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俊
沿著一條狹窄的小路走進湖南省祁東縣歸陽鎮湖石小學大門,眼前不由頓時一亮:三棟簇新的教學樓呈凹形排列,與校門兩側的柵欄形成了一個四合院的布局;校園中心的大操場四周綠樹環繞,體育健身設施林立;孩子們在校園里奔跑嬉戲,開心地追逐,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很難想象,這是一所省級貧困縣的邊遠山區小學。經過與老師們、孩子們、家長們的接觸,發現湖石小學的華麗蛻變,來自在該校任教37年的校長——張繼華。
扎根山區的好老師
張繼華,男,1960年生,1981年參加工作。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張繼華工作的第一站就是在歸陽鎮唯一一所邊遠山區學校——湖石小學任教。故土難離,鄉情難改,立志獻身山區教育事業的張繼華在這里一呆竟長達37年。期間數次有機會調到鎮里甚至縣里學校任教,思忖再三,張繼華最終還是婉言謝絕,留在這付出一生心血的山區小學。在湖石小學最低谷的時候,全校只有兩位公辦教師任教,但是張繼華都沒有動搖過,仍然兢兢業業堅守在教學崗位上,鄉鎮教育管中心的領導們、學生的家長們無不深受感動。張繼華猶如湖石小學的“定海神針”,穩定了這一處校園,穩定了這一方民生,穩定了這一份事業。
教師的本職是教學。從教37年,張繼華一直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即使擔任了校長,他仍然堅持站在教學第一線,主動承擔了一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在日常的教學中,張繼華秉承“求是、減負、高質量”的教學理念,認真落實每一個教學環節,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成績一直保持在較好水平。2017年上學期,在全縣小升初畢業考試中,他所教班級的數學成績排名全鎮第一,他本人也多次被評為鄉鎮優秀教師,2002年還被評為縣級優秀教師。
改造學校的好校長
湖石小學地處偏僻,長期投入不足,學校環境簡陋。學校周邊上了年紀的村民都知道,從建校一直到二十一世紀初,湖石小學都是只有三棟一層土磚瓦房,教室是夏天漏雨、冬天漏風,操場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教學條件非常艱苦,很多老師調進來沒幾天就鬧著要走。2014年9月,經過學校教師民主推薦,上級教育管理部門考察,張繼華出任湖石小學校長。在考察測評會上,張繼華慨然承諾,三年內改善學校教學條件,讓教師安教、學生安學。
上任校長后,張繼華就開始了踐諾之路。三年中,沒有人數得清他跑鄉鎮、跑縣里跑了多少趟,沒有人記得清他為此付出多少了心血和汗水,老師們、學生們、家長們只看到,三棟土磚屋先后變成了漂亮整潔的兩層教學樓,八百平方米的大操場變成平整光滑的水泥球場,寬敞明亮的教室里配備了電腦、電視機和教學儀器,校園里綠樹成蔭,花香襲人,城里的學校也不過如此!我們從鄉鎮教育管理中心得知,為張繼華校的苦心、誠心、恒心和決心所感動,三年來,縣教育局先后投入160余萬元,建校舍、配設備、硬化球場,徹底改變了湖石小學的落后面貌,張繼華校長兌現了他的就職承諾。
關心師生的好管家
湖石小學是歸陽鎮公認的最邊遠、最艱苦的學校。學校有六個教學班、1個幼兒園,最多的時候有9位老師、200余名學生。作為學校的“大管家”,要讓教師安教、學生安學,改善生活條件是張繼華就任校長后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校舍改造的時候,張繼華就對學校食堂、教師宿舍、學生宿舍作了規劃。校舍建成后,張繼華又張羅著給宿舍添置了床鋪、辦公桌等全套生活用品,為食堂添置了鍋爐、蒸屜等全套廚房設施,修建了抽水井,生活條件有了根本性的改善。為了改善師生伙食,張繼華充分利用在本地時間長、人緣廣的優勢,直接向村民采購農產品;為了降低伙食成本,張繼華還經常驅車數十公里去鎮里采購食材。這樣,湖石小學的食堂做到了犖素搭配、營養全面,師生滿意度大幅提高。
作為校長,張繼華始終將師生培養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時常記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對青年老師,張繼華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給予最大的關愛,生活上關心照顧,教學上精心指導,公開課、教研課,他一定會準時參加,組織研討,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多名年輕教師在全縣教學比武中獲獎。對學生特別是貧困學生,張繼華傾力關懷,幫助他們申請困難補助,聯系愛心幫扶,沒有讓任何一個學生因為貧困失學。在湖石小學,問到所接觸的老師、家長、學生,他們都是眾口一詞:我們為有這樣一位好老師而驕傲,為有這樣一位好校長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