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愛”是教師與學生家長溝通的基礎
案例:剛上初一年級的學生性格各異,有活潑開朗的,也有沉默寡語的。在筆者執教的班級中有一名男生,平時總是衣著不整,擺出一副“小混混”的架勢。與班主任和學生溝通之后得知,該名學生平時就不愛學習,考試也總是不及格,學生們都不喜歡他,教師也拿他沒辦法。針對這種情況,筆者經常找時間主動和他溝通,開始他也不理不睬、口氣冷淡,或者找各種理由曠課。經過筆者不懈的努力,他終于和筆者說了他的真實想法,因為更換了新環境,一時難以改變,才逐漸被孤立。后來,筆者發現他在跑步的能力上遠遠強于其他學生,于是筆者就大膽提議,讓他擔任班級體育委員。開始他也不自信,但是經過多次鼓勵,并在課后和他的家長溝通,讓其家長在家中也要對其多多鼓勵,不光要對體育方面的優秀表現進行表揚,在學習上也要多多支持。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他終于和班級其他學生融為一體,許多不良習慣也都得到了改變。
分析與對策:體育教師要有顆關愛學生的心,才能真正地去關心學生。學生有不足時要想盡辦法去幫助他,只有這樣,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才能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才能為與家長溝通奠定基礎。同時,體育教師要放下架子,認真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要站在家長的角度,設身處地去思考問題。如,自己的孩子出現了問題,要怎么去處理?只有體育教師推心置腹地去和家長交流、探討,才能讓家長“親其師,信其道”,家長也才會更好地去配合體育教師工作。尤其是對屢教不改的學生,在和家長溝通時,更要了解家長的困難,要根據家長的文化情況、家庭背景情況,耐心地去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和家長更好地溝通與配合。
二、“理解”是教師和家長溝通的橋梁
案例:在學校召集運動隊隊員的過程中,筆者發現有一名男生,身體素質較好,比較適合進行球類項目運動。經過和班主任的溝通,了解到家長不愿意讓他參加學校的訓練,怕耽誤學習。于是,筆者與其家長進行了多次交談,耐心交流了關于學生訓練的好處,并與班主任一起根據該生平時的學習情況設計了一套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和學習計劃。家長看到教師們如此用心,最終同意了該生參加學校運動隊,而且還多次在學校舉行運動會時到場觀看比賽。該生非??炭唷⑸线M,不僅帶領校隊在各級比賽中取得了好成績,而且最終自己也被上一級重點學校特招錄取。
分析與對策:理解是人與人交流的基本原則,體育教師應學會去換位思考,讓溝通建立在彼此的感同身受之上。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并不了解和理解體育教師的工作,因此,體育教師在日常教學訓練中,應充分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長等特點,在與家長溝通時,體育教師需要將每一名學生的情況及時準確地反映給各自家長,包括學生運動情況或者課堂紀律情況等,以表示對學生的關注和關心,并在教學和訓練的方案中體現出為學生負責、為家長著想,打消家長的顧慮和為難之處。如此盡心盡力,相信家長也能理解體育教師的不易,并支持體育教師的工作,支持學生參與體育運動。
三、“家訪”是教師和家長溝通的捷徑
案例:一名女學生,在幾次中等訓練量的練習后出現了嘔吐情況,經過校醫檢查發現其是腸胃不適引起的,而且該生營養不良。當時正值初三年級,學習壓力較大,不光要學習,還要參加體育考試。于是我與班主任進行了溝通,和班主任一起到其家中進行家訪,了解到學生經常學習到半夜,而且每天早、中、晚3餐也不規律。家訪之后,筆者為該名女生設計了一些關于營養補充和身體練習的方案,并與家長達成一致意見,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該名女生身體素質得到改善。
分析與對策:家訪不僅能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也能了解到學生出現問題的具體原因。但是一定要事先約好,確定家訪主題,并邀請班主任一同前往。這樣可以顯示體育教師的重視程度,從而使教師和家長聯系更加密切。家訪時,教師要把重點更多地放在如何去幫助家長解決學生的問題上。只有使家長了解到教師通過家訪真正解決了學生的問題,才能逐漸拉近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才能更好地為工作提供幫助。
——常冬(吉林省汪清縣第一中學,13320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