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濤
摘 要: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生活的實際需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不斷的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它不但是落實我黨的十七大重要精神,樹立科學發展觀的目標要求,同時也是當前教育理念的發展的新高度。文章通過分析當前高職的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對高職院校教育管理措施實施探討。
關鍵詞:現階段高職教育 教育管理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4-0-02
一、當前高職教育教學管理的狀況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尤其是近些年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院校自身發展的實際需要,高職教育教學管理也需要重新定位,不管是從管理理念上亦或是管理體系上都應該充分重視其發展。從我國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實際操作與應用能力來看,我國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等還存在諸多問題。
1.重視力度的欠缺
今年來,從人才培養建設方面來看,高職院校日漸出現了與其辦學理念和初衷不符的現象。為了吸引更多的教育經費,增加院校的師資力量以及吸引更多社會生源就讀本校,許多國內的高職院校一味只注重不斷提高自身的資源,而是許多教育方面的管理流為形式。雖然這樣并非有重大的差錯,但是對于教書育人的教育機構而言,如何培養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人才,如何正對學生的差異化不斷更新教育教學方法,如何針對社會需求培養有針對性的應用型人才才是現階段我國高職教育關鍵之所在。
2.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現代化水平較低
高職院校由于整體資源及教學側重點的不足,讓其盲目的走一條更加契合實際的發展道路,例如:給予學生實習機會、與社會企業之間相互合作等。這種創新謀求高校與社會人才供需市場結合的方法并為出現根本性問題,然而由于過于強調社會化和市場化,造成了高職院校在教育管理本身上出現了較多漏洞。而這些漏洞卻并為引起高校的重視,從而造成了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現代化水平與社會不同步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高職院校專業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戰略規劃的發展,并極大降低了高職院校教育實踐環節的功能性作用[1]。
3.教育管理方式和方法較為落后
當前,部分高職院校盲目跟隨其他院校方法走校企合作、提供實習機會等自認為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而并非切實考慮到自身教育資源和學生差異性。這種所謂的實踐創新方式將高校與社會人才需求結合的方法雖未存在根本性不妥,但是過于側重社會和市場會從一定程度上對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產生各式各樣的漏洞。這些問題漏洞未得到重視,必將會導致高職院校發展水平與社會需求無法達到統一,不利于達到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反而不利于高職院校教育實踐目的的完成。
4.高職院校的教學形式相對較為單一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習者因為自身基礎問題導致很多內容的學習出現不扎實等情況,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也有很多問題,比如學習較為吃力,學習中遇到部分相對較為專業的問題很難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吃透,在加之部分教育者因為教學方法相對較為陳舊,導致學習者學習效率跟不上學習的進度。
5.我國部分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相對較弱
在實際的教育與教學過程中,盡管我國政府對高職院校的投入都相對較大,但是因為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很多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往往也跟不上學校發展的腳步,教育教學體系也制約了其教育者在崗位的發展。所以,在實際上的師資力量問題上,高職院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從主觀與客觀角度多分析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的發展實際,從多角度提升教育與教學的整體質量。
6.制約我國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發展的主要問題是體系與機制問題
在一個相對較為封閉的大環境下,教育教學改革本質上就是體系的改革,在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過程中,很多學習者對學校以及教育者的教學評價體系較為模糊,從大背景看我國很多高職院校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這一的教學評價體系落后等問題,也正是因為評價體系落后導致很多學習者以及教育者仍然沿用較為傳統的學習與教育方法。部分高職院校對學習者學習成績的評價還集中在傳統的理論學習上,忽略了對學習者動手能力的評價,這是我國教育教學改革,尤其是高職院校改革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二、對高職教育管理提出的對策與建議
1.提升對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的重視程度
高職院校作為全日制高中的重要補充,其更加程度的滿足了當代青少年的求學需要,并在人才培養的基礎上更加契合每個學生未來的發展實際。為此,鑒于高職院校在整個社會人才輸送鏈條上的重要作用,高職院校也應當逐漸重視教育管理水平在整個高職院校辦學聲譽提升的重要性,并時刻以學生為整個學校的辦學主體,以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為根本目的,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特色充分的發揮出來。
2.提高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力度
作為全日制高中的重要補充教育方式,其教育管理應更加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訴求,提供學生未來進入社會實際發展需求。在社會人才培養市場上,高職院校作為這一人才發展環節上重要的一部分,高職院校在辦學聲譽上應更加重視高職教育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首要環節,將學生視為辦學的主體,充分發揮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特色目標。
3.將高職院校教育管理方法與科技手段有機融合在一起
當今社會,計算機技術與互聯網技術不僅在商業領域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對于教育行業而言也存在不容忽視的作用。對于高職院校教育管理而言,學校不僅可以通過建立電子學檔提高學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還可以提升學校整體信息化水平;同時,借鑒信息化、科技化的飛速發展,建立虛擬實踐基地,培養高校內的實習實訓基地,讓每個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之下,充分真實地體驗到社會實踐,進一步加強高職教育的管理水平和實踐水平。
4.建立高職院校高效的人才管理團隊
對于高職院校師資隊伍而言,如何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管理水平,如何將每位老師所帶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與教師績效有機合理地掛鉤起來也是提高高職教師人才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積極健全教育管理機制,培養高素質教育管理人才,從而有助于增強現代化的教育管理水平。
5.多角度全方位把握教育教學改革
首先作為高職院校自身,應該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建立健全完善的教育評價與管理體系。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原則,要從人的角度出發,從教育者以及學習者的角度多思考問題,教育的主體實際上就是學習者,只有學習者在學校能夠真正學到東西,才是教育的成功所在。不斷建立健全學校的評價以及管理體系,從多個角度把握好學校發展的方向,讓高職院校的學生能夠真正學到東西,學有所用。
6.加大對高職院校的扶持力度
教育教學的扶持不是簡單的資金的扶持,而應該從制度與體系上保障高職院校的實際發展,這其中包括軟件與硬件的扶持,要提升高職院校的整體硬件水平,同時要從多個角度出發,多引進一批教育水平較高的正是老師,同時從管理角度看,要多深入了解學校相關的管理措施,從管理的角度把握好學校整體管理水平。高職院校的整體管理水平不但是對學習者的管理,同時還應該包括對教育者的管理,需要從多個角度把握好高職院校的整體發展,同時盡可能的注入更多的資金方面的扶持力度。
7.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在教育教學不斷普及的今天,高職院校的必然是一個專職化人員培養的重要場所,所以從現階段來說,教育管理應該從多個角度把握好自身管理水平,作為高職院校還需要從以人為本的教育與教學管理理念,不斷增強學校的發展的凝聚力,積極有效的發揮好學校管理在在教育管理中的推動作用。尊重學生的發言權,同時也要最大限度的發揮出學生在學校主人翁的地位[2]。
8.注重學生為中心的管理模式應用
高職院校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實施,要將學生作為中心,充分重視學生的地位。將學生作為服務的主體,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部門,要將學生為本的理念在工作中充分的融入和體現,為學生的更好發展創造有利發展空間。在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以及對學生的管理工作實施方面,就要充分重視學生為主的思想,管理人員在管理工作中能樹立服務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這樣對學生管理工作的進一步實施就提供了有利條件[3]。
9.加強學生網絡管理以及教育管理的結合
為促進學生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就要從多方面加以重視。新技術的應用對學生的思想影響比較多,多元化的思想對學生正確價值觀以及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樹立就有著影響。在此就要加強對學生的網絡管理,同網絡服務專欄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引導,將服務和解決作為重要方法,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也能通過網絡對學生實施有效的管理,為管理效率提高提供了技術支持。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上文的研究能夠發現,高職院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與其辦學整體質量的提高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系。高職院校作為向社會輸送應用型、專業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更應當不斷契合時代要求、把握市場動態,積極為社會輸送具有綜合素質與優秀才能的現代型人才。在本文中作者在對國內高職院校教育現狀及其中存在問題開展研究基礎上,對提升高職院校教育管理水平提出了較為可行性的對策與建議。利用本文研究作者謹此希望能夠為國內高職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帶來幫助,并為社會輸送更多優質的人才做出自身貢獻。
參考文獻
[1]管勇生.河南省部分實施體育教學俱樂部模式的普通高職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5,12:127-130
[2]劉莉莉.以人為本思想下的高職教育管理模式探究[J].管理觀察,2016(31):153-156.
[3]丁淑芳.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研究[D].江西農業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