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
黃浩瀚 南昌理工學院國際交流學院
摘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核心是立德樹人,而承擔立德樹人使命的正是教師。筆者對部分聲樂專業的中小學音樂教師進行訪談,了解到中小學音樂學唱課的教學現狀,引發了對高師聲樂教學改革的思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明確指出要健全終身教育體系,高師是基礎教育師資培養的主陣地,高師聲樂教學的質量決定著中小學音樂學唱課的教學質量。在國家提倡終身教育的背景下,高師在師資培養過程中既要關注學生教學能力的提升,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從而實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終身教育 聲樂教學 學唱課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08-0082-03
一、終身教育理念概述
“終身教育”這一術語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人教育局局長保羅·朗格朗在成人教育促進國際會議期間正式提出。終身教育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思想、一種原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終身教育部部長E·捷爾比指出,終身教育應該是學校教育和學校畢業以后教育及訓練的統合。終身教育是建立一個體系的全面的組織所根據的原則,這個原則又是貫穿在這個體系的每個部分的發展過程之中。簡而言之,終身教育是人們一生中所受各種教育的總和,同時又貫穿于教育的每一個部分,因此終身教育需要人在一生中不斷學習、不斷鉆研,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終身教育理念是學習化社會大勢所趨下教育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改革現行的高師教育制度、建構高師與中小學之間橋梁與溝通的指導思想。
二、中小學音樂學唱課教學現狀
(一)教學內容及要求
學唱課是義務教育階段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歌唱是義務教育階段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學生通過歌唱,能夠學習音樂、感受音樂、培養樂感和表現音樂。學唱課要求學生感受并描述歌曲中力度、速度的變化,聽辨歌曲中不同類型的女聲和男聲音色,能夠辨別不同的節拍,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感知音樂織體、區分音樂基本段落,感知力度、速度、音色、節奏、節拍、旋律、調式、和聲等音樂表現要素;能夠聽辨音樂的情感,分辨音樂體裁與形式,感受音樂的風格;能夠學唱兒歌、童謠,能用正確的演唱姿勢、呼吸方法及準確的節奏、音調唱歌,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進行獨唱或參與齊唱、輪唱、合唱,學習基本的指揮圖示,分析歌曲風格,感受歌曲情緒;能夠即興編創與歌曲情緒一致的律動或舞蹈,運用圖譜或樂譜記錄音樂等。
學唱課的教學通常需要用鋼琴來為歌曲進行伴奏。為歌曲進行伴奏既要求音樂教師能夠運用樂理、和聲知識,也要求音樂教師具有一定的即興伴奏能力。音樂教師需要對歌曲的題材、內容、體裁、旋律、結構等進行分析,運用樂理、和聲知識,根據歌曲的情感、風格來選擇適當的和弦,能夠運用恰當的和弦、伴奏音型進行伴奏,注意和弦的連接與發展。
(二)教學現狀
筆者通過對18名聲樂專業的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訪談,發現中小學音樂學唱課教學中主要存在四個問題。首先,部分中小學音樂教師存在會唱不會教的情況。有些音樂教師表示,美聲唱法并不適合于中小學音樂教學,學生不愛學,也不愛聽;有些音樂教師表示能夠運用演唱技巧完成氣息、高低音的控制與真假聲的轉換,但是讓學生有方法有技巧地演唱歌曲難度卻較大。其次,音樂教材中不乏有民歌、戲曲等具有中國傳統民族音樂特色的內容,比如《鍘美案》《霸王別姬》,有些音樂教師表示并沒有學習過相關的歌唱、教學技巧,在面對民歌、戲曲教學的任務時,往往只能跟著音頻學習,對于唱腔、吐字、節奏等方面卻無法把握,自己不會唱,更是不懂如何教學生唱,無法勝任民族音樂的教學,因此有時候會省略掉有關這一內容的教學。第三,部分中小學音樂教師在即興伴奏方面較弱。有些音樂教師表示自己無法運用樂理、和聲等理論知識進行鋼琴伴奏的編配,也不會正確選擇伴奏音型;有些音樂教師表示自己的鋼琴彈奏能力差,即便會編配和弦也彈不好,也不能熟練運用和聲、復調知識在鋼琴上進行移調;有些音樂教師表示自己不能根據歌曲內容、風格、情緒正確使用鋼琴踏板;還有些音樂教師表示不會處理前奏、間奏與尾奏。因此即興伴奏能力稍弱的音樂教師通常選擇用多媒體播放歌曲或者歌曲伴奏。第四,自彈自唱顧此失彼。自彈自唱綜合考察音樂教師唱、奏技能的結合運用,聲樂專業的中小學音樂教師通常在聲樂技能方面具有較高造詣,將主要精力放在追求技能上而忽略了其實際的運用,技能掌握單一、分離,運用單一的音樂技能無法應對當下基礎音樂教育教學要求的任務,不能進行自彈自唱與即興伴奏。有些音樂教師表示在自彈自唱時無暇分身,顧此失彼。
另外,通過對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訪談,筆者發現,有些音樂教師在音樂學唱課教學中存在“應付”的現象,對于沒有接觸過的新內容往往不是認真鉆研、努力學習,而是選擇忽略。這種行為既沒有遵循音樂課程的基本理念,也不能滿足音樂課程的目標,難以實現音樂課程的價值。這些音樂教師往往只是把音樂教學當做一份工作來看,而不是將其視為實現自己價值的寶貴過程。
三、高師聲樂教學要貫徹終身教育理念
中小學音樂教師在學唱課教學存在種種問題,根本原因在于高師聲樂教學與基礎音樂教育的需求脫節。高師教育是終身教育的其中一個階段,也是中小學教師的職前培養階段。針對該現象,高師聲樂教學應當著手進行改革,貫徹落實終身教育理念,一方面要實現與中小學音樂學唱課教學的銜接;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意識,從而促進基礎音樂教育的發展。
(一)與中小學音樂學唱課對接
在對高師200名參與過教學實習的聲樂專業學生關于學唱課教學能力的調查中,歌曲教唱能力處于一般以下的有74人,比例為37%;即興伴奏能力處于一般以下的有95人,比例為47.5%;自彈自唱能力處于一般以下的有126人,比例為63%;引導創造能力處于一般以下的有147人,比例為73.5%。這主要是由于高師聲樂教學普遍關注學生對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而對于學生能否將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融會貫通運用到教學實踐活動中卻關注較少,忽略了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后要接觸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相關工作這一基本事實。
高師聲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常注重技能訓練,強調學生專業能力的提高,追求對作品精、專、深的學習,并且只對學生在專業本身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指導,沒能將教學實踐轉化為理論,忽略了對學生教學技能的鍛煉,使學生掌握了較高的演唱技巧、演奏技巧,卻不知道如何去教,無法使用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基礎音樂教育工作,解決基礎音樂教育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此外,聲樂專業學生普遍存在專業技能掌握單一分離的問題,在校期間過于專注于主專業而忽視其它專業的發展,擅長唱歌的學生鋼琴彈奏能力稍弱,在教學中無法實現唱、奏的結合,即興伴奏、自彈自唱、歌曲教唱方面存在困難。
高師聲樂課應當是一門理論結合實踐的課程,一方面要教給學生中小學音樂教材中不同種類歌曲的基本演唱方法,使學生具備基本的演唱能力;另一方面要教給學生針對中小學不同年級、不同年齡段進行教學的正確方法以及如何針對歌曲的不同體裁(如合唱、齊唱、輪唱)進行教學。并且,高師聲樂課的教學要與鋼琴課的教學銜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別為不同學生制定具體的教學實施方案,包括教學目的與要求,周進度與階段進度,每周都要布置一項作業給學生,一是學生要能夠自彈自唱,二是要掌握歌曲演唱的正確方法,三是要用正確的教學方法教唱,綜合考驗學生是否能自彈自唱完成歌曲的教學,共同配合提高學生歌曲教學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意識
2016年,Alpha Go戰勝了圍棋世界冠軍,使人們對人工智能充滿了熱情。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迅速,音樂教師只有不斷用新的知識、技能、觀念來武裝自己,才能具備適應時代發展變化的知識與技能,才能培養滿足時代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中小學音樂教師在學唱課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困難,有一部分原因在于高師聲樂教學與中小學音樂學唱課的需求脫節,還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其自身缺乏終身學習、主動學習的能力,因此高師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
首先,要加深學生對音樂教師價值的認識。很多音樂教師雖然有較高的專業技能,淵博的專業知識,但是將音樂課上得生動無趣,使學生感覺乏味。有些音樂教師雖然沒有很高的學歷,沒有高超的專業技術,但是能把音樂課上得很有趣,能讓學生愛上音樂課,喜歡上音樂,這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音樂教師是否認識到音樂課程的價值。新課標在前言中明確指出,音樂課程的價值在于:為學生提供審美體驗,陶冶情操,啟迪智慧;開發創造性潛能,提升創造力;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增進對世界音樂文化豐富性、多樣性的認識與理解;促進人際交往、情感溝通及和諧社會的構建。高師要使學生認識到音樂課程的價值,認識音樂教師的價值,才能夠使學生在職后為基礎音樂教育事業做出貢獻,而這種貢獻決不小于在舞臺上受觀眾喝彩的演唱家們。其次,要增強學生對音樂教師身份的認同感。音樂教師承擔著教育者的身份,高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實施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從內心接納自己的職業,認同音樂教師的身份,才能保持對音樂教師職業的熱情,才能對音樂教育事業孜孜不倦地追求,才能用音樂深深感染學生,幫助學生在學習音樂、感受音樂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高師聲樂教學只有加深學生對音樂教師價值的認識,增強學生對音樂教師身份的認同感,才能使其產生“職業幸福感”。真正愿意進行中小學音樂教學的相關研究,對音樂教育事業產生求知欲與熱情,不斷地學習、探索、研究、創新,調動全部精力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并且積極開展音樂教學工作,不僅僅是“上課”,而是要“上好課”,實現音樂課程的價值,實現音樂教師的價值,全身心投入到中小學音樂教學工作中。
四、結語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教育應當堅持立德樹人,對受教育者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增強受教育者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教育理念下,高師聲樂教學的改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發展,有助于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因此,高師要貫徹落實終身教育理念,實現聲樂教學的可持續發展,以發展的眼光更深層次地培養學生,加深學生對音樂教師價值的認識,增強學生對音樂教師身份的認同感,形成持續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學習的意識,使其真正熱愛音樂教師職業,熱愛音樂教育事業,熱愛學生,能夠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