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敏
摘 要:近年來,我國高校特殊群體當中存在的問題逐漸被重視,這部分群體由于經濟問題、學習問題、就業問題、人際交往問題等產生的問題越來越多。做為高校要重點關注特珠群體,分析他們的行為與思想特征,可以有效的建立特殊群體思想工作機制,進而實施特殊的教育方法,營造良好的教育平臺,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來解決特殊群體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特殊群體 教育管理 幫扶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4-0-01
高校的特殊群體大學生指的是在高校范圍內,由于諸多因素學生在生活、學習、精神上都存在一定問題的大學生群體。相比普通的大學生,他們的身心健康、自身素養、經濟狀況等方面都處在劣勢的地位,并且表現出不良的心理特征與行為特征。因此,要重視這類人群的教育管理,這不僅會影響他們的學業,還會成為高校的不良因素,嚴重的影響了學校的和諧構建。
一、高校特殊群體的分類
1.學習困難群體
所謂學習困難群體主要是由于學生自身能力欠缺、方法不當、自身積累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學習成績低下,無法達到學校規定的合格標準的大學生。一部分學生由于自我約束力不強、學習能力不完善,在寬松的大學氛圍中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學習的目標與動力,或者是本身對專業知識沒有興趣,對大學的學習方法無法適應,造成學習的極積性處于被動狀態[1]。
2.沉迷網絡群體
是指學生長時間的沉迷于網絡游戲、聊天、交友等,從而嚴重的影響了大學生群體的正常學習和生活。具相關調查30%的學生會在課堂上玩手機游戲,51%的學生偶爾會玩,只有21%的學生基本不會。課堂上大學生玩手機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學生使用手機的用途是看小說、看視頻、刷微博、玩游戲、看新聞,這不僅對學業有影響,還容易使學生對手機產生依賴,使而形成自閉的性格。
3.心理困難群體
大學生要面對競爭、學業、情感、人際交往等多方面帶來的壓力,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弱,從而很容易產生孤獨、焦慮、自卑、煩躁、抑郁等不良情緒,這種情緒長期得不到緩解,就很容易形成心理疾病[2]。
4.經濟困難群體
所謂的經濟困難就是我們所說的“貧困大學生”,大部分學生都自于經濟落后的農村和城鎮低收入家庭,這部分群體人數偏多,具調查大概5000名學生中,就有接近1500名貧困學生,而且他們學習刻苦、生活勤儉,經常利用課余生活時間勤工儉學賺取生活費用。
5.就業困難群體
有一部分大學生有著強烈的就業愿望,但是由于就業競爭的激烈和家庭方面的限制使這部分大學生就業困難,現階段的就業形式就是很嚴峻,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對就業的巨大壓力,而其中不擅長社交、學生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以及來自農村沒有家庭背景的學生就業就更加困難。再者,擇業觀念的對錯也嚴重的影響著學生的就業情況,例如一部分受家庭觀念影響的學生,他們對到民營企業就業比較抵觸。
6.學習后進生群體
學習后進生群體基本可以分為幾類:第一,學習基礎差,在主觀意識上一直很努力,但學習結果一直不理想。第二,入學時基礎良好,但后期放松不努力,導致學習成績下滑,最后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第三,基礎差,主觀意識又不努力,對學校的管理與老師管理產生逆反心理,最后出現逃課曠課的現象,這在高校管理中是難點也是重點。第四,心理問題、經濟困難、戀愛問題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最后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下滑。第五,試讀生、留級生由于學業與心理的壓力,經常獨來獨往人際關系差,在學習方面很難約束自己,最后自暴自棄。
二、特殊大學生群體教育管理與幫扶機制
1.將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和職業生涯規劃相結合
第一,可以通過網絡對特殊群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不僅順應了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要求,也能夠使老師準備、及時的了解到學生的思想動態,對于特殊群體可以添加他們的QQ、微博等,利用網絡語言與他進行談心、交流并幫助他們改掉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3]。
第二,特殊群體學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首先,可以開設相關課程、講座,正面積極的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可以有效的提高特殊群體對自身心理情況的認知,從而學會進行自我開導。
2.建立完善的幫扶機制
首先,輔導員要掌握特殊群體中每個學生的基本信息情況,為這部分學生建立一份學生信息庫,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查閱資源,并結合學生平日的表現分析出問題的原因。同時,還可以與特殊群體同宿舍同學進行交談,從而更全面的掌握他們的情況,進而可以保證信息庫資料的準確性與可靠性。
其次,可以依據特殊群體學生不同的情況有針對性制定幫扶措施。可以加大勤工助學的力度,鼓勵貧困學生通過自身的勞動獲取報酬,正確的引導他們自強自力。針對學習困難的群體,可以利用大學學習方法進行教育,高年級學生的學習交流與專業老師的課余輔導,幫助特殊群體學生找到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
3.改變課程教學方法
教學觀念的轉變,有效發揮老師和學生雙主體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任課老師可以通過問題、討論、游戲等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參加課堂活動的興趣與積極性,從而活躍教學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創造思維、發散性思維,讓學生深刻的感受到課堂不僅是老師的事情,學生自身也是這個課堂的主體,課堂也是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
規范教學秩序與端正學風,良好的學風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并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從而使大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結束語
高校特殊群體的管理與幫扶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實施的長期過程中需要在政府、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的共同努力下,為特殊群體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長成環境,并正確引導學積極的認知自身的問題,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以積極向上的思想看待問題,并擁有一顆健康積極的心態。特殊群體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不斷的創新探索工作制度,使高校有一個安全穩定與和諧的美好校園。
參考文獻
[1]劉曉陽,郭媛,孫會珠.高校特殊大學生群體教育管理及幫扶機制探析[J].無線互聯科技,2014(09):245-246.
[2]蔡冬棟,李樂,馮東山.特殊群體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及保障體系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4(09):34-35.
[3]耿家營.高校共青團幫扶特殊大學生群體的機制研究[J].出國與就業,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