以啟發式的教學為主,從而將多種教學方法進行融合。
4.3 實事求是,嘗試改革
今天的體育教學改革,應該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切不可搬用西方等其他國家的一些理論來生搬硬套,這樣不但改革不會成功還會走向反方向,一定要從實際出發,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我國發展時期,從而進行一些體育模式的制約和相互利用,無論是鄉村還是城鎮,以及南北方的差異和沿海內地而言,生活等各個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因此,體育改革也是相應的,一定要符合學生以及當地的具體狀況,從而實施一些體育項目的改革,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區可以將民族體育融入進去,從而增加這種學習的教育性,根據學生以及當地師資的具體情況進行有效的改革,才能保證體育教學改行之有效。
4.4 善于總結,提高自我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還在講要發揚民族文化。其實我們仔細考慮傳統的教學方法,并不是完全沒有可取之處,傳統的教學方法之所以可以流傳這么多年,它一定有自己的特色和優點。因此,在改革過程中,并不能完全地將它拋棄掉,應該繼承一些它的優點,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一些創新改變,使得學校的體育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興趣,能夠使學生積極地對其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從而促進學生身心等的全面發展。
5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體育教學的改革,一定要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主要是針對學生不同的個體差異性來保證學生的健康發展,在教育改革過程中,一定要保留以往的科學之處,只有在符合我國國情和具體特點之上進行改革,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邢樹強.新時期學校運動會的改革[J].體育文化導刊,2001(6):63-64.
[2] 呂新穎.對我院公共體育課的教學現狀調查與教學改革的實驗研究[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4):66-70.
[3] 張蘭英.論體育院校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7,25(4):99-100.
[4] 楊建運,吳龍.校運動會向體育節轉軌的探討[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5,19(2):108-110.
[5] 嚴精華.對全國部分高校開展體育文化節的調查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5(3): 57-58.
[6] 黃松峰,朱林.高校田徑運動會改為體育節的可行性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05,9(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