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常躍
摘要:在信息社會中,信息素養已它成為現代人文化素養的一個重要部分,是當前評價人才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將影響到信息時代的每一位社會成員適應當前及未來生活的基本生存能力。在這樣的前提下,信息素養的培養已經刻不容緩,而小學教育在整個基礎教育中處于基礎地位,這個時期的教育對學生今后的影響尤為深遠。
關鍵詞:小學生;信息素養;現狀;策略
1、前言
21世紀的今天已然邁入數字化時代,信息社會需要具有終身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的智能型人才,這也促使各國對人才培養和教育變革的方向作出精準的把握和前瞻性的部署。信息素養培養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不斷受到重視,信息素養對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如何快速適應社會、解決各種學習問題等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小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筆者認為,要提高小學生的信息素養,主要通過以下三種途徑:
2.1學校教育
小學生的大部分受教育時間是在學校,因此學校教育是小學生信息素養培養中的重要方面。
2.1.1提高教師隊伍信息素養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知識儲備與結構尚不夠豐富和完善,學習過程主要靠教師的傳授和引導。因此,教師的信息素養對小學生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一個自身缺乏求知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教師是無法培養出信息素養良好的學生的。所以,學校的管理者和教師自身都應注重教師的信息素養再教育,讓他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信息資源和信息工具,不斷更新自己的原有的知識結構,帶領小學生在認知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2.1.2建設學校的電子資源和計算機網絡
加強學校電子資源和計算機網絡建設,這是為小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提供足夠的信息資源保證。“要把提高小學生信息素養落到實處,學校網絡化的電子圖書館的作業就不可低估。如果沒有一個方便學生查閱和擁有豐富信息量的現代網絡化的圖書館,那么教師和學生們一旦遇到難題或需要查詢信息資料就難以在短期內獲取及時的信息支持,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學校的信息素養教育將只是一句口號而已。因此,如果要想使學校辦學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有新的突破,就必須加大對圖書館的資金、管理的投入,實現在館舍、庫藏書籍的數量、質量、管理員工的業務素質、管理水平、自動化網絡化建設水準上由一個重大突破,才能適應信息素養教育的時代要求。”
2.1.3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課程
教育部對各學段的信息技術課程都提出來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明確各學段和各年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注意學生在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技能、信息道德四個方面有側重地科學、協調地發展。因此,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是對計算機操作技能的掌握,而是整個信息素養的培養;教學內容也不能只限于計算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層面,還應包括信息素養所包含的各個方面。加之小學生普遍已具備的零散、淺顯的知識基礎,筆者認為,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應在此基礎上進行重組合引導,使之更加系統和完整,而非完全“從零開始”,以減少重復勞動。
2.1.4整合信息技術與具體學科
在教學活動中,通過信息技術與具體學科課程整合,可以使教學突破時間、空間、微觀、宏觀的限制,幫助學生了解抽象的、遙遠的、歷史的、難以感知的事物,并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信息技術的趣味性,產生學習技術、運用技術的強烈需求。如在語文課中用網絡搜集作文素材、用文字處理軟件編輯與修改作文,在數學課中用多媒體技術繪幾何圖形、用CAI軟件將題目過程游戲化,在藝術課中用多媒體技術學習繪畫、作曲、播放音樂,在自然課中用計算機動畫表現大千世界微觀或宏觀自然現象等,既減輕了學生負擔,又增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
2.2家庭教育
家庭是兒童最早接受教育的場所,家長是兒童的啟蒙者,也是對兒童潛移默化最為深遠的人,因此家庭教育是小學生信息素養培養中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
2.2.1轉變家長對信息技術的觀念
目前,部分家長目前仍然對兒童使用信息技術持排斥態度。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在生活、學習各方面的迅猛發展,小學生已逐漸體會到信息技術的趣味性,加之兒童強烈的好奇心和嘗試欲,運用信息技術的需求日益強烈。但是,信息技術同時會帶來負面的影響,于是教師限制、家長排斥,學生的需求得不到合理滿足,便會去尋求其它途徑——如網吧。網吧長期以來都是社會管理的灰色區,在這里小學生得不到正確引導,計算機就淪為了僅供娛樂的工具。隨后,限制、排斥升級,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因此,家長應認識到,信息技術是人們學習、作、休閑的工具和手段,計算機不等于游戲機,信息社會中,社會成員不可能割裂與信息技術的關系而存在,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2.2.2轉變家長的教育方式
信息技術存在一定的負面效應,家長采取一定的干預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干預的方式需要有所轉變。干預是“疏通”的藝術,而非“堵截”。問題像洪水,堵截只會讓水位不斷上升,最終導致潰堤,因此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是疏導。家長的干預也應如此,面對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的因素一方面要加強監督和防范,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孩子正確道德觀念的引導,培養孩子的道德判斷能力,提高他們對不良信息的“免疫力”。所以,家長應辯證地對待信息技術,而非簡單地“全面戒嚴”。
2.3社會協作
信息技術推動了社會信息化的進程,在信息社會中,每個社會成員都和信息技術有著千絲萬縷不可分割的聯系。要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信息素養,包括小學生的信息素養,需要全社會的通力配合。
2.3.1加強社會監督和管理
上文中提到,由于之前教師、家長對信息技術的片面認識而對學生下“戒嚴令”,因此一部分學生便將自己對計算機的好奇心宣泄到了管理薄弱的社會娛樂場所,如網吧等。目前,此類場所大多是私營,管理者受利益驅動,通常不對上網人員做任何約束,對國家三令五申的“禁止十八歲以下人員入內”的實際執行力度很不理想。因此,要使小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走向正軌,一方面政府和社會各界應對現有信息化娛樂設施進行長期、大力的整頓,把一系列道德規范上升到法律高度,立法凈化青少年的娛樂環境;另一方面,設立“青少年網吧”不失為良策,如馬來西亞政府設立免費青少年網吧來引導未成年健康上網。
2.3.2將信息技術融入社會生活
提供硬件支持,開設相關課程,轉變教師和家長的觀念,加強社會監督和管理,僅做到這些并不能實際提高小學生的信息素養。小學生有了信息意識和技術基礎以后,還要“明白在現實生活、工作、學習中何時使用信息技術、為什么要用信息技術、如何恰當地利用信息技術。”否則,學生擁有了完成實際任務或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儲備,卻沒有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的動機和行為,這必然不是教育者所希望的結果。信息化社會中,信息技術的痕跡無處不在,教師和家長應創設情境并正確引導,讓小學生去感受社會生活中實實在在存在的信息技術。
3、結語
小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是一項意義重大的工作,對社會進步和全民素質提高有著重要意義。小學時期的教育對人才的發展起著奠基性的作用,通過良好的信息素養教育成長起來的人才進入各個行業,敏銳的信息意識、熟練的信息操作能力將大大提高個體的工作能力,進而促進各行各業乃至全社會的信息化進程。
參考文獻
[1]林巍,武彥麗,石映輝,盧春.農村中學推進教育信息化教學的困惑與策略[J].中國教育信息化,ISSN1673-8454,2015(15):12-14.
[2]周鵬,任慧,姚麗影,武彥麗.交互式電子白板系統教學效果評估研究——以蘇州市為例陽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18):64 ̄68.
課題名稱:鄉村幼兒園教學活動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研究
課題編號:CDJYKY201837
(作者單位:湖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