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曉


【摘要】目的 探討老年高血壓患者在綜合護理干預下的的應用情況。方法 選取10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n=50)和對照組(n=50),兩組患者均進行基礎康復治療,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治療,研究組則使用綜合護理干預。結果 研究組遵醫行為、療效好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針對老年高血壓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對于改善病人的預后效果顯著,在提升臨床效果的同時也提升了病人的滿意度及治療依從性,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關鍵詞】綜合護理干預;高血壓;健康教育;依從性;老年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8..0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進行高血壓治療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50~70歲,平均年齡59.6歲。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50例)和研究組(50例),對組別之間的患者的基本情況(如性別、年齡和病程)進行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病人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即對病人進行相關疾病知識宣講,做好治療前后相關準備工作,檢測病人體征并且滿足病人的基本各項基本需求等。實驗組病人在此基礎上追加綜合護理干預,首先,由專業醫護人員組成服務小組,定期培訓,掌握并具備相應的技術知識能力及誠懇的服務態度。在治療和護理前針對不同病人的病情病況做好評估,同時為病人建立專門的病例檔案,詳細記錄病人的病情病況病程及護理前后的相關生理指標,同時為每位病人制定符合其特癥的治療護理方案。在建立健康檔案的基礎上,還需要為患者進行健康知識的宣傳教育。因為老年人存在年齡和時代影響等因素,對于自身身體健康和病癥情況的關注程度不夠,影響了個人治療和護理的效果。老年高血壓患者普遍存在文化素質偏低的問題,對于自己病癥的了解過于簡單,不具備配合護理和治療的依從性,還存在抵觸情緒。因此,在護理的過程中,應當重視健康知識宣傳和教育的工作需求,積極的引導老年高血壓患者走出治療誤區,提升其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控制病癥發展。
其次,重視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日常生活的護理干預,重視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和引導,為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心理輔導。認識到老年患者的心態比較容易出現情緒的波動,就應該緩解老年患者出現的焦慮和緊張情緒,以此避免患者出現高血壓病癥的反復發作。因為老年人情緒不穩定導致高血壓病癥出現的情況幾率比較高,而且嚴重的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安全。護理人員還應當督促老年患者定時的參與體育鍛煉,在良好的運動和生活規律下逐漸的恢復健康血壓情況。護理人員應當為老年患者制定科學的飲食計劃,要求老年患者盡量建設多油脂的攝入,并且要保證患者杜絕煙酒的傷害等。老年高血壓患者在參與體育鍛煉的過程中需要重視訓練的程度和時間,因為其病癥的特殊性,盡量應該避免可能出現的鍛煉過度問題。有護理人員指導老年高血壓患者保持在良好的身體狀態下,有助于患者病癥的恢復效率,還能夠促進患者身體機能的提升。
1.3 研究方法
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工作滿意度問卷調查,填寫好問卷調查表,并進行數據分析。同時,通過訪談、問卷等方式對患者存在的不滿意項目進行歸納總結。
1.4 統計秀兒方法
經SPSS 12.0軟件處理,以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滿意度分析
經統計采用營實驗組病人滿意度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滿意度分析(n,%)
組別 n 好 一般 不滿意 滿意度(%)
研究組 50 41 8 1 98
對照組 50 13 12 25 50
x2 11.25
P值 <0.05
2.2 遵醫行為比較
研究組患者護理后遵醫行為優異(P<0.05)。見表2。
表2 患者遵醫行為調查結果
組別 按時檢查 飲食控制 堅持治療 自我監測
研究組 50 49 49 49
對照組 40 31 33 35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討 論
在護理過程中,正確而積極地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確保患者及家屬們的持有平和的心態,熱心參與患者以及其家屬的對話討論,在使其熟悉病情及護理過程的同時,還可以與患者及家屬們建立融洽和諧的醫患關系。幫助患者克服因自身心理作用的恐懼焦慮情緒,調整好患者自身護理的心情,適當增加家屬的看護時間。定期展開研討及座談工作,組織各醫護人員對于護理過程中發現的需要改善的地方進行指正交流,從而真正做到讓每一位護理人員都能參與到管理工作中來。制定各項機體功能檢測護理指標及流程,認真做到每個護理的環節都要緊遵流程,使護理中出現的失誤減到最低。做好每一位患者的體征評估,根據結果數據對其制定合理的護理措施,確保護理流程能適應患者的體質。在每一個病房中都安排一位專職護士,有針對性地對他所管理的患者制定護理方案,進而達到順利實行個體化護理的效果。
做好心理干預,與患者做好溝通,進行心理疏導,緩解其心理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適當予以鼓勵,促使患者完善自我調節,同時保持愉悅的心情,樹立其自信心,能夠面對各種突發狀況與應激。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建立良好的氛圍,為患者增加更多精神支持。護理的核心是患者,依據其自身生理特點,并結合實際,實施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案,加強監護,控制體征,密切留意患者生理指標變化。醫護人員應在護理過程中進行耐心的心理疏導,對患者進行溝通鼓勵,并從生活習慣及性格上入手,了解他們從而給予關懷,減少不安情緒。建立信任感。治療后需要進行生命體征檢測,密切關注患者病況,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及常規護理,不但要給予患者身體上的舒適感,還應注重心理上的愉悅,避免產后抑郁的發生。
綜合護理干預以患者為主體,積極與病人溝通,了解其病情病況,結合本院的病房情況,為病人制定合理的護理方案及管理方案,必要時可以指派專業人士給予監督指導,最大程度上服務患者。向病人普及護理及醫療的相關知識及常規的生理衛生知識,提高病人的知識面,了解護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對護理工作有正確的認識。時刻與病人及醫生溝通,協助患者家屬對病人的各項護理,給予患者積極的心理暗示,鼓勵病人積極接受治療,使其配合醫生及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接受治療,減少病人的恐懼,安撫其焦躁不安的情緒,同時樹立積極向上的戰勝病痛的信心,從而增加患者治療的積極性及遵醫的依從性。鼓勵病人積極進行日常的鍛煉及復健,從多方面開展全方位的優質護理工作。總之,比起日常護理,綜合護理干預效果更為顯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療效,可以大力推行使用。
參考文獻
[1] 古彩英.系統健康教育對高血壓病病人的探討[J].護理學雜志,2004,19(19):42.
[2] 李立明,胡永華,曹衛華,等.原發性高血壓的社區綜合防治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02,34(5):519.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