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要: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對傳統的高中數學作業和學生對作業的態度作了分析研究,得出了傳統的高中數學作業不適應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提出改革傳統作業的弊端的設想;第二部分對高中數學作業的特點和分類作了理論思考,提出把高中數學作業分為鞏固性作業和研究性作業來嘗試高中數學作業結構的調整;第三部分在調整高中數學作業結構的實踐基礎上,得出了新型的高中數學作業結構不僅僅是知識的鞏固和運用,還反映出學生智能結構的發展的結論。
關鍵詞:高中數學;研究性作業
一、傳統的高中數學作業
傳統的高中數學作業,以教材為中心,以高考為參照,由教師按習題的難度組織起來布置給學生,組成一個基礎型、提高型、競賽型的訓練鏈,通過機械重復來加強記憶、鞏固課堂教學的知識點。數學課的作業大多是直接從課本、練習冊上選擇的,而這些書上的習題主要是鞏固性練習。自編的練習卷實際上也是搜集到的一批練習題的剪拼。這種作業與片面追求升學率或應試教育相適應,它有許多弊端,如:問題的提出是課本和教師;數據的提供是課本和教師;作業形式單一;作業不鼓勵合作;重視結果而不重視過程;對作業的評價是被動評價。
我對自己任教的班級的學生對這種傳統作業的態度所作了問卷調查,結果是大多數學生對傳統作業感到厭煩。抄襲作業的比例男女大體相同,而樂于完成的比例女生略高與男生,但男生中有少數的同學不完成作業。這與男生的叛逆傾向不無關系。
誠然,傳統的高中數學作業已形成了許多較具操作性的模式,在培養學生有效識記策略方面,功不可沒。但這種作業是知識型教育階段的產物,它已不適應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二、高中數學作業的特點與分類
1.高中數學作業的特點
(1)高度的抽象概括性 數學知識較其他學科的知識更抽象,其概括程度之高,使數學完全脫離了具體的事實,僅考慮形式的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數學作業中有很多習題使用了高度概括的形式化數學語言、給出的是抽象的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是高中數學作業的一大特點。
(2)嚴謹性 “只有數學可以強加上一個有力的演繹結構,從而不僅可以確定結果是否正確,還可以確定是否已經正確的建立起來?!闭怯捎跀祵W的嚴謹性,所以高中數學作業同樣具有嚴謹性。
(3)頻繁性 高中課程中數學課在一周中天天都有,因此高中數學作業的布置是極其頻繁的。每堂課后都有課外作業。學生在校期間天天都有數學作業。
2.高中數學作業分類
數學學習內容我們已知可分為三類: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和創造性數學活動經驗。這三類內容處于不同層次,它們就有相應的彼此關聯的三個層次的學習。前一層次的學習是后一層次學習的基礎;后一層次的學習是前一層次的發展。新的數學認知結構就是在這三個層次學習的基礎上形成的?!币虼宋覀円詳祵W認知結構的變化過程為分類標準,把高中數學作業分為鞏固性作業和研究性作業來進行嘗試。
三、高中數學作業結構調整的嘗試
1.高中數學作業結構調整的實踐探索
(1)自選作業
做法:教師按教學單元提供大量的數學鞏固性作業,教師只提一個每天完成作業的最低量的要求,讓學生自由選擇完成。
特色與優勢:尊重了學生的選擇,改善了作業效果,學生享受到了做作業的主人的快樂。
(2)分層矯正作業
做法:教師在一個教學單元結束時進行“形成性測驗”,根據測驗結果將學生分成“合格”和“需努力”兩個層次。教師提供矯正作業,要求“需努力”的學生獨立完成后交給“合格”的學生批改講評。
特色與優勢:班級授課制下學生的學習結果不會整齊劃一的,教師不在教學單元開始時將學生進行層次劃分,而在教學單元結束時劃分。這樣做有利于學生在教學單元的學習過程中學會自主選擇作業。而矯正作業的分層次要求,有利于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風氣。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自編“測驗”作業
做法:章節結束時教師指導學生自編學習測驗,把自編測驗當作作業。教師重在指導學生學會章節知識內容的整理,逐步在題型與內容上建立聯系??煞止ず献骶幹?,也可個體獨立編制完成。每次編題后要求學生提交章節知識內容整理、測驗卷和考查的知識點等成果。教師取樣講評,學生互評、互測。
特色與優勢:發揮了以往考試評價未曾發揮的交流作用;學生在編題過程中學會了知識的歸類和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摸擬了知識的運用過程;編題后的自測,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健康的競爭意識,愉悅身心;學生通過擔當評價者的角色,參與了對作業設計和完成結果的評價,提高了他們的自我價值感。
2.高中數學作業的設計原則
學生作業的目的在于鞏固和消化所學的知識,并使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發展能力。教師重視作業的設計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原則:
(1)作業的目的性
即作業要體現高中數學課程的總目標、教學單元目標、課堂教學應達到的教學目標,學生通過練習能進一步鞏固知識,使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對學習難度較大的內容,教師設計作業應側重放在把握重點,突破難點上。對學生易接受,知識連貫性強的內容,宜設計有關開發智力,提高思維力的作業。這樣既能保證讓學生能依時完成作業,也能讓他們在體會成功喜悅的同時發展他們的智力。
(2)作業的針對性
即作業能體現教學內容的層次,適合思維能力層次不同的學生。針對教材和學生實際,教師要精選設計作業題。設計的作業不符合學生實際能力和需要,或太難,或太深,學生不會做,無結果,他們的興趣和情緒就受到影響。困難性作業應是學生在熟練掌握“雙基”的前提下力能勝任的,且要考慮多數同學的適應性。
(3)作業的差異性。
班級授課制下,由于學生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不同會造成學生學習水平的不同,因材施教,區別對待則可縮這種差距。當然,它需要貫穿于教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作業設計也不例外??蓳W生水平把學生分開兩組或三組,分層布置作業
(4)作業的重現性
有代表性、典型性、關鍵性的作業不要認為學生做過就過關,必須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一定程度的重現性作業,才能保證學生獲得牢固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能??梢砸藻e題回放的形式再現。
(5)作業的開放性
作業要有一定的開放性,要讓學生有自我發揮的余地??筛鶕W生的數學知識、數學技能和能力,結合教材適當設計一些探索性作業,引導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尋找伙伴完成研究性作業。
總之,新型的高中數學作業結構中不僅僅是知識的鞏固和運用,還反映出學生智能結構的發展。我們的探索僅是一個開始,我們還將不斷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吳也顯:《教學論新編》,教育科學出版社。
[2]漢斯·弗賴登塔爾(Hans Freudenthal):《作為教育任務的數學》,Mathematics as an Educational Task ,D.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1973。
[3]顧泠沅、鄭潤洲、李秀玲:《青浦實驗啟示錄》,上海教育出版社
[4]曹才翰、蔡金法:《數學教育學概論》,江蘇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