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小林 葛菁
摘 要:啦啦操運動在美國開展近百年并風靡世界。而街舞啦啦操秉承著啦啦操的運動理念,創新性地將街舞風格元素有機地與啦啦操相結合,形成了新型的中強度有氧運動。街舞啦啦操以其自身的獨特魅力,強有力地迎合了青年人的需求,如雨后春筍般席卷全國高校并得到快速發展。本文從街舞啦啦操文化多樣性視角,并結合教學發展的需求以及推廣的阻礙因素,提出街舞啦啦操在高校中推廣與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高校 街舞啦啦操 推廣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G83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8(a)-0059-02
1 街舞啦啦操的文化多樣性
(1)街舞啦啦操是街舞與啦啦操的完美融合,是將街舞的元素風格寓于啦啦操熱辣與活力之中,從而使體育運動的奮發、團結協作精神在其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同時街舞元素也促使啦啦操文化內容得以豐富。街舞啦啦操也可分為技巧街舞啦啦操與街舞舞蹈啦啦操。技巧型街舞啦啦操主要以breaking地板技巧為主,要求運動員有高超的技巧如用手、頭、身體在地板上旋轉翻跳或者用復雜的步伐變幻出有難度的腳步動作;舞蹈型街舞啦啦操以HI-HoP為主,運用各種舞蹈元素,如jazz、poping、locking、electric、house等街舞元素,根據主題用來套路編排。在啦啦操的最新競賽規則里,組別定義對“街舞舞蹈啦啦操”的表述是:“采用各類街舞的動作、音樂的伴奏以及舞蹈元素來展現。”
(2)在街舞啦啦操的音樂編排上,運動員可以自由選擇符合主題的音樂類型,例如hihip音樂、爵士樂,也可引用一些耳熟能詳,易于引發觀眾共鳴感的流行音樂并根據動作編排的需求適度加入特效音。豐富多彩的音樂形式及時尚新穎的街舞元素使得啦啦操更加符合現代社會人群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在國際全明星啦啦操競賽規則中啦啦操運動員宣言:“無論國家、民族、性別的差異,都給予支持和幫助;無論技能水平的高低,還是競爭對手,都為他們喝彩。”這種健康積極向上的正面倡導語言,使街舞啦啦操更具跨國界、跨民族的共享意識,促使我們對街舞啦啦操走進校園、邁向學生,更添信心。
2 街舞啦啦操符合教學發展的需求
2.1 奠定終身體育的基礎
20世紀末,國務院曾頒布并予以實施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中大力倡導全民健身和終身體育這兩項發展目標。而街舞啦啦操的出現正是對《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精神的繼承與發展。強勁活力的音樂與動作編排極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加學生參與度。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在參與套路創編的過程中得到了極大的鍛煉,運動時的積極主動性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從中讓學生獲得精神動力和學習健體的方法,為學生今后走向社會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奠定了扎實基礎。
2.2 培養團結協作的意識
全體運動員同心協力、精準無誤地完成難度系數較大的技術動作時,需要上下同學的團結協作、互相配合、高度信任,來共同打造一組難度組合。譬如,在難度技術拋接過程中,尖子隊員需要充分信任底座隊員才能完成技術動作。隊員一起高喊訓練口號,在練習中加深相互之間的信任。街舞啦啦操大大地增強了高校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與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意識。街舞啦啦操這一區別與其他項目最大的特征彰顯了新時代“合作共贏”精神。
3 高校街舞啦啦操的推廣與發展
3.1 街舞啦啦操在高校的推廣
在2015年國際單項體育聯盟協會批準國際啦啦操聯合會(簡稱ICU)為啦啦操單項體育組織,啦啦操競賽新規則更加與國際接軌,評分標準加重了舞蹈成套設計的分值,舞蹈啦啦操的細分與評判標準毫無疑問地推動了街舞啦啦操的未來發展。而高校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街舞啦啦操在高校普及推廣能積極推動我國啦啦操項目邁上新臺階,為培養我國街舞啦啦操后備人材、將我國街舞啦啦操邁向國際舞臺,使其在全民健身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奠定寬廣平臺。
目前我國部分高校,如廣西師范大學馬龍隊,先后5次在世界啦啦操比賽中取得冠軍,街舞啦啦操已在部分院校中嶄露頭角,得到重視,但由于街舞啦啦操起步較晚,仍有一部分阻礙因素影響街舞啦啦操在高校的發展。
3.2 阻礙高校街舞啦啦操發展的因素
眾所周知,高校是街舞啦啦操得以發展壯大的中堅力量。并且,在高校全面地推廣街舞啦啦操這一舉措,更加切實地利于我國街舞啦啦操走向國際舞臺。但就目前我國高校對于街舞啦啦操這種新興的運動項目的相關研究來看,一些教學理論與教學體系的構建還不夠成熟。基于當前的研究現狀,筆者通過對相關的文獻資料的查閱分析,總結得出以下幾點阻礙高校街舞啦啦操發展的因素。
(1)從高校的課程設置來看,雖然我國部分高校開設了街舞啦啦操課程,但其中大多是以運動隊參與比賽的方式組建而成;公共選修課的課程設置亦因為學生對街舞啦啦操了解不透徹、學習興趣不高、能力水平參差不齊等原因,致使選擇街舞啦啦操這門公共選修課的學生專項技能沒有得到顯著的提高。而對于具有一定基本功的體育專業學生而言,街舞啦啦操在課程開展上出現了區域發展不平衡、課程開展較少、課后街舞啦啦活動不夠豐富等問題。這也導致體育專業學生從事街舞啦啦操專項練習的人員少,普及程度低,從而制約了街舞啦啦操運動的發展。
(2)從發展現狀來看,高校街舞啦啦操教練員大多是健美操專業轉項而來,缺乏街舞啦啦操專項技能的定期培訓。對于課程的教學及理論體系設置不夠完善,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雖然有一定的發展與創新,但目前對于街舞啦啦操的科學研究停留在編排、普及、對比分析較多,沒有更深層次、更廣范圍的研究。
(3)在編排手段上,有一部分舞蹈啦啦操為了迎合商業利益出現了性感、低俗的編排形式,影響街舞啦啦操在高校積極向上、健康活力的文化氛圍,阻礙街舞啦啦操在高校的發展與推廣傳播。
4 建議
街舞啦啦操在高校的發展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結合街舞啦啦操推廣的阻礙因素提出以下參考建議,以便在具體實踐中逐步完善高校課堂中街舞啦啦操的理論體系與推廣方案,在高校中培養我國街舞啦啦操后續人才,推動我國街舞啦啦操運動的可持續發展。
(1)教學活動中教師是主導者,為了更好地推廣街舞啦啦操,應加強教師系統性、長時間、階段性的街舞專項技能學習與理論知識培訓,完善街舞啦啦操的理論教學體系,豐富街舞啦啦操的課程內容,使街舞啦啦操不僅在公共體育課中開展,更要在專業體育課堂中保證訓練時間、培養后續人才。重視街舞啦啦操校園社團建設,廣泛開展校園俱樂部及訓練營。
(2)為了提高學生對街舞啦啦操的認識與興趣,應廣泛開展街舞啦啦操競賽與表演活動,設置獎勵措施、完善競賽制度,激發學生參與熱情。不斷創新編排手段,在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中找到最佳融合點,增添民族舞蹈元素,根據地方審美與運動習慣,與校園文化相結合。在民族個性基礎上多元化發展,創新街舞啦啦操舞蹈元素,豐富舞蹈風格,打造風格新穎、有特色的街舞啦啦操校園明星隊。
參考文獻
[1] 王慧莉.大學啦啦操體育文化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3,47(3):96-100.
[2] 彭麗.四川省高校啦啦操推廣現狀及前景分析[D].成都體育學院,2013.
[3] 趙斌.淺談街舞啦啦操引入高中體育教學的可行性[J].文理導航,2013(5):96.
[4] 王雪.北京市中小學啦啦操可持續發展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