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4-0-01
一、彼岸寺遺址簡介及其價值
彼岸寺是舊時郾城城內最早最大的建筑群,系唐朝以來的海內名剎,位于漯河市郾城區第一實驗中學校院內,歷代名人如唐代韓愈、杜甫、劉長卿、公孫大娘,宋代蘇轍、蘇軾,元代元好問等文人墨客均在彼岸寺留下足跡。步入近代,中原大地戰火不斷,民不聊生,郾城彼岸寺也隨著國勢衰微,日漸衰敗下來,后被辟為學校。舊有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加上天災人禍,目前僅遺存一處北宋時期石刻經幢,俗稱“龍塔古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彼岸寺遺址公園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們應該借鑒國內外經營城市的先進經驗,引入“城市復興”的前沿理念,在研究透郾城彼岸寺的興衰和所有歷史文化、典故基礎上,聘請仿古建筑專家對彼岸寺遺址進行設計,建成一個“彼岸寺遺址公園”,中間通過仿古文化商業街區建設與“城隍廟景區”緊密相連,將鎮河鐵牛、西門城墻、石磙城、城隍廟景區、彼岸寺碑等等緊密銜接,建成旅游觀光、休閑娛樂、古玩藝術品、影視基地、地方美食等五位一體的全天候旅游目的地。
彼岸寺遺址公園,顧名思義是以歷史為魂,是將歷史風貌于現代風采巧妙完美結合起來的公園。核心是圍繞現存的彼岸寺經幢,進行文化復古。園中應該設置如下幾方面的小景觀,使彼岸寺遺址公園作為郾城城市文明發展的見證和實物遺存,成為研究郾城城址變遷的重要實跡。
三、彼岸寺遺址公園建設意見
一是全園綠化。彼岸寺遺址公園作為老城區的公園,要與沙澧河景區綠化和實驗中學綠化有機融合起來,其運用的植物造景應該高貴典雅。公園整體基調以綠色為主,基調樹為柏樹、油松等常綠喬木。它們分布在公園的各個景區,反映了全園的綠化基調,制造出歷史的滄桑感氛圍。
二是石碑園林展示。將現有所有與彼岸寺有關的碑在彼岸寺碑附近集中一個小區域進行展示,打造一個文化交流平臺。另外將古代名人詠唱彼岸寺的作品全部重新用碑帖的形式展示出來,完善補充遺失、缺失的碑帖,把碑林這個平臺打造成系列化的宣傳文化、傳播文化的平臺。現在我們已經嘗試把《唐詩三百首》中的一篇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進行刻碑立傳,其他如唐代韓愈、杜甫、劉長卿、公孫大娘,宋代武宗元、蘇轍、蘇軾、蘇過,元代元好問,明代李達之、王季立、謝公翼,民國馮玉祥等文人墨客均要逐個立碑。
三是歷代名人雕塑群。在彼岸寺碑東南角的池塘周邊,將歷史上在彼岸寺留下足跡的歷代名人都豎一個雕像,建成歷代名人雕塑群,用來烘托歷史文化是再好不過了。花崗巖或者漢白玉制造的雕塑能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同時簡要介紹他在彼岸寺經歷和所寫詩歌,塑造一種文化,傳承一種文明。使彼岸寺城垣遺址公園成為了一座構思精巧、名副其實的大型“露天博物館”。
四是可移動文物園。郾城歷史文化悠久,散落在民間有很多文物,許多都堆在路邊角落,缺乏統一管理,借助彼岸寺遺址公園可以將全區的可移動文物進行回收、歸集在彼岸寺碑東南角的池塘周邊,例如畫像磚、城磚、磚雕、墓磚、瓦當、石獅、石磨、石柱、石板、石磙、碑刻、墓志、經幢、畫像石、雕塑和宗教造像等等。這樣即可以保護我們的文物,烘托彼岸寺的遺址氛圍,印證彼岸寺的滄桑歷史,方便領導參觀,又可以增加彼岸寺文化蘊涵,一舉多得。
五是彼岸寺碑亭宣傳形式。在保護亭的外墻或者內墻,可以利用版面、瓷板畫或者電子屏等進行宣傳。保護亭內墻面可以制作系列化的亞克力戶外貼宣傳版面,將彼岸寺碑的歷史和人文故事系列化宣傳出來,他的優點是制作成本低、制作時間短,內容更新方便。保護亭外墻面也可以燒紙專門的瓷磚畫或者墻磚畫,將彼岸寺碑的歷史和人文故事、佛教故事系列化的宣傳出來,他的優點是保存時間長,圖文并茂,缺點是制作周期長,成本高。保護亭內墻面可以設置LED電子屏幕,可以播放彼岸寺碑的專題紀錄片和彼岸寺三維復古專題片,他的優點是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受眾面廣、內容更新快,而且宣傳效果好,參觀者更易接受,缺點是造價高,維護成本也高。
六是彼岸寺碑燈光設計。LED光源具有使用低壓電源、耗能少、適用性強、穩定性高、響應時間短、對環境無污染、多色發光等的優點,彼岸寺碑照明設計不僅要把建筑自身的美感展現出來,還需要通過LED光為建筑塑造一些美感,使古建夜間效果比在正常光線下看到的效果更雄偉、秀麗、燦爛、透明。通過燈光把彼岸寺碑的輪廓在夜空中突顯出來,在夜間顯現的風采,在沙澧河景區中凸顯彼岸寺碑古色古香的形象,創造一種體現城市夜環境的,創造一個休閑的夜生活環境,給不同人群創造一個不同色的休閑空間,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
七是彼岸寺碑拓片碑廊。彼岸寺碑拓片堪稱書法精品,古代都有京城與省府各路官吏專來拜賞古塔,要求制作塔上的篆文碑銘書法拓片。我們可以把它專門復制出來供認拓片,造成文化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