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方群
摘 要:二道甸子鎮隸屬于樺甸市,是一座百年文明古鎮。隨著全市產業結構的調整,堅定文化自信,致力發展旅游產業,文化產業,生態觀光農業。2016年被文化部中國官網評為《中國特色經典小鎮》,2017年5月中國官網在此拍攝的第一部原生態電影《邊外參鎮》于12月在全國首映。這部電影是樺甸市將旅游資源轉化為文化產業的一次嶄新嘗試,全面展示樺甸歷史文化和原生態風光的奇美意境。打造了我市鎮高端的旅游平臺,快速帶動我鎮特色經典產業的發展,文化自信已經成為我鎮經濟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源泉。
關鍵詞:文化自信 產業發展 動力源泉
中圖分類號:G127 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4-0-01
一、文化自信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源泉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定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鮮明的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中堅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中華文化對中華民族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力,只有文化的振興,才能推動產業的振興及社會的全面振興。中國經濟的發展對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賦予了全新的內涵。文化自信對逐步培育和壯大農村服務業發展主體,促進群眾創業,思路創新,引領農民致富,任重而道遠。
二、文化自信是我鎮經濟產業快速發展的不竭動力源泉
1.我鎮文化背景
2016年,二道甸子鎮被中國官網在全國評選為“中國經典特色鎮”,評選的核心要素就是人參產業和人參文化特色。美妙絕倫的自然景觀,吸引了吉林市、樺甸市旅游攝影家協會光臨我鎮進行的攝影采風活動,對我鎮的特色文化、民俗文化、高山花園、石海文化的拍攝發布,大大提高了我鎮獨特的人文地理景觀的美譽度。加快我鎮發展文化旅游,文化創意產業及生態農業產業,加快構建“431”綠色產業體系。2017年初由樺甸市委市政府、中國官網聯合攝制的獻禮影片《邊外參鎮》,將于12月在全國隆重首映。這是中國第一部原生態電影。這部影片取材于小鎮的真山、真水、真感情。所有外景均采用小鎮沒有改變的原生態自然景觀?!哆呁鈪㈡偂犯訄远ㄎ幕孕牛呀洺蔀榻鸪菢宓槟酥琳麄€吉林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2.高山花園景觀成為新型經濟增長點
樺甸市二道甸子鎮暖木村血染春秋景區,海拔1274米的高山頂上,由于北方獨特的高山氣候影響及戰爭年代的日寇踐踏,不適宜樹木生長,故名為禿頂山。為木其河的發源地,木其河,滿語穆欽河,意為太陽洗澡的地方。此河在古代因盛產“細鱗魚”,被清朝政府稱謂“貢河”。木其河貫穿二道甸子鎮全境,流程75公里,浩浩蕩蕩匯入松花江。山頂面積達36公頃的平坦地面上,共有三大園區。天然生長蒲公英,春暖花開的日子,整個山頂綠底黃花,周圍白色稠李子花作陪襯,山下茫茫林海作屏障,形成天然獨特的地貌特征---高山花園景觀。高山花園景點燦爛的文化景觀,有力的弘揚了文化自信,成為小鎮拉動經濟增長的紅色旅游基地。各方游客慕名而來,肅然起敬,流連忘返。每年接待游客逾千人,給當地的飲食服務產業帶來不菲的收入。
3.文化自信引領“中國經典特色鎮”發展,夯實了二道甸子鎮的經濟基礎
小鎮傳統古老的放山文化,有韓邊外野山參培育基地,有綠寶參業加工營銷和園參新技術培育。特色鎮培育特色產業,富鎮裕民,小鎮紅遍網絡。中國官網以我鎮民俗、古老、紅色文化為背景的微電影《邊外參鎮》的拍攝,涵養文化自信的精髓,為打造我市鎮旅游平臺,大力開發我鎮旅游業,全面開拓文化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富民新路子,夯實了基礎。
4.記住鄉愁有載體
歷史悠久的邊外文化,帶動了二道甸子鎮生態農業的發展,為了弘揚“邊外文化”,二道甸子鎮帽山村王志剛以“韓邊外”的稱謂于2013年3月注冊了《樺甸市邊外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于2015年3月注冊“德順倉”注冊商標。法人代表王志剛帶領入社農戶112戶,致力經營水稻種植生態園區。利用甘甜的木淇河水,采用現代生態農業的發展模式,加大滲灌設施投入,全部采用現代生物育苗技術,機耕機收機播技術。2016年利用4畝稻田,進行水稻覆膜除草技術實驗,該項技術經實驗獲得成功。2017年該合作社在所有水稻種植戶進行全面推廣,水稻種植面積由原來的1530畝,2017年擴大經營水稻面積2275畝。該項技術最大的優點是不噴施農藥,產出的水稻無公害,地地道道的純天然綠色食品,2016年水稻價格達到3元/公斤,大米達到10元/公斤。2017年水稻價格達到4.7元/公斤,大米達到14元/公斤,按此計算,2017年平均每個入社農戶可以增收4.5萬多元。該農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呈現出供不應求的趨勢。該項成功產業成為堅定文化自信傳承發揚邊外文化的典范。
5.《邊外參鎮》的攝制,加快促進我鎮又一“特色產業”的發展
在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毛驢特色產業。在吉林地區是一個先行先試、實干先行的產業扶貧項目。2016年秋,我鎮在各村分別注冊了6家毛驢養殖專業合作社,建立了毛驢養殖基地。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申請國家貸款600多萬元,至2017年末共計引進毛驢1000多頭,毛驢產業已經小具規模。明年力爭再發展上千頭毛驢,努力創建毛驢產業示范園區。小毛驢拉動扶貧車。我鎮共有扶貧戶94戶,256人。所有扶貧戶共同參與,年底做到保底分紅。2016-2017年共計發放扶貧分紅資金6萬余元,扶貧戶的生活充滿了陽光,這一特色產業成為農民致富,扶貧戶增收脫貧的新亮點,在發展產業扶貧、帶動農民致富增收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有了強勁的扶貧政策保障,堅定文化自信,給我鎮毛驢產業的規模發展拓寬了巨大的空間。
三、文化自信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我鎮旅游資源豐富,但決定其品質的最終是文化。有了豐厚文化的內涵和底蘊,搭建我鎮的高端旅游平臺,旅游就會憑添無限魅力。中國有句古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說的就是文化對自然的輝映和升華,文化賦予自然以生機和靈氣。我鎮廣泛利用轄區古老的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文化的繁榮與自信已經成為引領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強大動力。我鎮正在申報打造現代農業生態特色示范園區,該園區集紅色旅游、生態休閑、餐飲服務等于一體,該園區的建設將強勁的發展壯大一方經濟。記住鄉愁有載體,《邊外參鎮》的明天會更好,如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綻放著新時代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