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慧玲
摘 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素質教育,不僅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道德素養,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及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及數學素養的提升。教師應對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所面臨的困境進行分析,并積極探尋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自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循數學教學規律,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方式,實施綜合評價及考核。
關鍵詞:素質教育;初中數學;困境;途徑;數學素養;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4-0022-02
數學是一門綜合性及基礎性較強的學科,數學教學中包含著較多的創新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跟隨時代的發展及教學需求的變化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式,結合相應的創新教學理念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教師的教學重點不應僅僅放在對基礎知識的講解及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上,還應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及全面發展,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動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以及利用數學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素質教育,是現階段數學教育工作中的重點內容。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素質教育,不僅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道德素養,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及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及數學素養的提升。因此,在數學素質教育過程中,教師應不斷突破所面臨的現實困境,針對現實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以提高數學素質教育的效果。
一、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意義
素質教育是學生素質發展的起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歷長時間的素質培養,才能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F階段的素質教育作為國民基礎教育,主要是利用人類創造的文明成果來培養和提高學生諸方面的素質,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及進步。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的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人才,從而逐漸提高全民素質。
二、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現實困境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發展,素質教育逐漸成為教育理念的核心內容,數學課堂教學也隨之呈現出較大的變化。但是,現階段的數學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仍沿襲著傳統“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以教師為教學主導,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由于受到學習壓力、被動學習方式及諸多因素的影響,一些學生逐漸失去學習數學的信心及積極性。概括起來說,現階段數學教學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受傳統教育教學方式的影響,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難度較大,傳統教育教學方式會導致教學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受分數至上思想觀念的影響,為了獲得更高的考試分數,一些學生在考試過程中存在作弊現象,這會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第二,在傳統教學思想觀念以及“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一些學生過度重視考試分數及成績的排名,他們在潛意識中覺得分數與自己的智力及數學知識掌握水平存在著直接的關聯,認為分數就是全部,認為自己智力及能力太弱,進而逐漸喪失數學學習的信心。在這種狀態下,學生難以萌生創新意識,產生創新動力,思想境界處于較低的水平。第三,在數學教學中,由于受傳統教學方式及形式的影響,很多教師更加重視課本中的教學內容,忽視了現實生活與數學教學之間的聯系,很多學生學習數學的狀態表現為對數學理論、公式及定律等背誦得滾瓜爛熟,但在實際生活過程中或實際應用過程中缺乏一定的數學應用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
1. 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自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發現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并運用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及掌握的數學相關技能解決問題。首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利用數學思維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意識上,在學生面前重現知識形成的具體過程,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強化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的認知和理解,不斷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教師應針對具體教學內容對實際應用問題及訓練進行設計,結合學生生活中息息相關的事件及問題引導學生對其進行觀察和分析,將問題概括為數學模型,利用數學思維進行導入分析并解決,從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及建模能力。最后,教師應積極組織和開展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比如,在教學勾股定理的過程中,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后應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們進行實際測量,在實際測量過程中引導學生利用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從而提高學習數學、掌握數學知識的興趣和欲望。
2. 遵循數學教學規律,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目標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一半以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因此,優化課堂教學目標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針對具體教學內容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在制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要考慮本章節主要針對學生教授什么內容,學生應達到何種學習程度及掌握程度,應如何訓練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理解,等等。這些教學目標均屬于數學素質教育的內容,教師應科學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然后緊緊圍繞這些目標實施教學。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針對設定好的教學目標展開教學,并將教學目標分層化,使教學目標更加具體,更加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克服以往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及漏洞,將素質教育教學目標作為主導,不斷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目標,細化學期目標、章節目標及課時目標等,樹立創新性的、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給予學生針對性的指導,針對學生表現出來的進步及時給予鼓勵及激勵,正確、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 創新教學方式,實施綜合評價及考核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內容較難,且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系不大,所以學生的數學興趣很難培養起來,教學效果并不好。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滲透素質教育,創新教學方式,可將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及生產中的事物聯系起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發現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中有許多公式、定理及定律等抽象的內容,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應采用不同的、針對性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比如,針對應用類教學內容,教師應設計相應的實驗驗證式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探究積極性,引導學生對應用性素材進行積累和掌握,引導學生收集日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數據及知識,使學生突破課堂及教材的限制,在數學知識的海洋中尋找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及途徑,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此外,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改變原有的評價方式及考核方式,采用課堂積極性和學習態度觀察、月度考核、章節考核、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及學生自評等綜合性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考評,以激勵學生,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由于受傳統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的限制,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陷入了困境。對此,數學教師應針對具體教學困境,積極探尋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教師應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自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循數學教學規律,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方式,實施綜合評價及考核。教師只有在數學教學中不斷探尋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能力、思維能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提高素質教育的成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姜洪飛.探討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03).
[2]王敏.素質教育下的初中數學作業的有效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3]王秋紅.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語數外學習,2014(03).
[4]何梅.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策略[J].中學數學,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