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士澤
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探知體育高效課堂教學可以作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有效融合的途徑。打造高效課堂教學需要準確把握核心素養的內涵,理清其與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關系,遵循以人為本,注重過程發展與多元評價發展3個原則,強化體育課堂教學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融合,最終從體育課堂教學效益精準化、效果實效化、效率最優化3個途徑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學生核心素養 體育教學 融合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5(a)-0074-03
近年來,在教育實踐和教育研究領域,“核心素養”已成為一個非常熱門的關鍵詞,也就是說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抓手來培養21世紀合格公民,特別是《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是教育部在2014年3月頒布的,這其中在立德樹人中確立了核心素養的突出地位,意見明確指出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作為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和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眾所周知,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最為重要的教育方式是學校教育,而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抓好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也就是說只有打造高效課堂教學才能真正有效地賦予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體育學科作為基礎教育課程之一,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因此,本文從核心素養內涵概述、體育課堂教學與核心素養的關系,根據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與體育教學融合的實施原則,提出打造體育教學高效課堂這一切入點,闡釋體育高效課堂的內涵及其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途徑。
1 核心素養內涵概述
“核心素養”是英文詞“KEY COMPETENCIES”翻譯而來,是西方的舶來之物,在面對當前世界經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諸多國家和國際組織提出核心素養的概念,并制定相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措施培育適應時代的合格公民。如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在其報告中提出核心素養是為了促進個人實現成功和社會良好運轉所具備的知識、技能、態度、情緒和價值觀的集合體。歐盟認為,核心素養是每個人發展自我、融入社會、勝任工作所必需的,是可遷移、多功能的,代表了一系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集合。聯合國教科文認為,學會求知、做事、共處、生存以及改變是作為21世紀公民必備的核心素養。我國學者鐘啟泉教授認為,學生借助學校教育所形成的解決問題的素養與能力就是核心素養。林崇德與其團隊認為,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就是核心素養[1]。由此可見,核心素養是關鍵素養,既是個人需要,也是社會需要,它不僅包括知識,也包括能力、品格等要素,是學生在社會生活,特別是在學校教育中培養,最終又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得以體現,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2 體育課堂教學與核心素養培養
眾多國家和地區現有學校課程基本上都是以學科課程為主的,因此將核心素養融合到各學段、各學科的課程教學中,也就成了題中之義。只有到學校特定的教育教學時空之中,特別是課堂這一特殊的時空,通過各學段、各學科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否則無從落地生根[2]。因此,體育學科也能夠通過體育課堂加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我們的學生通過對體育知識、能力、品格的探究、創造、協作與問題解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在這過程之中,一切的體育知識、體育能力、體育品格都能成為學生探究的對象或實踐的工具,其目的是學生產生自己的體育理念,讓參與其中的教師和學生的知識、能力、品格與體育學科的知識、能力、品格進行有效的對話成為學生核心素養生成過程。將知識、能力、品格創造過程變成教學和學習的過程。在教中學、在做中學的基礎上發現、探究、解決現實生活中問題的創中學,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品格的變化,讓課堂成為學生核心素養生成的主陣地。然而,若是體育教學課堂不加以盡心盡力設計,其教學的結果可想而知,就不能夠足以發揮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功能。為此,只有在遵循體育課堂中融合學生核心素養實施原則的前提條件下,打造高效的體育課堂,才能夠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生成。
3 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與體育教學融合的實施原則
3.1 以人為本發展原則
以人為本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教育原則,對在體育教學課堂中融合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學生是整個教育教學的主體,其地位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可動搖的,在整個體育教學課堂中都必須從學生的需要和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多角度、多方面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獨立性、發展性和可塑性,從而使學生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成長”的人。可教、可學的核心素養在融合過程之中一定要有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從“人”出發,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創設合情的教學環境,實實在在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讓每一個學生如其所愿,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
3.2 注重過程發展原則
人的發展和完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非一蹴而就,過程先于結果,只有通過努力的過程,方有努力的結果。注重過程發展原則,其過程不單指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也包括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形成過程,讓學生在整個教育教學的課堂中伴隨著思維、感悟去掌握一定的體育運動知識,并運用這些知識完成相應的運動技能,形成良好的健身行為,從而使得學生在多變的體育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環境中,聯系實際,調節、控制、適應自己的身體、心理和人際交往等一系列的過程都是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過程。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和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這是個系統的工程,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清楚認識到核心素養對一個人的價值和意義。
3.3 多元評價發展原則
新課程理念提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相應的評價體系也應該多元化,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也要遵循多元化評價原則。從學科核心素養看,體育核心素養就有體育情感與品格、運動能力與習慣、健康知識與行為[3]三大一級指標以及若干子指標,這就要求在評價教師教和學生學核心素養的評價的內容多樣化、評價的方式多樣化、評價的結果人性化,最終我們的目標就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逐步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提升身體素質、培養鍛煉興趣、最終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4 體育高效課堂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新的學力概念“核心素養”意味著課堂的根本轉型,從“知識傳遞”到“知識建構”的轉型[4],而這需要高效教學課堂方能實現這一偉大的轉型。體育高效課堂是指體育教師在遵照體育教學規律與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引發、維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后實現學習目標,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過程。高效課堂有教學效益、教學效果、教學效率3個維度[5],以下將從這3個方面思考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
4.1 體育課堂效益精準化,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教學效益是指通過體育課堂教學實施,學生能夠掌握對身心發展有價值的、有用的東西。當前由于學生升學受到評價標準單一性的影響,導致教學效果多為關注學生的顯性結果,諸如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而對學生隱形的如學習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不予關注。體育高效課堂教學在教學效益方面則應從實現體育三維目標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兩方面去制定課堂學習目標。為了使得精準化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達成,首先教師要閱讀相關體育教育文件、相關的政策,如有關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框架、體育與健康學科課程標準與文本的解讀,厘清核心素養和體育學科核心素養二者的關系[1],尤其是要抓住反映和體現體育課程特色的知識、能力和品格的本質;另一方面,體育教師需要有一個完整的課程觀,了解每一個階段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難點,以及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如在體育情感與品格中,體育情感主要是圍繞集中激發學生的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讓學生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參與體育活動到積極主動參與體育活動。一旦學生對體育活動產生了濃烈的興趣,養成了體育運動的習慣,就可以實現參與學習運動技術、參加體能鍛煉。因此,一定要理順各個學段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脈絡和重難點,能夠準確定位每堂課的教學內容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分析并取出最為主要的學習目標一定要做到教師可教、學生可學,并將其作為體育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的重心。
4.2 體育課堂效果實效化,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教學效果是指通過體育課堂教學實施后,學生獲得的實際發展。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效果觀往往只關注教學終結的效果,也就是說在體育課堂教學實施后,學生所發生的變化,沒有先進有效的評價標準,以為向學生講解了體育知識、傳授了體育技能,體育教學的目標就實現了,教學的效果就達成了。體育高效課堂教學就應該始終如一地加強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和三維目標的達成,既要重視過程效果也要重視終結效果,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首先,高效的體育課堂教學是關注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習的達成度,而不是關注體育教師的教學任務、計劃的完成度,也就是關注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體育情感與品格、體育能力與習慣、健康知識與行為的實際變化。其次,體育課堂教學作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主陣地,就應該要將各個學段中學生所學的、教師所教的核心素養,逐步一一解構到每一節課中,通過長期的體育課堂的教與學,最終建構得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根據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指標體系中運動能力包括:走、跑、跳、投、搬、爬、攀、鉆、滾等[3],可以將這些基本運動能力逐一安排到各個學段,再根據學校、學生、教學環境實際情況安排相應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逐一掌握,最終也就促成了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中運動能力的生成。
4.3 體育課堂效率最優化,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教學效率是指學習效果與教學時間和教學精力投入的比例。強調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效率就要求根據體育學科的規律、學生認知規律、動作技能形成規律去設計要求體育教師采用合理的教學內容,使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實施完善的教學組織和有效的教學器材布局,并使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去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和品格等,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激發、維持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并通過對話、批判和反思等活動,建立新學知識、技能與已掌握的知識、技能之間的聯系,并且獲得更多的發展,使學生在三維目標達成度、核心素養發展上的收益最大化。例如,在田徑課堂上學習快速跑這一運動能力,教師就可以采取各種各樣快速跑的練習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在這種學習情境中體會到跑得再累也能得到快樂,長期進行就能有助于學生對某一運動項目知識了解、掌握并且形成一定的運動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必然形成體育的情感和品質,讓參加體育鍛煉成為一種習慣,形成健康的行為,也就一定程度上使得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生成[3]。
參考文獻
[1] 辛濤.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體系建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4(1):5-10.
[2] 裴昌根,宋乃慶.基于核心素養的優質高效課堂教學探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6(11):45-49.
[3] 于素梅.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及其培育[J].中國學校體育,2016(7):29-33.
[4] 鐘啟泉.問題學習:新世紀的學習方式[J].中國教育學刊,2016(9):31-35.
[5] 張明.高效課堂實施障礙與改進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1(1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