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虢
【內容摘要】生本教育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現在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改革的不斷進行,逐漸擺脫了傳統教育教學的影響,對學生的培養也逐漸轉移到綜合素質的教育上來,我們的初中語文教學也是如此。以生本教育為理念對初中語文教學進行改革,對于促進學生更好的發揮學習主體地位,提高教學效率有極大作用。本文首先通過對現如今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進行介紹,然后重點對基于生本教育的初中語文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生本教育 初中語文 教學現狀 教學策略
生本教育就是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主觀訴求,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充分運用有關生本教育的理念,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在現在的初中教學中雖然經過不斷地教育改革,對教學模式不斷改進,但是在很多方面還是有很大不足,需要加以改進,以推動初中語文教育的不斷發展。
一、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
1.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主體地位不夠重視
隨著教育改革的進行,新課程標準的出臺,在現在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重視程度有所提高,但是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仍然十分嚴重,在教學過程中依舊是是以教師的上課講解傳授知識為主,學生的任務就把教師教導的知識記住、理解,即使現在有所改變,很多教師也在有意識地加強學生的參與程度,但是對于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依然不夠重視。
2.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教學方式過于單一
在現在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教學方式就是通過教師講解教材進行,即使在推行教育改革的今天,這樣的教學方式依然是主流,即使有其他方式也僅僅是很小的一部分,很難引起學生興趣。單一的教學方式千篇一律,太過枯燥乏味,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得到培養,無法極其學生學習積極性,導致在課堂上缺乏交流和討論,無法形成有效的學習氛圍,在教學中自然產生的效率不高,也影響了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二、基于生本教育的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1.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初中語文教學
生本教育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模式,強調的是一切為了學生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生的主人。這與我國的教育改革目標一致,主張促進學生的自主性,符合現代的教育理念,也有利于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初中語文教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對于初中語文教學有重大作用,也有利于初中語文的教學改革。例如,在學習《論語(十二章)》時,可以讓全班的學生每人列舉自己掌握的《論語》內容,并且說明所列舉內容的含義,教師可以讓大家都記錄下來,進行對比,最后可以由教師進行評論。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要角色,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同時亦可以將原先單純的被動學習知識的方式改變為主動思考最后獲得知識的方式,可以說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部分。
2.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
生本教育是使學生事先有準備的教育,主張教育只是學校教學的一種手段,使學生學習到知識才是最終目的。基于生本教育的初中語文教學,在課堂上重視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這樣就要求培養學生課前進行預習的良好習慣。只有在課堂開始去預習做好準備,學生才能在課堂是有根據的和教師進行交流。例如,在學習《愛蓮說》的課前,教師可以簡單介紹一下蓮這種植物的具體特征以及和其他植物的區別,請學生在課下進行預習,對菊花、牡丹等植物的特點進行了解,讓學生進行對比和討論。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課下調查工作,不僅可以掌握相關的知識,還可以為下一節課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生的調查情況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在課堂上就可以有重點的進行教育。
3.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生本課堂是探究和交流的課堂,生本教育鼓勵學校教育進行開發式的改革,不僅是在課下,尤其要求在課堂上進行交流。過去的初中語文教學方式太過單一,忽視了課堂的交流與互動。基于生本教育下的初中語文教學,就要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改革過去的教學模式,可以運用自主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基礎等方面,以促進每個學生學習為目標進行分組,是每個小組的學生都可以通過交流和互動得到知識和進步。例如,在學習《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時,可以讓學生分組分析課文中的論點,并找到可以支撐論點的論據。這樣就可以促使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加強交流和互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總之,基于生本教育的初中語文教學策略的進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對于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有重大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密芬. 淺談多媒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14(6):138.
[2]李月霞. 如何客觀理性地分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J]. 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 2014(5):110.
[3]劉小盼. 自主合作學習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文理導航, 2014(13):14.
(作者單位:重慶巴蜀中學)