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鑫
摘 要: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當前溝通與協作課程存在偏離實踐,單調說教等問題,致使教學效果較差。而開展基于拓展運動的溝通協作課程可以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并能順應學院改革趨勢,順應應用技術型高校的發展方向,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溝通與協作等能力。本研究通過優勢分析探討了應用型高校開展拓展與協作課程的可行性。結果表明,在應用型高校開設該課程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關鍵詞:拓展 溝通與協作 優勢分析 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6(b)-0091-02
在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已成為教育的核心理念。當前幾乎所有的招聘廣告上都寫明應聘者要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院十分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當前很多企業均通過拓展訓練的短期培訓來發展培養員工的團結協作與溝通能力。高校開展拓展課程,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與效果,也成為其在高校存在的必要性條件。拓展訓練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同時還能夠明顯改善在校大學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惱等狀態,提高大學生的社交效能感。此外,拓展訓練不僅具有傳統體育項目的教育功能,而且能很好地彌補傳統學校教育在培養學生心理健康和發展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不足,從而能很好地體現和滿足多元化的體育教育目標,完成素質教育的任務。
1 當前拓展課程在高校開展的現狀
拓展訓練作為課程引入高校僅以選修或短期培訓為主要形式。一方面是由于拓展訓練是以項目為單位進行,在溝通與協作能力的培養上以參與者的體驗分享為主要形式,其培養過程缺乏嚴密的邏輯結構。另一方面在高校中拓展訓練是作為體育課的形式出現,但由于其在發展體能和技能方面有顯著缺陷,因此其無法達到體育課程標準的要求。
將拓展訓練與溝通與協作課程完美結合可解決上述問題。首先,從課程理念上看,以體驗式學習為基本理念的拓展訓練與任務過程的職業綜合實踐課程的理念是相契合的,將體驗式學習的理念融入溝通與協作課程,是有利于該課程發展的。其次,從課程結構上看,可以使用溝通與協作課程彌補拓展訓練以單元項目為主邏輯結構差的不足。再次,從課程標準契合上看,將拓展訓練的課程目標定位于發展學生溝通與協作能力,避免了拓展訓練與體育課程標準的矛盾。最后,從課程的組織形式上看,拓展訓練的組織形式可有效解決當前溝通與協作課程普遍存在的強于認知能力培養弱于發展實踐能力的現狀??傊酝卣褂柧殲榻M織形式,溝通與協作為課程目標的基于拓展訓練綜合實踐課程是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2 開展拓展與溝通協作課程的可行性分析
2.1 開展拓展與協作課程的學院基礎
目前該院正在探索和發展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這是學院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更是學院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體驗學習的特征是與基于任務過程的職業綜合實踐課程的理念相契合的,該課程的開發不僅對職業人才的培養具有意義,更對該院向應用型高校轉型有重要意義。學院致力于提倡培養與實際接軌的高水平人才,近年來學院重視發展職業核心與能力課程,該課程注重發展學生的溝通與協作能力。從溝通與協作課程看,其教學受教學環境、教學評價等因素限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反映出的理論與實踐相脫節、注重認知性知識忽視行為實踐等問題,是不利于學生溝通與協作能力的形成與發展的。因此,需要在課程中建設一種任務過程導向的融合知識傳授和實踐活動的綜合課程,通過任務及完成任務后的分享來進行知識學習。這即是拓展與溝通協作綜合課程。由于該課程借鑒于體驗學習理論,其所倡導的情境性、主體性、反思性和行動性的特征與當前職業課程理念相契合。對課程的開發將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與適應未來職業的過程相統一,有利于引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形成對待本職工作良好的態度與情感,學會在實踐中如何處理團隊之間的關系,從而促進學生由純粹的學生角色向職業人角色的逐步轉變。因此,拓展與溝通協作綜合課程的開發可有效改善課程學習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溝通與協作的實踐能力,提高其綜合競爭能力。
2.2 開展拓展與協作課程的教師基礎
該院開設溝通與協作課程已有3年,擁有一批經驗豐富的教師。多年的教學經驗使該院溝通與協作課程的教師對該院學生職業溝通與協作能力不足的表現和原因有深入了解。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反映出的理論與實踐相脫節、注重認知性知識忽視行為實踐等問題。作為一線執教教師,他們對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有深刻的認識。他們的經驗與認識將為拓展與溝通協作課程的制定與實行提供堅實的基礎。該院擁有多名具有拓展訓練經驗的體育教師,他們能夠準確地把握拓展訓練課程,詳細的了解不同的拓展項目對學生發展的具體作用。根據溝通與協作課程教師反饋的問題,我們的體育教師可以合理地選擇拓展項目,將要解決的問題和要實現的教育目標合理地完成。他們還可以在拓展與溝通協作課程中加入適當的體育運動,彌補拓展項目對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不足,同時進一步促進學院體育課的教學,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
2.3 開展拓展與協作課程的學生基礎
該院擁有過萬名莘莘學子,他們畢業后都將進入社會,從事各類工作。除了為他們提供必備的理論知識外,他們對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渴望從學校的教育中,掌握基本知識,習得專業技能,更希望能夠獲得工作中必備的溝通協作能力。由于該院以往的溝通與協作課程存在偏離實踐,單調乏味等問題,他們早已對該課程提出改革的要求。拓展與溝通協作課程,對他們來說是個全新的課程模式,新異的教學形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他們可以走出教室,通過具體實踐來獲取知識,并通過拓展項目實現他們的目標。拓展項目需要集體完成,在集體合作過程中,對學生溝通協作能力的培養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比單調的書本說教效果要好。因此,在該院開展拓展與溝通協作課程具有良好的學生基礎。
2.4 開展拓展與協作課程的SWOT分析
2.4.1 開展拓展與協作課程的優勢分析
該院開展拓展與溝通協作課程不需要修建專門的場地,在開展活動時利用已有的田徑場就可以將活動舉辦起來,目前我省各高校一般都修建有田徑場,那么這對于開展拓展與溝通協作課程已經提供了現有的場地,無需學校再額外投入場地建設經費。此外該院已經擁有從事溝通與協作課程的授課教師與授課教材,同時也擁有開展拓展課程經驗的教師。這兩者均為開展拓展與溝通協作課程奠定了人與物的基礎。
2.4.2 開展拓展與協作課程的劣勢分析
雖然目前該院開展拓展與溝通協作課程有它必然的優勢和意義,但是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制約其發展的因素。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目前并未有拓展與溝通協作課程開設案例,從課程教材、授課方式、課程評價標準、課時數等都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2.4.3 開展拓展與協作課程存在機會
第一,目前該院正在探索和發展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這是學院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更是學院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而該課程的開發不僅對職業人才的培養具有意義,更對該院向應用型高校轉型有重要意義。第二,該院擁有過萬名學生,他們畢業后都將進入社會,從事各類工作。除了為他們提供必備的理論知識外,他們對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在學校的教育中掌握基本知識,習得專業技能,他們更希望能夠獲得工作中必備的溝通協作能力。拓展與溝通協作課程可以使學生通過具體實踐來獲取知識,在集體合作過程中,對學生溝通協作能力的培養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這中在集體活動中的教學方法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欲望,使課程更好地開展。
3 結語
應用技術型高校開展拓展與協作課程是可行的。其主要有以下依據:符合當前國家提出的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的發展戰略,對職業人才的培養有重要意義;拓展與溝通協作課程可以使學生除了在教育中掌握基本知識,習得專業技能,還能夠獲得集體工作中必備的溝通協作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拓展與協作課程可以使學生通過具體實踐來獲取知識,有利于提供學生的學習興趣;該院已經擁有從事溝通與協作課程的授課教師與授課教材,同時也擁有開展拓展課程經驗的教師。這兩者均為開展拓展與溝通協作課程奠定了人與物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馮虹,劉文忠.對應用型大學的探討[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24-29.
[2] 于振峰,王晨宇.關于將拓展訓練融入體育教學的理論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3):15-17.
[3] 秦曼,董海軍.體育拓展訓練對大學生人際交往和人際信任影響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7,36(3):89-92.
[4] 沈曄,張瑛秋.拓展訓練育人經驗對我國學校體育教學的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17(5):15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