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雪
【摘要】全域旅游是新時期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指引理念,如何在全域旅游理念指引下探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路徑?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包括兩大方面的含義,一是鄉村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二是鄉村旅游目的地、即農村的可持續發展。本文通過整理全域旅游、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研究現狀、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理論,提出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體系。
【關鍵詞】全域旅游 鄉村旅游 可持續發展
一、全域旅游概念
為滿足游客多方面、多層次的體驗需求,在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各行各業積極融入、各個部門齊抓共管、當地居民共同參與,充分利用當地的全部吸引物要素,為游客提供全方位、多時空、全過程的體驗產品。這種居民、部門和企業共同參與的旅游發展模式即為“全域旅游”。
二、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現狀
我國對鄉村旅游發展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屬于發展起步比較晚的國家之一。近年來,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突飛猛進、鄉村旅游成為人們、特別是城市居民的旅游。首先。鄉村旅游發展前景大好。但不容忽視的是。在鄉村旅游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只顧眼前利益、破壞環境、破壞文物、文化缺失、社會參與不足等負面影響.使得眾多學者都將關注的重點放在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上。張玲認為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關鍵在于回歸與和諧生態;王成志認為要充分發揮政府在鄉村旅游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堅持特色化、差異化建設,堅持產業化、多元化發展,以實現我國鄉村旅游的可持續化發展;馬彥琳則提出貴州的管理和經營模式,指出應將鄉村旅游融入當地的自然、人文、社會、生態環境,從而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左曉斯從研究社會構建的角度分析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出路;尤海濤則提出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是鄉村性。鄉村文化和鄉村經濟是根本和保障??傊_@些學者雖處的地域不同,分析問題的視角和方法不同,但是他們的觀點中都強調了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保持鄉村性、保護本土文化,不能脫離當地的人、財、物等,殊途同歸,宗旨相同。
三、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理論
發展生態友好型鄉村旅游。加強鄉村旅游資源與環境的保護??沙掷m發展的鄉村旅游是指能夠促進自然與人類和諧發展的生態友好的旅游。鄉村旅游的發展在滿足人類需要的同時,必須強調資源的節約利用和循環利用。不用生態環境的惡化換取短期的經濟效益,為區域間的協調發展、為代際間的公平享有。合理開發利用鄉村旅游資源,走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才是最為可取的。根據生態的可持續性發展原則,鄉村旅游發展與生態系統的演化進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資源維護需要協調一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則要求鄉村旅游能取得經濟效益、資源能得到有效管理,以便造福于子孫后代,效益的取得應以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有效管理為前提。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是保持鄉村遺產的地方性和真實性,避免過度的商業開發。鄉村旅游賴以存在的最大吸引力是鄉村遺產的地方性,而鄉村遺產的地方性容易受到鄉村旅游活動的負面影響,維護鄉村遺產的真實性與商業化旅游開發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它需要在鄉村社區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參與下來妥善解決。
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維持當地居民、社區、旅游者和環境之間的平衡。為了實現這種目標,經營者應該充分認識旅游產生的各種影響,運用旅游承載量管理手段縮小旅游的負面影響,支持社區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促進社區居民的就業,尊重社區環境和文化的地方特色。
四、依托全域旅游大背景開創鄉村旅游體系化發展新篇章
(一)科學規劃鄉村旅游新發展體系
首先,科學的規劃體系要打破鄉村旅游的區域限制。傳統的鄉村旅游局,游客被局限在當地的景區內。殊不知鄉村風貌、當地風俗和產業資源等都是非常珍貴和最具有競爭力的旅游資源。全域旅游時代已經到來,原有的景點與鄉村分開來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未來的旅游發展。當前,鄉村旅游業的發展需要圍繞全域旅游的思維重新進行規劃。規劃的著眼點應將整個鄉村作為一個綜合的旅游體系進行開發,總體布局和謀劃;其次,鄉村旅游規劃要尊重當地特色。所謂尊重是指要保持鄉村風土人情原貌、保護當地獨特的民俗文化、生態環境,重視當地手下藝的傳承和視頻記錄。在此基礎上,把這些鄉村特有的資源開發成吸引游客的旅游產品;最后,鄉村旅游發展切忌規范化和模式化。每個鄉村都有其與眾不同之處,這也正是要保護的重點。不能隨意改造鄉村風貌,更不能刻意營造某種氛圍,應該順其自然,追求原汁原味。
(二)構建鄉村旅游產業化發展體系
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鄉村旅游走向產業化發展道路勢在必行。使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必須要用全域化的思維來促進鄉村旅游產業互動,開創鄉村旅游綜合發展的大格局。首先,統籌空間系統。要轉變以往各個景區單打獨斗的局面,科學規劃各個旅游景區、度假區、特色小鎮、休閑區等,統一管理各功能區,避免各自為政;其次,促進鄉村傳統農業、丁業和旅游業更好地融合。以旅游業帶動農業和丁業共同發展。合理布局鄉村產業。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使其適應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最后。旅游業要發揮帶頭作用,為當地的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鄉村旅游資源來源于鄉村,旅游業在快速發展、獲得不菲的經濟效益時,更要回饋當地居民。旅游業應通過特色農業產品項目,培育新型農民,使他們掌握新技術、新理念,從單純靠農業生產生活到農副一起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文等.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的社會與經濟效益、問題及對策[N].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03).
[2]黃蔚艷.鄉村旅游市場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學分析[J].生態經濟,2007,(01).
[3]張集良,鄔秋艷.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子研究——以長樂村、宏村、三山島為例[J]旅游論壇,2009,(06).
[4]何瑋,基于環境保護理念的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N].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10).
[5]自然.全域旅游視角下承德幣鄉村旅搏發展路徑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