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的本質在于他的社會性,而社會是由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和關系的總和而構成,因此,個體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勢必會影響整個社會。社會又作為“物質”的一種具體形態在 “人的世界”中至關重要,可見,能否建立一種良好的即新型的人際關系對社會影響巨大,這種關系既是社會實踐的產物,也受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的影響。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新型人際關系 影響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4-0-01
作為社會的基本單位的個人,其狀況及其之間的關系對社會影響重大。就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言,根本上是社會實踐所決定的,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對此也影響重大。問題在于:我國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之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何認識?在這之后這種關系的內容又有何表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對這種新型人際關系會產生何種影響?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以往人際關系的認識
我國長期處于封建社會,其社會物質條件決定了在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中都存在著不平等的人際關系。這種的人際關系主要表現在下列領域中:
首先,在經濟生產領域上。在封建社會,地主占有土地等生產資料,農民雖是勞動力生產要素的擁有者,但要創造價值,勞動力與其他生產資料要結合才能完成。在這樣的生產方式下即生產資料與勞動力相分離的情況,只會形成兩者的對立分化。當然,最終地主在經濟生產領域中占據了統治地位。所以,農民雖創造價值卻被剝削著且沒有地位;其次,在政治統治領域上。封建地主階級在政治領域擁有特權,地主和農民之間在政治上是極其不平等的。比如:古代的“官當”制度,即說明特權階層可以在犯罪時用剝奪爵位和免除官職等來折抵罪刑。在那里,有什么公平正義可言;再次,在思想文化領域上。在封建社會,地主階級掌握著思想文化領域的話語權,普通人接受教育的權利受到極大的限制,接受文化知識不但是階級特權,而且也成為劃分等級的一個因素,人可能因為擁有知識而使其在道德上高人一等;最后,在家庭倫理領域上。在我國封建社會家庭中,由于男性是家庭主要收入的創造者,因此,婦女兒童的地位很低、依附性很強,例如:在婚姻、繼承領域中,女人因為男人死去改嫁而被視為是不道德的,且其繼承權的受到限制。
如是觀之,在以往的社會中,人際關系是存在等級的、是不平等。當然,這種關系在當時并不總會引起社會的劇烈動蕩,但在我們今天看來,這樣一種人際關系是相當不合理的。
二、新型人際關系的內容
我國的社會主義革命使得我們在人與人之間關系也發生深刻變化。使得新型的人際關系產生,這種新型人際關系不同以往社會的人際關系,它有其自身的內容:
第一,等級觀念和特權思想的消失。在走上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對等級觀念的廢除和特權思想的清理既是社會主義社會的要求,同時也是社會主義革命的需要。因為,一方面社會主義社會因為在所有制問題上的公有制,導致在社會生活上要求人與人是平等的,另一方面,社會主義的革命和建設須進一步的調動人的積極性,而不平等和存在特權的社會是很難讓人有“主人翁”精神的;第二,尊重勞動和勞動人民。人民是社會物質和精神文明的創造者,他們理應受到尊重和保護,他們才是這個世界的主人;第三,對婦女、兒童和老人的保護。在社會主義社會中,任何人都是勞動者,在社會生活上具有獨立性,同時社會主義有更高的道德要求,所以在對待社會弱勢群體的問題上,要求予以保護;第四,新型家庭倫理關系的建立。受經濟地位和道德修養的影響,在家庭的倫理關系上,要求人際之間平等、尊重和相互愛護。
以上這些新型人際關系為何會與以往的人際關系不同呢?就其根本原因在于社會生活實踐所導致的。當然,與這種社會實踐相對應的社會認識也會進一步的影響這種新型人際關系的形成和發展。
三、馬克思主義對新型人際關系的影響
新型人際關系的形成與發展根本上是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但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對我們的新型人際關系也影響至深。下列我們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對新型人際關系可能產生的影響做出分析。
首先,在經濟發展理論上。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在生產關系中,所有制即生產資料歸誰所有是生產關系的核心問題,它決定了產品的分配和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同時我國在所有制上的公有制又源于馬克思主義認為的“物質”的具體形態之一——社會。所以,我國社會主義勢必會建立和實行公有制為主體,這決定了我國的分配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原則、人與人之間在生產中是分工協作的互助的關系,因此,在這里不存在因為個人占有生產資料而“與眾不同”的等級和特權的人際關系。另外,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勞動”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例如:馬克思主義認為衡量商品價值的大小在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勞動才創造價值,其他生產要素只是參與和轉化自身價值,不創造價值。所以作為勞動力要素的擁有者比起歷史上任何時期的人都應當得到更多的尊重。
其次,在政治制度與社會的管理上。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它的性質取決于在國家占有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性質。而問題在于真正合理和符合人的國家到底是少數人統治的國家還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當然,馬克思主義認為,真正合理與符合人性的國家應該是人民的國家,因此,在政治制度的選擇上一定是人民掌握國家權力,其社會管理的組織形式應當是人民代表的形式。沒有人可以凌駕于人民和社會之上,不存在享有特權的人存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僅僅是因為分工的不同而產生的差異。可見,這種觀念和理論對人際之間的平等、民主和真正人權意識的建立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最后,在思想道德規范領域。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隨著社會的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應得到提高,而且對高尚思想道德的追求才是根本上符合人的。就人作為物的存在和思想道德存在而言,思想道德的存在更為根本,人必然要去追求高尚的德道。而且人的發展最終會是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道德在這個發展中至關重要。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我們平等對待他人、不畏權貴、尊重和保護弱者等,而這是建立新型人際關系的內容。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國的指導思想影響巨大,掌握和運用它,必將外化為我們的世界,而它也將對我們破除等級觀念和特權思想、鄙視勞動及其勞動者、等不合理的人際關系起到積極的影響,同時新型人際關系的樹立也將進一步推動社會的發展。
作者簡介:勞家駒(1979-),男,侗族,湖南長沙人,哲學碩士,銅仁職業技術學院馬列部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外國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