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杰 李曉 劉夢璇
【摘要】文章結合筆者自身創新創業訓練經歷,針對在實踐中所發現的的現狀及問題(高校內二手書交易平臺,雖具有樂觀的商業前景,但各項固定成本較高、利潤空間較小、整體發展速度慢),思考如何降低高校內二手書交易平臺的各項成本,從而增強其盈利能力。
【關鍵詞】高校 二手書交易平臺 成本節約
一、引言
隨著綠色消費觀念的深人人心,國內高校掀起建立二手書交易平臺的熱潮。但筆者在親歷的創業實踐訓練活動中發現,高校內的二手書交易平臺雖前景廣闊,卻大多規模較小,難以盈利。本文據此為基礎,通過分析高校內二手書交易平臺的現狀,探討如何從成本節約方面擴展其盈利空間。(下文部分地方將“二手書交易平臺”簡稱為“平臺”。
二、高校內二手書交易平臺現狀分析
二手書交易平臺在切實滿足學生需求的同時,使廢舊圖書物盡其用,有利于社會的資源共享與節約。如此背景之下,二手書交易平臺本該繁榮發展,但現實卻并不樂觀。高校內二手書交易平臺大都規模較小,雖能基本滿足在校生對于二手書的需求,但始終處于“半盈利半公益”狀態。
(一)平臺消費群體固定,市場需求現狀較為樂觀。
為更好的了解高校內二手書交易平臺的需求現狀,筆者針對在校大學生的圖書消費情況開展了問卷調查。(調查樣本:河北農業大學在校大學生)
調查結果及分析如下:
1、在校學生有圖書消費需求。大學生每年的購書消費集中在500元左右。其中教科類圖書大約需要花費300元,占大學生購書花費的41.3%。此外在校生若通過校方途徑購買教科類圖書,每人每學年所交的書本費為500-1000元不等。
2、在校學生有圖書消費意愿。83.7%的大學生并不排斥購買二手書籍。其中女生購買二手書籍的意愿高于男生,高年級學生購買二手書籍的意愿高于低年級學生。
(二)維持平臺運行所需成本較高。
1、商品貨源不穩定,采購成本高。平臺以書籍新舊程度、市場供求關系、書籍的實時性等條件為定價標準,其收購價格普遍高于廢舊物品回收機構的收購價格,回收成本高。另外,平臺需要零散的從供給者中采購二手書籍,回收難度大。
2、日常經營成本高。以北京師范大學附近的墨香書店為例。其開業初期年店面租金為7.5萬元/年,此后5年店面租金不斷增長。加之書店日常運營所需水電費,人員費用等,較高的日常經營成本使書店五年來的盈利共計不足3萬元。
3、存貨冗余使平臺成本增加。相比于新品書籍,二手書籍因其時效性較差,具有更高的淘汰率,極易形成存貨冗余,銷售難度較大。
(三)平臺利潤補償能力較弱。
l、平臺所售商品類型狹窄,集中于學習類二手圖書。其中教科書類及考試類二手圖書占書籍總量的73.68%;雜志、小說類二手圖書占比22.38%;經典文學著作等其他類二手圖書數量寥寥。相對單一商品銷售類型拉低了平臺的利潤補償能力。
2、平臺所售商品定價能力低,獲利空間小。平臺所售二手書籍的定價區間為5到20元。相對較高的采購成本與相對較低的銷售價格使得平臺盈利能力較差。
3、平臺的盈利狀況呈周期期性波動。每學期初(3月、9月)為在校生集中購買二手書籍的旺季,此期間平臺所獲收益約為整年總收益的71.23%。學期內其他時間營業額較低,而寒暑假期間所獲收益幾乎為零。商品銷售淡旺季分化明顯,使得平臺在完整的銷售期間內,綜合盈利水平較低。
三、從成本節約角度擴展高校內二手書交易平臺的盈利空間
(一)降低時間與人力成本 建立“一校多驛站”回收模式
“一校多驛站”回收模式,即以店面為總站同時在宿舍樓附近設置回收分站的二手書籍集中回收模式。此模式便于減少因零散收購二手書籍所耗費的時間成本與人力資源成本。
(二)降低采購成本一一一拓寬采購渠道,建立聯合圖書收售模式
大多數交易平臺僅從本校區范圍內收購二手圖書。單一的采購途徑與分散的采購源使得平臺采購成本較高。因此,平臺應與其他高校建立聯合圖書收售模式。即可拓寬采購渠道、降低采購成本,亦可擴大消費市場。
1、與周邊高校建立“共享收售驛站”。國內高校大多成“產業園區”型分布,集中在城市邊郊,交通不便。這樣的地理環境為二手書交易平臺塑造了一個接近于壟斷的半封閉的商業圈。基于此地理位置優勢,同區域內交易平臺聯合建立“共享收售驛站”,實現各平臺間跨校區收、售二手圖書,擴大采購渠道,有利地降低平臺采購成本。
2、與國內同類高校建立“互聯網收售驛站”。根據,南北高校假期時間的差異,及同類高校消費群體的相似性,以互聯網為橋梁,建立“互聯網銷售驛站”,可打破高校間二手書交易平臺實體距離障礙,實現各平臺間的資源共享、信息互通,跨地域收、售二手圖書,擴大貨源,降低采購成本。
(三)減少存貨冗余一一一建立存貨下游銷售模式
二手圖書相比新書時效性較差,淘汰率高,極易形成存貨冗余。為降低廢品損失,降低存貨數量,平臺需積極尋找下游產業。
1、自主創造存貨下游銷售平臺。定期在校內各驛站低價出售已失去時效性但仍有銷售可能的二手圖書。
2、與校內廢品回收機構建立上下游聯系。將已淘汰的或難以銷售的廢舊圖書低價銷售給廢品回收機構,增加存貨利用率,減少庫存成本。
3、與校內公益組織建立上下游關系。將仍有利用價值的廢棄書籍捐贈與校內公益組織,在降低庫存的同時加大宣傳。
(四)其他成本的降低
平臺日常運營所需物資可從高校內其他二手平臺采購。即可呼應平臺本身的商業理念,又可降低資金成本。
四、結語
高校內二手書交易平臺的發展喜憂參半。一方面,平臺具有固定的消費群體,市場發展現狀較為樂觀。另一方面,平臺經營成本較高、利潤補償能力較弱增加了平臺大規模盈利的困難。為促進平臺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應不斷加強平臺各項運行成本的節約及控制。積極降低平臺的人力資源成本、時間成本、采購成本、庫存成本及其他成本。
參考文獻:
[1]路艷霞,姚天宇.二手實體書店墨香書店將于下月關門,更多二手書店遭網上眾網友呼吁“救救二手書店”[J].北京日報,2014,10 (4).
[2]王干任,臺灣二手書店業績逆勢上揚[J].港澳臺之窗,2009(8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