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平 姚穎健
摘 要:國家出臺“校園足球”政策,讓足球走進校園已深受學生歡迎。上海市崇明區政府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把發展足球事業納入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全面系統地推動足球事業發展,牢固樹立“健康快樂為了每一個學生終身發展”的核心理念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運用實地考察法和問卷法分析認為:(1)開設足球課的學校比例還不夠,在開設足球課的學校中大部分都喜歡足球運動。(2)體育教師教齡分配均衡,但具有足球專項基礎的不多。(3)可使用場地較少,足球等訓練器材不能讓大多數學生滿意。(4)大多數家長對學生參與足球運動持中立態度。作者根據調查數據結果提出校園足球開展的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上海市 城橋鎮 中學 校園足球 調查
中圖分類號:G8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8(a)-0061-02
自從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正式啟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并制定《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實施方案》,重點以學校為依托,政府發揮主導作用,整合教育和體育系統各自的優勢和資源集中于學校,我們認為按照現有的管理模式和組織架構來積極推進下去,校園足球作為教育事業的一部分會牢牢植根于校園。
上海市崇明區政府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把發展足球事業納入本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提出實現“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即到2017年,校園足球基礎條件明顯改善,足球人口顯著增加;到2020年,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培養體系基本形成,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得到進一步壯大;到2025年,把崇明區建設成足球設施一流、校園足球普及、足球文化濃厚、足球人才輩出的“足球城”。在這樣的政策和熱情響應下如何開展校園足球就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通過調查與分析現階段崇明區城橋鎮地區中學校園足球的開展情況,發現目前存在問題,積極思考和探析,并提出發展策略與建設想法,為崇明區增加校園足球人口,讓更多的學生喜歡并參與足球運動。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上海市崇明區城橋鎮地區實驗中學、東門中學(江山、城東校區)和育林中學共4所學校的體育教師、學生和家長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主要通過查閱中國知網上有關校園足球的文章以及網上有關崇明區校園足球的相關報道。
1.2.2 實地考察法
通過實地考察學校場地器材和足球課開設情況,通過觀察進行記錄和分析整理。
1.2.3 問卷調查法
設計相關問卷并發放200份,其中教師問卷20份,家長問卷50份,學生問卷130份,問卷回收有效率達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崇明區城橋鎮地區4所中學足球課教學現狀
2.1.1 體育教學中足球課課程開設情況
通過調查對4所中學實地考察中發現僅有兩所學校開設足球課(見表1)。由此可見,足球課在崇明城橋地區開展程度與上海市區學校相比有差距。不過,4所學校每周都有兩節選擇性的足球拓展課,在一定程度上也迎合了校園足球計劃實施的要求。
2.1.2 目前足球課教學授課方式
足球課教學形式分為室內和室外兩種,其課程開設比例為1∶4。其中足球視頻被大部分教師所選擇,其占據比例為60%。有部分老師選擇在室內課進行足球比賽規則講解和足球場地介紹,使學生的安全得到一定的保障。而室內足球游戲其實能更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由于室內場地受限這項內容僅占5%比例。
在室外足球課安排上,足球游戲內容占40%,足球比賽內容比例達到了27%。其他依次為足球球性練習達到了20%,足球基本功僅占13%。游戲和教學比賽戰比例較大,這點符合學生喜歡好動和比賽的需求。而足球球性和基本功的教學過程因師資專業水平不夠等因素有所忽略。
2.2 4所中學學生對待學校開展校園足球的認知度情況
2.2.1 學生對足球課課程安排的學習認知度
通過調查(見表2)數據表明,學生非常喜歡以及比較喜歡總計達到了68.8%,總人數為89人,且男生的人數要多于女生。而在不太喜歡和很喜歡的指標上,僅有10.8%的學生。因此,我們可以很直觀地了解到足球課還是被大部分學生所認可喜歡的,尤其是男生。
2.2.2 學生參加足球運動的原因
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生參加足球運動的原因是積極健康的。有60%的學生是因為娛樂放松而參加足球運動,26.2%的學生是因為鍛煉身體,這說明這些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認知是正確的、積極的,學生們希望通過足球達到娛樂身心和強身健體的作用。其中6.2%的學生是為了爭取班級榮譽,這毫無疑問也是值得認可的。3.8%的學生被父母所感染,從而讓他們喜愛足球這項運動。另外有3.8%的學生是為了應付學校要求,這一點是不值得推崇的。
2.2.3 學生不參加或被限制參加足球運動的原因
根據調查,絕大部分學生因為沒有足夠的場地和學習任務重導致了他們不參加足球運動,其百分比分別達到了56.2%和33.1%。家長反對占少數,僅有6.2%,只有4.6%的學生是不喜歡足球。因此,可以得出場地因素和時間因素是制約學生參加的重要原因。
2.3 崇明區城橋鎮4所中學體育教師的現狀
2.3.1 學校體育教師年齡情況調查與分析
通過調查(見表3)可以看到30歲以下教師比例為25%,30~40歲比例為35%,40~45歲比例為25%,45歲以上比例為15%。這說明學校教師的年齡還是比較平均的,既有充滿青春活力的年輕教師,也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這對體育教學工作和校園足球的發展都有著良好的推動作用。
2.3.2 學校體育教師對校園足球支持程度調查
在問卷調查和走訪中了解到(見表4),體育教師對校園足球的關注度往往能與校園足球的開展所掛鉤,關注度越高,其校園足球的開展則更加順利。大多數的教師都支持開展校園足球,其比例達到了70%,遠遠超過那些持中立態度和不支持的人數。
2.4 崇明區城橋鎮初級中學場地器材調查
2.4.1 學校足球場現狀
根據實地調查在崇明城橋地區4所初級中學中有3所中學因為學校占地面積限制而只有200m跑道內的人工草皮足球場,只有1所中學有標準的400m跑道內的人工草皮足球場,表明學校對學生參加足球運動的場地要求無法滿足。
2.4.2 開設足球課的器材數量等情況調查
通過實地觀察和問卷調查,有13%的教師認為器材數量完全夠用,大部分教師認為器材基本夠用。有50%的認為器材的質量一般,其器材的優良率為46.2%。總體來說對器材質量比較認可的。在對學生問卷中有36.2%的學生對現在使用的器材滿意,57.7%的學生認為器材一般,占多數,僅有極少數的學生對器材表示不滿意。
2.5 對學生家長情況的調查與分析
家長對孩子參加校園足球運動的支持情況調查,有21位家長支持學生參與校園足球活動,比例為42%,他們認為學生能從中鍛煉身體,結交朋友以及培養一技之長。大多數家長持中立態度,比例達到44%,他們認為只要孩子不受傷,不影響學習就行。另外有14%的家長不支持學生參與校園足球運動,其主要是因為孩子的學習任務重和害怕學生受傷。
3 結語
(1)校園足球活動是一項育人工程,它不僅關注青少年足球專項技能的發展,還注重培養學生的身心健康。
(2)由于學校體育場地、教師隊伍以及經費保障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以學校為基礎的足球人才培養體系還沒有建立和完善起來。
(3)教師具有足球專項水平的數量不夠。足球場地偏少,器材設備還不能滿足讓大多數學生需求。
(4)校園足球活動要堅持政府主導,營造校園足球文化氛圍,加強足球師資人員的培訓,增加校園足球教師之間的交流等活動。
(5)學校要定期更新或置換適合校園足球開展的訓練器材,以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
參考文獻
[1] 董眾鳴,柳志剛.上海市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5(4):90-94.
[2] 汪瑋琳,王莉,康輝斌.中日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比較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4(6):690-693.
[3] 俞東壽,金昌龍,何志林,等.上海市校園足球人才培養環境分析——以學生和家長的意識調查為例[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6(1):74-78.
[4] 吳良.上海市閔行區初級中學校園足球開展現狀與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