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新文
【摘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既是新課程改革對新時期教育教學提出的要求,也是學生們步入社會后的發展需求,已經成為了當前教育工作的重心。美術作為一門帶有藝術特點的學科,教學的關鍵就在于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那么對于各方面能力尚未發展成熟的小學生來說,如何通過合理的教學手段,促進他們創新能力的發展呢?本文就將圍繞這一論點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 美術教學 創新能力培養
只有具備創新能力才能夠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創作出富有個性的作品,并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發展。創新能力的形成對于學生的發展起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更是至關重要的。新課改下,小學美術教學必須落實素質教育要求,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對傳統的教學策略進行調整。
一、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想象是創新的基本前提,一切個性化思想的提出都是從天馬行空的想象開始的。人教版小學美術教材中有許多需要學生動用自己的想象力才能完成的任務,這正是教師培養學生創新力的入手點。教學時,教師必須走出自己示范、學生模仿的美術授課模式,為學生提供自主創造的空間,展現他們的特長,挖掘他們的潛力。例如,對于五年級上冊《美麗的紋樣》一課的教學,在帶領學生欣賞了教材中各種布料、生活用品上的紋樣圖案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發揮自己無窮的想象,利用自己開放的思維,設計出與眾不同的紋樣,紋樣的表現形式也不作出具體的限制。教學時,學生們有的用剪紙剪出了形狀奇特的花紋,貼在了用紙板做成的“盤子”上,還有的在白色的紙上用多種顏色的彩筆畫出了具有民族風特點的紋樣,用白紙作為自己的書皮來包裝課本。這便是學生們潛在的創新力被挖掘的體現,對于學生的作品,教師必須給予肯定,并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完善自己的作品,發散他們的思維。
二、開展創新設計活動
美術教材中還有許多需要學生動手設計的活動任務。以往,教師考慮到課時的不足和材料的限制,總會跳過這些環節,殊不知,這才是促進學生創新力發展的重要環節。必須大力開展相關活動,讓學生們手腦并用,獲得協調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力的同步鍛煉。如六年級下冊中《我設計的服裝》一課,就要求學生們利用身邊的物品來制作個性化的服裝。在材料的準備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構思,將自己家中的廢舊物品帶到課堂中,變廢為寶,讓他們感受到每一件事物都是有利用價值的,需要的只是善于創造的雙手。我在教學這一課時組織學生們開展了一次“時裝秀”,讓學生們穿著自己設計的服裝在班級中臨時搭建的“T臺”上展示。學生們模仿自己在電視上見到過的走秀活動,都展示的有模有樣,課堂上爆發著一陣陣掌聲與笑聲。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下,學生的創新力增強,學習興趣也得到了培養。
三、開放化的課堂教學
美術教學不應同工具性和科學性等科學教學相同,講求標準的模式和固定的“答案”,必須以開放、創新、自由為原則,將學生的個性充分展示。因此在每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都應以引導為主,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自主權和發揮的空間。就如《尋找美的蹤跡》一課,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美,如教師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指令去發掘美,難免會局限他們的思維和眼光。不如大膽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發現。我在教學這一課時,沒有進行過多的要求,讓學生們將他們自己認為的生活中的“美”以各種形式記錄下來,帶到課堂中。課程開始,學生們有的拿出自己在父母的幫助下拍攝的照片,有的展示出結合自己的所見描繪的畫作,還有的將自己在自然中采集到的花草植物做成了標本。我們決不能否定學生們的想法,這都是他們個性的體現,課堂教學就在這樣寬松的氛圍下展開,學生們自由發言,積極介紹,思維被激活,積極性被調動,創新意識得以迸發。
四、創新教學評價
想要讓學生從小產生創新的意識,認識到個性化思想的可貴,教師就要加強對他們的鼓勵和正確的評價,讓他們始終保持對創新的積極追求,成為極具個性的人才。在教學時,對于一些提出了不同觀點甚至否定意見的學生,我從不會表示批評,而是尊重他們的意見,肯定他們的觀點,并鼓勵其他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創作。在一次“水墨游戲”的課上,我將一滴墨汁滴在紙上,輕輕吹出了許多分支,讓學生們說一說畫面像什么,大部分的學生都說像樹枝、樹杈,一名學生卻說像梅花鹿的角,可見該名學生善于從獨特的角度來思考和解讀,于是我立即對他進行了表揚,肯定了他的想法,讓學生們認識到提出個性化觀點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教學只有發揮出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用才是真正有用的,服務于學生的,體現價值的教育。無論是基于教材中的內容還是美術教學的特色,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都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的。教師還需把握優勢,加強探索,使教學與創新相融合,更好的服務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勇.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策略[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4:208.
[2]王麗萍.小學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策略[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