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璐晨 陳紅梅
【摘 要】電影作為一門綜合藝術,其構成元素中不可避免地要融合其他藝術形式,音樂作為電影敘事系統中一門重要的藝術形式,在各類影片的創作中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閃光少女》中對流行音樂的運用,激發了影視作品中配樂的更多層面的解讀,需要進一步探究其在電影的敘事系統中充當的角色。
【關鍵詞】流行音樂;敘事;主題;情感
中圖分類號:J64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2-0106-01
音樂作為一種抽象的藝術形式,不像畫面、文字那樣能夠直觀準確感受得到,它主要通過旋律和節奏的變奏來暗示聽眾的心理情感,從而達到表情達意的作用。流行音樂被運用到電影中后,由于填入歌詞的緣故,使得其想要表達的情感更為直觀,所想要暗示的視聽語言也更加明確。
在2017年7月上映的音樂喜劇《閃光少女》是一部由王冉執導,鮑鯨鯨擔任編劇,徐璐、彭昱暢等主演的青春熱血校園電影,該片以一所音樂高中的高二女生陳驚為主人公,學習揚琴屬于民樂的范疇,民樂班的同學在學校里飽受學習西洋樂器的同學的嘲諷。為了向暗戀的學鋼琴的師哥證明自己,組建了“2.5次元民樂小樂隊”,不僅打破了西洋樂學生對民樂的偏見,還和朋友們一起登上了國家大劇院的舞臺,找到了自己價值的青春故事。
一、音樂作為敘事主體本身
根據電影劇情的發展和敘事的需要,流行音樂的運用通常通過背景音樂的方式來呈現,在呈現方式上分為畫外音樂和畫內音樂。畫內音樂往往在電影構成
中充當敘事主體的作用。例如在電影一開篇就以同學們在琴房演奏民樂《百鳥朝鳳》來交代敘事空間和敘事對象,省去了語言解釋的繁瑣,令觀眾一目了然。由于學校校長對民樂的偏見,沒有排練室的“2.5次元民樂小樂隊”在好不容易借來的排練室里練習的《春節序曲》,以及為了使用排練室而給看門大爺彈奏的《大花轎》都是畫內音樂,音樂在這里成為了敘事的主體,以喜劇的形式讓觀眾明白樂隊成員對當前困境的無奈。流行樂的旋律和歌詞所表述的內容成為了敘事的主體。
陳京和油渣邀請502宿舍的四位二次元同學加入樂團,為了能夠跟上她們對于“古風”音樂的研究,兩人惡補中國歷史知識和古代詩詞、樂曲知識,這時音樂《出發吧!新世紀》以畫外音的方式出現,音樂以激昂輕快的旋律和較快的節奏,表現了兩人認真勤奮學習,充滿激情的努力的過程。在COSPLAY活動現場沒人看他們的演出,但是一曲快節奏的《權御天下》立馬令現場氣氛活躍了起來,使她們一曲成名,受到許多“粉絲”的喜愛。由于這一曲的演奏,在影片敘事中起到了推動劇情由民樂不被理解到受到眾多人認可的轉變。
二、渲染氣氛和暗示情感寓意
流行音樂在電影中具有寓意性,往往預示了情節的發展方向和人物的內心活動。通過旋律的變換來引導觀眾的情緒,通過歌詞來表露在對白中不便于安排的內容。在陳京得不到西樂班同學的認可,沮喪之時,油渣用手機播放了《國際歌》,“這是最后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一種油然而生的奮斗激情立馬噴薄而出,這首歌承接了由自暴自棄到追求認同中間的轉折。
陳京的民樂樂隊第一次合作登上舞臺前,臺上SING組合唱的《青春的告白》“感謝你為我鼓掌和加油,感謝你給我心跳和感動,感謝你在我左右”歌詞正好與他們的處境相同,在磨合和相處之中,原本兩組獨立的群體相互成為朋友。歌詞唱出了他們此時的心聲,使得觀眾更為直觀地與影片角色產生了共鳴,實現了同步的心理互動。陳京在公交車上睡著了,油渣悄悄把手墊在了她的頭下,這時音樂《十七歲的時光不說慌》響起,“你的頭枕在我的手掌,那是愛的溫熱的重量”委婉暗示了少年時代的愛情萌芽。《閃光少女》中的此類音樂插曲還有很多,在影片敘事中起到了對情節內容的深化、對青春主題影片的表達。
三、把握流行音樂與主題的契合
縱觀當前影視劇對流行音樂的運用,可以發現,無論是在電影還是電視劇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流行音樂越來越成為影片敘事的粘合劑,為情節的發展推波助瀾。音樂的運用要緊扣敘事的主題和時空環境。賈樟柯的電影《山河故人》講述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故事,其音樂插曲運用了那個時代的流行音樂《珍重》《Go West》,這些插曲都迎合主題所表現的時空環境。
《閃光少女》中展現青春少年朝氣蓬勃的歌曲《Show Me!》、表現友情愛情的歌曲《青春的告白》,都是服務于整部影片的主題特色、緊扣人物內心情感,在故事敘事方面能夠起到深化主題、連接情節的作用。《閃光少女》中流行音樂與影片敘事的協作配合是比較成功的,影片在畫內音樂的表現基礎上還獨具創新的運用現代化的聲光電技術,使音樂與鏡頭畫面更加契合,音樂的感染力更被觀眾所接納。在今后的創作過程中要注意音樂運用是否恰到好處,結合敘事情節的需要,合理、適度的利用音樂來為影視畫面增光添彩。
參考文獻:
[1]陳海葉.“五美”唱響職場“歡樂頌”[J].四川勞動保障,2016(05).
[2]王珊..論音樂對電影敘事的構建[D].吉林大學,2009.
[3]沈慧.論電影中的聲音敘事[J].科技信息,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