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惠
[摘? ? ?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中職院校逐漸突出以培養(yǎng)技術性與應用性的人才作為辦學特色,廣大的中職教育工作者也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以期能夠培養(yǎng)出適合社會和企業(yè)發(fā)展需求的綜合性人才。在中職院校舞蹈教學方面,舞蹈教師只有認清現(xiàn)階段中職學院舞蹈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解決,才能有效地提升舞蹈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出高素質(zhì)的人才。主要淺析目前中職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探究一些能夠有效改善中職舞蹈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策略。
[關? 鍵? 詞]舞蹈基訓;問題;策略
舞蹈藝術是一種基于人體動作,傳達思想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舞蹈藝術不同于其他藝術形式。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人們越來越重視到舞蹈在提高受教者自身發(fā)現(xiàn)美、鑒賞美以及欣賞美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因此,中職院校如何體現(xiàn)自身院校的辦學特色,結合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和心理需求來改善舞蹈基訓課的教學質(zhì)量,是廣大中職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尋的問題。
一、目前我國中職舞蹈基訓課教學面臨的問題
大部分中職學院的學生都是初中剛畢業(yè),他們的舞蹈知識基礎不牢固,甚至有些學生在入學前沒有受過專業(yè)的舞蹈培訓。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中職學生欠缺基本的舞蹈素質(zhì)。一些學生學習舞蹈的積極性不高,在參與舞蹈教學與訓練的過程中明顯動力不足。除此之外,仍有部分中職舞蹈教師還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模仿的過程。在對舞蹈教學素材的選擇上忽視了融合實用性的教學部分,教師對于學生的指導也十分欠缺。這些問題都嚴重阻礙了我國中職舞蹈基訓課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提升。
二、有效提高中職舞蹈基訓課教學質(zhì)量的策略
(一)強化學生的舞蹈基本功
結合部分中職生舞蹈基礎不好的因素,教師在開展舞蹈教學中要充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功。對學生進行舞蹈基本功的訓練,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舞蹈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開拓學生的思維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在夯實學生舞蹈基本功的過程中,應對學生的上肢和下肢同時開展訓練,在訓練上肢的過程中要尤其重視對肩部、頸部以及胸部等上身部位的培養(yǎng),上肢部位是傳遞舞蹈情感的重要部位,只有協(xié)調(diào)上肢部位才能發(fā)揮出優(yōu)美的舞蹈效果。
除此之外,教師對學生的下肢訓練也是尤為必要的。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胯部、臀部以及腳腕等部位進行訓練,這四個部位的協(xié)調(diào)運作可以體現(xiàn)學生的造型和舞姿。
例如,在日常的舞蹈基訓課訓練中,教師要強化學生對于身體各個部位靈活性、韌性以及軟度的重要性的理解,督促學生每天都要定時對這些部位進行拉伸和訓練。同時,教師還要結合各個學生之間發(fā)展的差異性,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訓練,這樣才能全面提升各種基礎層次學生的舞蹈基本功。
(二)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舞蹈教學
不管是平日的舞蹈鑒賞課程還是舞蹈訓練課程,教師都可以借助多媒體的教學優(yōu)勢來開展教學內(nèi)容。比如,針對舞蹈鑒賞課,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大量的名家舞蹈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大屏幕直觀地讓學生欣賞,在學生欣賞后可以引導他們分析該舞蹈的特色,然后指導學生有意識地去學習和模仿一些舞蹈家的優(yōu)美動作,逐漸將模仿的動作內(nèi)化為自身的舞蹈能力,形成學生個人的特色動作。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平日的舞蹈訓練中用智能手機或者DV等攝像工具來錄制自己的訓練過程,使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糾正自身的不足,完善舞蹈技巧。這樣還有利于教師及時檢查學生的訓練狀況,從而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改善問題,有效地提高中職學生的舞蹈水平。
三、開展合作教學的模式
舞蹈分為群體性的舞蹈和個體性的舞蹈,教師要結合課堂發(fā)展的實際情況科學開展合作教學模式。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之間的合作訓練,還可以積極聯(lián)系外班進行班與班之間的切磋與互動,使學生在互教互學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在課堂教學中穿插合作的方式開展教學,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還能拓展教學內(nèi)容,全面提高學生的舞蹈綜合素養(yǎng)。
總之,舞蹈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強化學生的舞蹈基本功,在教學中融合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舞蹈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張麗華.舞蹈教學方法探討[J].才智,2011(16):24-25.
[2]曹亮紅.淺析高職舞蹈表演專業(yè)的困境與建設[J].黃河之聲,2017(9):12-13.
作者單位:湖南省衡陽市藝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